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减税引发的“血案”
■
文 |
苏小和
人们必须时刻记住,企业的竞争才是市场最本质的竞争,企业家的创新才是市场最本质的创新。
当政府主动减税,其目的非常清晰而且简单,就是要激活企业的竞争能力,激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马太效应就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的财富现象。
川普政府发布了减税方案,这个方案有两点引起世界的热议:
其一,个人所得税采用三个级别,最高税率35%,中间档为25%,而最低税率为10%。方案强调,美国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家庭和个人,免征个人所得税。
其二,美国公司税率从35%削减为15%。
当他决定采用三个层级的个人所得税原则的时候,他尊重了马太效应的基本秩序,同时也显示出他向古典的“十一税”原则回归的趋势。
人类的财富现象,源于人性的有限性,不可能出现平均分布的乌托邦秩序,所有的均贫、均富思想,所有的共同富裕的政治诉求,都是对人性秩序和财富秩序的破坏。
在这个意义上,马太效应甚至是一个超验的秩序。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政策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基本秩序。由此,那么收入丰厚的人们,应该承担相对高一些的税率;那些收入中等的人们,承担中等的税率;而那些收入不多的人们,也应该体现出一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要持守的财税责任。用你收入的十分之一去回馈这个世界,这是人在财富属性上的必要责任和必要的意义之所在。
至于那些入不敷出,总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一个有爱心的政府,应该免除他们的税收责任,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救济。古老的圣经总是陈列着这样的教训,“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关注那些穷人必要的粮食和衣服,在一个有明显的政府实体存在的国家,一个人被饿死,一个人衣不遮体,这是对上帝普世之爱的亵渎,是社会的无耻,是政府的失职。
而当川普政府决定把企业税率从35%降低到15%的时候,他尊重了关于企业家是惟一创新动力的经济学常识,同时他也完全尊重了亚当·斯密关于国家财富的基本观念。
人们必须时刻记住,企业的竞争才是市场最本质的竞争,企业家的创新才是市场最本质的创新。
当政府主动减税,其目的非常清晰而且简单,就是要激活企业的竞争能力,激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当企业的税率足够低,企业会加大生产规模,会提高工人工资,以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当企业的税率足够低,企业家就会产生新一轮创新冲突,愿意直面新一轮投资风险。从全球化市场的层面看,当一个国家的企业税率足够低,全球资金就会大规模地流向这些低税率的市场中,由此获得更低的投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回报。从政府的角度看,当企业的税率足够低,企业就会通过市场自发秩序的方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才是任何一个政府朝思暮想的市场结果。
亚当·斯密曾经明确陈述,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来不是纸上的金银,而是用于国民生活的消费品。
川普政府的税收方案显然不是这样的。川普甚至说过这样的话,暂时先不要管政府的财政赤字,而是重点考虑减税,重点考虑如何整合全球资金向美国的回流,重点考虑如何激活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是的,围绕川普减税方案的争论,肯定是有的,归纳起来,有两个主要观点。
其一,担心政府的财政出现大规模的赤字,从而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如何在政府开支和企业减税两个重要的选项上寻找一种完美的平衡,一直是政治家的难题。
其二,担心这样的减税政策对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更有利,从而加大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
表面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在一个具有保守主义思想倾向的人看来,人们处理财富问题,最应该回避的方法论陷阱,就是要理性地回避一种忽略了人性阴暗的绝对公平。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马太效应。的确,马太效应就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的财富现象,然而当我们直面这个无所不在的现象,我们在现实中却能发现,一个人只要获得了一点的成功,就会产生一种累积的优势,从而拥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更卓越的成就。反之,
如果我们破坏了马太效应,其结果是卓越者无法胜出,不会形成自发的市场卷入性的分工能力。
由此,人们收获到的就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个人所得税的高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眼中的完美税收是怎样的?
小师妹在评论区等你。
- 本周热文推荐 -
关注功夫财经,回复「
热文
」,马上查看:
1.《肖锋:祁同伟和高小琴阶层逆袭悲剧说明了什么?》
2.《老端:从经济学的角度告诉你,你的恋爱都谈对了吗?》
3.《琢磨先生:百丽、乐视和民生银行,折射出中国企业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