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国产载人飞艇新突破! ... ·  22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外场日志:与AC332共成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紧抓航天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8-01-23 21:04

正文

作者 | 农燕 李刚

指导 | 刘雨菲(航天加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历史沿革,通览国家、政党、民族的沉浮兴衰,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家表达、民族表达,彰显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历史的睿智、创造历史的担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在《经济日报》刊文《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指出:


要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航天重大工程,不断取得建成航天强国的标志性成果。力争到2020年,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到2030年,推动我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航天技术指标从30%提高到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期,能够在浩浩荡荡的产业发展与竞争中夺得竞争优势是紧抓历史机遇期的关键。从移动互联网、手机等软硬件产业近年的发展来看,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弯道超车的最关键动力之一,充分竞争市场就是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基础是参与者的众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参与者多、使用者多,用户逐步打磨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逐步完善了用户的需求,市场连接了供给和需求,而市场是由“众”构成的。


军民融合创造了“众”的基础。 军工领域,特别是航天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技术与工程人才,为保障科研生产,也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数十年积累的先进技术还没有能够充分应用于民用产业,很多的科技成果依然被束之高阁。航天这个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有限。


打破航天军用和民用的界限,建立航天产品科研与生产向民品转化的机制,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航天科研生产体系迫在眉睫。战略任务由国家主导,应用产业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择优扶强,对储备技术分类定密,使一定范围内的航天技术对民营企业完全放开,充分竞争。


商业航天提供了“众”的机会。 2018-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总额预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甚至上万亿美元的规模,且将以每年10%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商业航天专业化运作加快,火箭发射成本及履约周期有望持续降低,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逐步增加,火箭、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应用等航天产业链上下游将持续受益。我国航天发射、卫星制造服务行业发展紧跟全球航天产业大势,近些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国内风险投资业迅猛发展,2017年达到万亿量级私募股权投资人民币基金。


中国航天业经过数十年独立自主发展,建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能够为商业市场提供完整的航天产品序列,包括各类火箭、卫星、测控服务和地面系统。


纵观国内航天商业新契机,新一代火箭正在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比如长征十一号单次发射价格530万美元,性价比较为突出;微纳卫星的迅猛发展为民营企业带来了进入航天领域的良机;5G对卫星通信带宽的需求、大数据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物联网对M2M数据传输及位置服务的需求、世界各国对卫星发射的需求……种种新趋势与新需求,共同推动着商业航天的发展。


“弯道超车”是历史给予航天产业大发展的机会,更是寻求国际相对竞争力的机遇。航天产业要拆了“围墙”,在竞争中寻求动力,在市场中挖掘自身潜力。如果说航天全产业链是中国制造业的皇冠,那么应用大开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产业各界须破除体制机制限制,紧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开启航天加的“新时代”。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2018,千千万万粉丝最伟大!《卫星与网络》文章合集【附链接,收藏专用】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序):建设空间实验室,为全人类谋福祉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一):航天是人类寻求未来的唯一手段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尚在萌芽期,实验室的建设极为必要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三):历史节点上的失误和遗憾——尼克松政府的决策失误对美国空间站计划的负面影响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四):中国空间实验室的科学意义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五):中国空间实验室的文明效应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