专栏名称: 求是网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时评  ·  观察 | 广电行业如何搭车DeepSeek? ·  昨天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郭嘉昆: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  昨天  
后沙月光  ·  裁撤美国教育部!从拿掉男厕卫生巾开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是网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求是网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2 15:00

正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经济带则是我国纵深最长、覆盖最广的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


牢记嘱托,承载重任,奋进未来。在这片约205万平方公里、覆盖沿江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域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推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东部,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向着美好新图景,新时代长江浩荡前行。

图片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水源涵养量不断增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图为2024年5月26日拍摄的沱沱河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九江,全揽152公里长江江西段岸线。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江面宽阔,碧水流淌。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上的采砂船、江边裸露的矿坑,给青山挂白、让长江蒙尘。


作为国家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近年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2024年,长江干流江西段10个断面连续7年、赣江干流33个断面连续4年保持Ⅱ类水质。“万羽翔集”、“江豚嬉水”成为生态江西的亮丽名片。


这一今昔之变,是长江旧貌换新颜的生动例证。


改革开放后,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在生态方面付出了代价——


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首先要作答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课题。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调研,叮嘱“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


在此次考察期间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年,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鲜明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牢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


2018年4月,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开出药方:


“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这次调研期间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五个关系,进一步指明发展思路和方向。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这五个“新”,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精准领航。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作出部署,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念之行之,只为大江换新颜。


8年,4场重要座谈会——从重庆、武汉到南京,再到南昌,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既是步步深入、提质升级,也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一项项有力举措陆续出台,为长江生态保驾护航: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施;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出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


河流与村庄,相依千年。旧时重庆四大水路驿站之一的铜罐驿,金竹沟穿镇而过,最终注入长江。


站在铜罐驿镇镇口眺望,江面在青石板路尽头铺展开来。如今,在当地打造的8公里大溪河生态走廊上,采果、露营、探奇吸引了不少观光客。


这个与水共生的长江古驿曾经污水横流,居民路过都得捂鼻快行。近年来,随着提标扩容污水处理厂、新建截污管网,铜罐驿水清岸绿,再度“因水而荣”。


江水滚滚东逝,江岸黄了又绿,长江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改变着模样——


“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保护”的成绩单有目共睹。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脸;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


2023年10月的江西之行中,再看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稍有好转又动起歪念头。现在的长江只能说是‘大病初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