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乌军每天又消灭多少俄军的报道,其实里面提到的数据基本都是来源于乌军的每日战报,这个数字累积到2月15日是856660人。
也就是说,在乌军的宣传口径下,将近三年的战争歼灭了80多万俄军。
这一数据吓不吓人呢?当然是很吓人的,但更吓人的是该数据的最初版本可是“击毙”数。到后来累计的数据越来越大,要还按照击毙战果计算,再加上几倍的伤员,那数据就太夸张了。
毕竟俄罗斯那边可没有全国动员,也没有满大街的抓壮丁;以其动员的兵力体量,恐怕都不够给乌军的战报凑数的。
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乌军战报的口径标准悄然改成了伤亡合计。
可是80多万的人的杀伤战果照样还是挺吓人,俄军若真能被杀伤至此,恐怕在目前的战线上是凑不出六七十万人,并且在基本控制战场的情况下,还能够维持进攻。
俄军基本控制战场这点,现在是没啥疑问的。
即以最近咱们谈到的双方交换阵亡者遗体的数据来说,在3个多月时间内,交换数量是俄军遗体221具换乌军遗体3082具,交换比例高达1比14。
我们说过,这一数据不代表双方在战场的真实损失比例,只能说明俄方对战场的控制要更多些。但对战场的控制本身就是作战优势的体现,而这一优势是在俄军参战兵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
所以逻辑很简单:
俄军若在参战总兵力不占优势,还要付出几倍于乌军伤亡的代价下,还能够维持进攻;总兵力更多,且战损比占绝对优势的乌军,却在连连后撤,这是说不通的。
当然,在粉圈逻辑下,永远是它们的哥哥最棒;可是真实的战争不是粉圈逻辑,粉丝们觉得它们的哥哥天下无敌,跟真实世界中它们的哥哥是否天下无敌,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毕竟战场是靠军人的拼杀和战斗力定胜负的,不是拉出一票粉圈敲键盘,看谁声量大的。
阿瓦迪夫卡、捷尔任斯克、纽约镇、谢利多沃、乌克兰斯克、赫尼克、弗勒达、大诺沃西尔卡、库拉霍沃,哪一个是靠谁口号喊得响来决定胜负的?
哪怕是乌军占领的俄库尔斯克州苏贾镇,这也不是乌军口号喊得响,才能保持至今的吧?这是靠乌军集中了全战线最强的机动兵团,才能固守至今,而不是靠网上那些嘴炮来实现的。
所以军事逻辑和事实,是需要尊重的。
而乌军那个宣传战报为何要打折扣呢?
前面所提的击毙和伤亡标准,连这些极其重要的要素都前后不一,就说明它本身就是不严肃的。
不严肃到了什么程度?
就是乌克兰的军政要员——比如总统泽连斯基,都未必相信这个数据,而总是拿出自己版本的数据;而泽连斯基版本的数据当然也不严肃,因为它自己的话也是互相矛盾的。
矛盾在何处呢?就在这十来天的时间内,泽连斯基就“复活”了10万俄军,您说离奇不?
在2月15日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到,俄军已经阵亡了将近25万人,并且有61万余人负伤;依照这个数据,俄军的伤亡大约是86万人,这跟当天乌军总部的战果数856660人相当,可以视为是一个级别的数据。
可在2月4日泽连斯基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数据是,俄军阵亡了35万人,负伤60万到70万人,还失踪了5万到7万人。
短短十来天的时间,俄军阵亡数就从35万人减少到了25万人,突然就“复活”了10万人出来。
这可都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的话,一个35万,一个25万,到底信哪个?
很显然,25万之说加上负伤数可以跟乌军总部战果对得上,35万之说是对不上的。
那25万之说就合理了吗?也不合理,我们照样能从乌克兰自己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来。
因为在2024年12月8日时,泽连斯基公布当时版本的数据为,俄军死亡19.8万人、负伤55万人,伤亡合计大约75万人;当天乌军总部的战果数为753370人,大体是同一量级。
我们以泽连斯基最新所说的俄军死亡25万人、负伤61万人计(因为该数据跟总部数据基本对得上),就会发现:
在最近2个多月的时间内,乌军宣称打死的俄军增加了大约5万人,击伤的俄军数增加了6万人。这个伤亡比例接近于1比1,而总比例差不多是2.5比1,怎么俄军死亡率突然就高起来了?
而且不光是宣传的死亡率高,死亡数也高,最近两个月的月均死亡差不多22000人,而整个战争宣传的俄军平均月均死亡数为7000人,一下子就是3倍。
俄军被打得这么惨,战场肯定落花流水了吧?可偏偏是大致同期,俄乌交换阵亡士兵遗体,双方的比例达到了悬殊的1比14。
结合到战场形势来看,俄军在同期彻底攻占了库拉霍沃、大诺沃西尔卡、捷尔任斯克三座堡垒城镇及若干村庄;乌军只在最近反攻中,攻入了个把的小村庄。
在战争中,多统计、多宣传些对方军队的损失,其实非常正常,也不是不难理解。
可哪怕就是纯去编造数据,也得讲究一个标准统一,总不能总参谋部提供的数据,连总统本人都不采信;而总统的数据,却又前后矛盾吧?
之前乌军就宣传打死了俄军第8集团军司令莫尔德维切夫,如今这哥们“复活”后带着中部集群横冲直撞;现在乌克兰总统又“复活”了10万俄军,你说这仗能不难打吗?
让“小兄弟自由呼吸”!黑金桑蚕丝内裤
,穿上比不穿还爽!
点击下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