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是新的历史起点,更是新的社会矛盾运动。运用历史经验,把握现实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若干重大关系。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从落后农业国起步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进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城乡差距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决定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进城乡关系是一项长期任务。
图为2024年3月31日,江苏南通开沙岛小李港村,油菜花开时节,美丽如一幅独具水乡特色的田园风光图。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供图 张美荣/摄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工业化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工业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进。同时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
来源:求是网
策划:黎海华
制作: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