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上周市场暴力反弹,中证全指四个交易日上涨近15%,但中性策略出现回撤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中性策略的原理及本周回撤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本轮中性策略的回撤。同时,给出了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中性策略是通过同时构建多空两端的仓位,消除或减少市场涨跌对投资组合的影响,获取相对纯粹的选股收益。具体操作包括在多头端买入优质股票,并在空头端构建股指期货空头头寸。
本轮中性策略出现大幅回撤的主要原因是股指期货的异常升水。市场火热导致股指期货市场的基差情况发生变化,从贴水转为升水。此外,选股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个股表现的差异,在普涨行情下,选股难度增加。
对于本轮中性策略的回撤,可以耐心持有策略,等待基差回归正常。同时,明白中性策略赚取的是个股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坚持分散化投资和资产配置思路,降低单一策略的风险。
投资者需注意基差升水次数超过历史统计频率风险、市场环境变化导致alpha环境恶化风险。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周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后,市场于底部迎来暴力反弹,中证全指四个交易日上涨近
15%
,上涨的速度与力度都远超人们想象。但也有投资者发现,中性策略在本轮行情中反其道而行之,继
2
月中性策略大幅回撤后,上周中性策略再度出现调整。本轮中性策略为什么会出现回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以下简称中性策略),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投资策略,通过同时构建多空两端的仓位,消除或减少市场涨跌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纯粹的选股收益。具体操作上,通常在多头端买入一篮子优质股票,并在空头端构建股指期货空头头寸,以此对冲掉市场风险(或称系统性风险)。如果说股票买入并持有策略获取的是股票价格的绝对涨幅,中性策略获取的则是多头持有股票相较于空头持有指数的相对涨幅。
本次中性策略出现大幅回撤,主要是因为股指期货的异常升水。近期市场行情火热,股指期货市场的基差情况发生了变化。9月20日至9月27日,所有股指期货合约均由贴水转为升水。其中,中证 500 股指期货基差平均增加225点,中证 1000 股指期货基差平均增加262点。而且,此前市场行情较为冷清时,基差是小幅贴水状态,如今却快速转为大幅升水。这样一来,中性策略持有的空头端就会预计出现大幅亏损。经过测算,如果多头端上周没有实现任何超额收益,在 75% 资金使用率的情况下,用沪深 300 期货对冲预计会出现约3.5%的浮亏,用中证 500 期货对冲预计会出现约4.6%的浮亏,用中证 1000 期货对冲预计会出现约5.1%的浮亏。
同时,在普涨行情下,通常不利于发挥选股的超额能力,这是因为选股的超额收益来自于个股表现的差异。在本轮行情中,市场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上周五乃至本周一市场的全面抢筹,市场定价权逐渐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选股来获取相对超额收益的难度有所增加。
数据表明,上周全市场跑赢主要宽基指数(沪深
300
、中证
500
、中证
1000
)的个股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在
9
月
24
日及
9
月
26
日,全市场跑赢主要宽基指数的个股占比只有
27%
至
30%
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中性产品的多头端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对于本轮中性策略的回撤,如果只是因为基差而出现亏损,那么耐心持有策略或许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股指期货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无论在中间出现何种波动,在到期日的时候,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的价格都会趋于一致。所以,对于已经开仓的股指期货来说,随着后续基差回归正常,这部分亏损会迅速得到弥补。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基差在未来是否会经常出现大幅升水从而影响策略的表现。从历史情况来看,大幅正基差的情形并不常见。从 2010 年至今,大约只有四次,分别是:2010年4至5月份,由于股指期货刚推出受到热捧而导致大幅升水;2010年10至11月份,国庆节后股市大涨,市场做多热情强烈从而出现升水;2014年12月全面降息引发大金融板块行情;以及2015年5至6月份牛市高点,做多热情高涨。由此可见,大幅升水的行情并不多见,在升水的环境下,期现套利机会的出现会促使市场快速消化较高的正基差。
另一方面,在观察这一轮中性策略回撤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明白中性策略到底是在赚什么钱。实际上,中性策略赚取的是所选择的个股相对一篮子指数的超额收益。而在对冲端,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到期日收敛的特性,虽然会带来波动,但并不会造成实质性亏损。并且,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