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地执行,将中小企业款项的及时支付纳入了法律监管的范畴。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
、
账期拉长
,
“连环欠”现象
依然显著。
基于此,
4月18日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发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修订草案”)
(原文见文末)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新一轮
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欠款清查行动
,来了。
据了解,修订草案共38条,
比现行条例增加9条
,对现行条例中16个条文进行了修改。
草案结合近年来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实践
,
重点解决在清欠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
联合惩戒机制
,加强了信用罚惩戒力度,并
加大力度惩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相关责任人
。
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应当
每年定期将上一年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况
按程序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大型企业应当
将逾期未支付
中小企业款项的有关信息纳入到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
中。
同时,加大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惩处力度,
对严重拖欠
中小企业账款的机关、事业单位
和大型企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从
政府资金支持
、
投资项目审批
、
市场准入
等方面对其
予以限制。
建立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
,应当自收到投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形成处理结果,最长不得超过90日......
此外,还
增加违反本条例有关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并增设了处分情形。
诸如,
未在规定期限内支付
中小企业款项、
未按规定公开
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以及
拖延验收
等情形,将对其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负责人进行处罚。
可以看到,
支付条例的整治目标
就是
“机关、
事业单位
和大型企业”,
作为采购方的公立医院,亦是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
同样受条例管控。
随着修订
草案
完成,无疑也将进一步
倒逼各级医院,加快
速度
清理往期欠款
,规范医院设备、耗材采购。
根据《支付条例》,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
30日内支付款项
;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
长不得超过60日
。
但从现状来看
,公立医院“回款周期”已远远超过规定,且呈现单方面碾压的势态。
相关医药行业协会调研显示,
公立医疗机构回款账期最长达960天
,欠款金额最高达8600万元。
除了拖欠企业账款的“老大难”问题,
赖账、押账等情况同样长期存在。
前不久,吉林法院网也报道了
一起
医疗器械企业起诉医疗机构拖欠百万货款
案。
2022年1月1日,某医疗器械公司与某医院签订《试剂购销合同》,约定某医院向某医疗器械公司采购体外诊断试剂及相关耗材,价格按合同执行,每月结算货款。
但在合同履行期内,医院共采购了体外诊断试剂及相关耗材价值
336.54万元
,
实际仅支付了36.8万元,欠款高达299.7万元。
最终,法院判决医院偿还
医疗器械公司货款,
并支付
逾期付款利息。
百余万欠款,足以拖死任何一家中小企业。而在我国医械企业中,
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
因此,清理医院拖欠货款、缓解中小企业压力,
迫在眉睫。
除了修订草案,国务院官网5月13日还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声
,强调要健全防范
化解拖欠企业账款
长效机制。
5月30日,国家医保局同样发布文章
高调宣布:集采后医疗机构
回款时间从6个月减为30天
,
直接结算
为医药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提供新保障
。
曾经,有医疗器械经销商表示:
医药、耗材设备企业不论大小,无一不饱受医院拖欠货款之痛
。
如今,国家级文接连下发,这无疑
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长期拖欠中小企业货款这一行业“毒瘤”,
是时候得到彻底的整治和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