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战舰交叉搜索;空中,“海鹰”编队出击;水下,“黑鲨”悄然潜行……初春时节,海军某支队联合航空兵、潜艇等兄弟部队开展舰机协同反潜训练,只见攻防各方互为对手,多个高难课目轮番上演。
让人意外的是,这场跨兵种训练,由该支队本级牵头组织。一问方知,这次训练由该支队厦门舰“发车”组训,其他单位根据需要“搭车”参训。这是该支队探索走开“联训班车”组训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战斗力建设与实战要求同频共振?近年来,面对新的使命任务,该支队立足海上练兵前沿,坚持战斗力标准,不断强化训练成果转化运用,启动“联训班车”驶向练兵“快车道”。
推进军事训练“供给侧改革”,提高海上训练效费比
“我报名随郑州舰参加下次出海训练。”今年初,西安舰刚刚完成战备任务靠港,就收到支队机关下发的海上训练计划,该舰战士范书瑒第一时间提报参训需求。第二天,他接到上级通知:作为副炮操作手,随郑州舰参加武器实射课目训练。
“这次我想巩固装备实操能力。”范书瑒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所在的西安舰在外执行任务,武器实射训练机会并不多,得益于“联训班车”组训机制,让他有了随兄弟舰参训的机会。
“联训班车”从何而来?这一新的组训模式,源自该支队党委解决训练现实矛盾问题的一段经历——
一次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上,一些单位抛出了一连串问题:“舰艇有时会紧急出航执行战备任务,导致缺席支队组织的海上训练”“如果官兵仅局限在本舰参加海上训练,训练内容和指标完成有困难”“厂修期间,舰员参加实战化训练的机会不多,不利于提升专业训练水平”……
此前,一位新上任的副舰长,在离靠码头时下错口令,幸亏舰长及时纠正,该训练课目才得以完成。“离靠码头是基础训练课目,但存在一定风险,要求对舰艇惯性、车舵效果、水流走向等方面情况熟练掌握,可每次出航该课目训练机会不多,上手少了难免进步慢。”事后,副舰长既深感自责,也道出苦衷。
“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小,也是影响战斗力建设的大事。”来自练兵一线官兵的感言,引起该支队党委机关高度重视。
解决问题,必须追根溯源。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发现训练遇到的矛盾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现如今,联合作战理念早已贯穿组训全过程,在更加贴近实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了训练筹划准备、组织实施的难度。”该支队一名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大纲中多兵种互为条件的训练项目大幅增加,组织一次实战化训练需要调动海域空域、协同单位、保障兵力等诸多要素,对舰艇、战机等训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舰艇执行战备任务频繁,给训练计划落实带来不小难度。
如何推进军事训练“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高海上训练效费比?这是摆在该支队党委一班人面前的课题。
再难的事,思想通了就不难;再难的路,迈出第一步就是前进。经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该支队党委结合舰艇部队训练特点规律,向集约化组训找思路要效益,创新推出“联训班车”这一组训新模式。
以科学机制催生训练动能,让“联训班车”车道更宽、车速更快
一次,该支队多艘舰艇奔赴某海域,参加编队协同训练。面对高速来袭的靶机,厦门舰副炮火力全开,成功击落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操纵装备完成射击的并非本舰舰员,而是出海跟训的兄弟部队战士。
“训练精打细算,把握好每次海上训练时机,才能产生‘1+1>2’的效果。”该支队参谋部领导介绍,为了让官兵得到更多海上训练机会,他们探索启动“联训班车”,让有岗位资质和训练需求的官兵都能及时出海、参加实射训练,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联训班车”组训机制,重在集约,难在统筹。为此,每次出海的训练准备阶段,该支队机关会提前与各舰沟通,收集掌握各专业官兵出海跟训、协同配合、后装保障等需求,再根据出海舰艇的实际承训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课目,合理分配出海跟训人员,精准制订训练计划,打通“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海上精训”的闭环链路。
此外,该支队各舰还为每名官兵量身拟制个人训练进度表,直观呈现训练阶段、指标完成、能力水平等相关情况,帮助机关和各舰掌握官兵的训练底数,带动官兵补齐差距短板、提升履职能力。在此基础上,各舰定期向机关上报阶段训练计划,由机关确定舰艇“联训班车”计划表,采取一个单位“发车”、多个单位“搭车”的方式,既控制练兵成本,又提供多方联训平台。
随着“联训班车”组训模式推开,一系列创新做法不断涌现。
对于该支队各专业官兵来说,每周参加专业骨干登台授课的“军士夜校”,已成为提高专业水平的有益渠道。但面对舰艇高频次执行出海任务、动态分散情况突出等实际,这一模式暴露出一定缺陷——专业骨干频繁出海,听课官兵常态分散,集中人员交流研讨很难实现。
一名支队领导提出建议:“依托‘联训班车’,把课堂搬到海上去。”
航行一路,教学一路,操作一路,交流一路。专业骨干随舰带训,兄弟舰官兵按需跟训,加速能力生成。
开通“联训班车”,“发车”者完成训练指标,“搭车”者也获益匪浅。某舰战士宁源娟通过一次次跨舰参训,接触到不同型号装备,与兄弟舰的同专业骨干深度交流,积累了大量操作经验,先后撰写3篇军事论文,获评全军优秀成果奖,荣立个人三等功。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在于以科学机制催生训练动能。”该支队党委广泛发动官兵建言献策,让“联训班车”车道更宽、车速更快。
“舰员‘搭车’出海了,舰艇是否也能‘搭车’参训?”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上,一名舰长的建议如石子投湖泛起涟漪。
前不久,一场实战化训练在某海域拉开帷幕。通过统筹训练海域、射击空域和靶标资源,各型参训舰艇轮番上阵,共享训练条件,单架靶机保障舰次实现翻倍,训练效益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支队与友邻部队建立常态化联训机制,通过统筹调度、联合商议,最大程度盘活现有训练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发“专车”、提前筹划发“便车”、随时欢迎各方“拼车”,确保参训各方按计划开展实兵实装训练。
“联训班车”的容量越大,效益才会越大
舰艇全训考核,是对单舰所有系统模块的一次综合性考核,是指挥员走上舰艇长岗位的必由之路。
得益于“联训班车”,丽水舰军官韩献敏依托支队其他同型号舰艇,完成了数百项训练指标,顺利拿到全训考核的“入场券”。值得一提的是,考核当天他没有在丽水舰上迎考,他的考核身份是厦门舰指挥员。
夜幕降临,厦门舰游弋海上,自主搜寻“敌情”。显控台上,各类参数不断呈现,韩献敏认真研判战场态势。
“雷达发现不明海上目标!”接到“敌情”通报后,韩献敏有序指挥各关键战位,完成射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