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是网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从黄金通道看湾区融合 | 连线评论员 ·  22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该怎么答好DeepS ... ·  2 天前  
求是网  ·  从考古实证看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  2 天前  
纪法指引  ·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法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是网

更好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

求是网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2 11:40

正文

2025年2月1日,全国对外友协党组书记、会长杨万明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 指出 ,新形势下民间外交作为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最深厚的力量,作用更加重要、地位更加突显、舞台更加广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搭建 “四个桥梁”的重要论述,结合新时代民间外交具体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做好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总体外交全局。

2024年11月18日,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昆明开幕。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图为当日拍摄的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为国交友,在开展民间交往上更好发挥桥梁作用。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民间外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为国交友是民间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全国对外友协安身立命之本。在开展民间交往时,要深入挖掘更多像鼓岭故事这样的民间友好资源,统筹推进各方向民间外交工作。深交广交朋友,进一步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积极拓展交往渠道和人脉资源,努力塑造正确对华认知,厚植中外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促进互利共赢,在推动务实合作上更好发挥桥梁作用。 民间外交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开创新局面。必须自觉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总体外交全局,统筹推进同各国民间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努力提升我国民间外交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坚持以促进中外民相亲、心相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联合国际社会大多数,为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搭建相互了解与友谊的桥梁,夯实国家间经贸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积极通过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各类多双边地方合作和民间交流机制,为地方对接外部优质资源搭建平台。顺应各国民众关注热点,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交流合作,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引导企业和机构积极开展减贫、卫生、教育、妇儿等民生项目,让务实合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

努力开拓创新,注重以文化人,在促进人文交流上更好发挥桥梁作用。 充分发扬民间外交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人文交流,让世界读懂中国,使中外人民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努力顺应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特点,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民间交往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涵,推动民间外交工作与时俱进。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人民心相通、情相融、力相聚。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国民众进一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喜爱中国。运用新的文化形态和媒介,用外国民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语,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故事。

做好谋划统筹,坚持着眼长远,在增进青少年友好上更好发挥桥梁作用。 深刻认识民间外交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等特点,不断提升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紧抓主要矛盾,善用系统思维,着力加强前瞻性思考、整体性谋划,与时俱进深化优化民间外交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全国对外友协系统网络优势,更好统筹各方面民间外交资源,强化工作品牌、渠道、平台等领域建设,确保民间外交工作统筹协同、整体推进,把民间外交战略部署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青少年群体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是播种国家间友谊的活跃力量。青少年之间互学互鉴、和平友爱,中外人民友好事业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要高质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美 “5年5万”等青少年交流倡议,办好中美、中俄、中日等青少年交流活动,推动外国青少年与中国青少年交心交友、互学互鉴,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