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但凡提到古董,总会带有神秘的色彩,这一方面因为古董知识本身的专业性,另外一方面,古董背后往往带有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牵扯更为复杂的人与事。
1956年4月底,周恩来总理邀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李宗仁秘书、并一直与李宗仁交往从密的程思远从海外到达北京。在与程思远的会谈中,周恩来提到请李宗仁先生回国看看,并指出:“和为贵”“爱国一家”,既往不咎,立功受赏,希望国民党人对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林黛
程思远的女儿林黛是著名演员,1957年,她以时装片《金莲花》首夺第四届在东京举行的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58年又以古装黄梅调歌唱片《貂蝉》再夺第五届在马尼拉举行的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61年以歌舞片《千娇百媚》三夺在吉隆坡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62年又以爱情悲剧《不了情》四夺第九届在汉城举行的亚洲影展女主角奖。四膺影后的佳绩,堪称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而1962年公映的由主演林黛的《白蛇传》,也打破了香港中外影片卖座纪录。后来,林黛嫁了前云南省长龙云的五公子龙绳勋。
1958年,林黛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她回香港探亲时,向程思远提起李宗仁在美国的生活情况时说:“李先生在美国住不习惯,总想回国。”不久,程思远又接到李宗仁的来信,李宗仁在信中说他保存着一批文物,希望能献给祖国,并吐露了自己叶落归根的心愿。
而当李宗仁得知周恩来对他将藏画献给祖国的想法很赞赏时,便托人把自己在纽约的藏画运送到了香港。李宗仁在给程思远的信中说,这些文物,是他花了11万多美元购买的。
文物运到香港后,程思远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马上安排有关部门派人去香港,将这批文物运到北京。故宫的专家鉴定后,却发现这批字画大部分是赝品。按当时的行情计算,最多值3000美元。这与李宗仁说的11万多美元,相差太悬殊了。周恩来获知情况后也很意外。他反复考虑,决定给李宗仁3万美元,并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慷慨地说:“恩来呀,我们的统战工作要讲策略。他说11万多,就给他12万!这叫‘投石问路’嘛!”
于是,毛泽东让财政部部长李先念,从国库中提出12万美元现金。
周恩来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程思远,同时说明:“李先生的藏画,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赝品。但政府体念李先生的爱国热忱,将送他一笔赴欧洲的旅费,以壮行色。”周恩来让刘仲容设法将12万美元现钞交到李宗仁手中,不要经过银行,也不要经过外人。
由此,李宗仁称赞道:“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
李宗仁与周恩来
对于李宗仁献出的这批赝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李宗仁当年收画时即上当打眼,在捐献时,李宗仁对此并不知情,而另一说认为,李宗仁就是出了一道哑谜,要大陆方面破解。
不管是哪种情况,大陆方面都面临选择,究竟该怎么办?拒绝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可以做出的选择,一种是如李宗仁所称“献给祖国”;二是依照等价原则以3000美元上限购买;三则是更高溢价,但有个怎样溢价的问题。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周恩来当然明白李宗仁“投石问路”的意图,他在反复考虑后决定给李宗仁3万美元,也就是估价的10倍,这一价格既远高于真实价格,又低于李宗仁自己按照全部真品的估价。而毛泽东给出的12万美元则不仅满足了李宗仁11万美元的开价,还略有盈余。李宗仁称赞共产党“是识货的”,也已经与赝品字画价格无关,而是从中看出了大陆方面对于他回归的答复,明白了会给予他一个怎样的前途。
李宗仁与毛泽东
实际上,虽然周恩来本身不喜欢古玩收藏,一生劳碌,为革命事业奔波,但他却也曾是古董店的老板。
1927年底,上海有个“松柏斋古玩号”,老板名字叫伍豪。伍豪的真实名字叫周恩来。当年,松柏斋古玩号的地点在黄浦江边,开张的时间不会早于1927年11月(此时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之后,刚刚由武汉抵沪),而实际歇业的时间约于1933年秋天(1931年周恩来离沪去江西后,松柏斋实际上由中共地下党人董健吾负责)。
当年,中共“特科”的古玩店至少设立了四处:1.黄浦江边的松柏斋古玩号,是为掩护周恩来而开设的;2.上海法租界的古玩店,为掩护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化名余达强,对外的职业为古董商)开设的;3.上海西摩路斜桥会馆旁开设的古玩店,为中共中央秘密接头处,中共特一科朱胜(化名,湖南人)当老板,顾顺章岳母张陆氏负责烧饭;4.在上海爱文义路戈登路口的古玩店,向忠发情妇杨秀贞当老板。
对于以古玩店做掩护,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认为,“古玩店是探听青洪帮、黑社会动向的好窗口”。
在周恩来的家族中,与收藏有关系的人是他的六伯父,叫周嵩尧,是江苏的一位收藏名家。
周嵩尧谱名周贻良,字嵩尧,号峋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光绪丁酉科举人。晚清时任过淮安府总文案、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民国初年又曾任袁世凯大帅府的秘书,江苏督军李纯的秘书长等职务。周嵩尧在任期间,严于律己,政绩斐然,深具民望。后因看不惯民国初年军阀们的明争暗斗,弃官归于扬州。他对收藏和鉴赏古董、字画产生了兴趣。最后竟倾毕生积蓄收藏到了一批周代玉圭、秦代诏版、汉代钱币、宋代名家字画等数十件国宝级文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嵩尧已年近八旬,但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忙于新政府组建的周恩来想到了这位在晚清、民国初年供职于政界的伯父,是个就近讨教的好老师,因此就安排周嵩尧到中央文史馆做首批馆员。这是周恩来在担任总理期间唯一以自己名义安排的亲属。
1953年9月2日,周嵩尧在京病逝。去世前,遗言将自己收藏一生的贵重文物全部赠送给侄儿周恩来。周恩来临终前又遗言邓颖超:“将这批文物全部交给国家,由故宫博物院全权处理。”
1950年4月,周恩来、邓颖超和周嵩尧于西花厅
1995年,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孙觉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座谈时,孙觉先生主动提出:周恩来遗赠故宫的这批文物,故宫方面一直没有登记入库,做临时寄存处理,如果周恩来纪念馆有意收藏,他可以帮忙联系。终于,这批20类24件珍贵文物全部由故宫提出转为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2010年1月8日,在周恩来逝世34年之际,他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周嵩尧在20世纪40年代初所写,当时日本军队占领扬州,周嵩尧避居乡间,将周家一些历史情况写出。
《周氏家训》中所披露的周家文玩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