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她负债创业,26岁挣到1000万 ·  昨天  
FT中文网  ·  “米莱经济学”能否破解“拉美陷阱”? ·  昨天  
商业洞察  ·  江西新首富,踩着英伟达,狂赚700亿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乐天彻底告别中国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10-18 18:35

正文


“退出中国市场是乐天玛特及时止损的表现,因为手里已无其他的牌可打。”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登陆中国市场11年后,有着“亚洲零售业之最”称号的韩国商业巨头乐天玛特最终还是败退中国。


10月15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在此前乐天集团旗下零售超市乐天玛特在华93家门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团出售的基础上,余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铺,也拟在年内彻底关店, 这意味着乐天玛特将彻底告别中国市场。


乐天购物2018年一季报显示,当季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4%, 营业利润亏损160亿韩元(约合9497万人民币)。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全球大卖场业态整体不景气,行业在走下坡路。电商和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使得购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大卖场行业吸引力下降,而乐天玛特本身市场竞争力一般,企业本土化经营难度也比较大,其实包括沃尔玛等外资企业也生存艰难,比如大润发被内资企业阿里收购等。”他还认为, “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市场本质上是一场零售革命”。


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乐天玛特企业本身的经营和管理。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早期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市场是有政策利好的,只是它自身经营没做好,定位不足,无疑会失去中国消费者”。他认为, “本土商超品牌的强势崛起和大卖场领域的诸多新玩法,比如引进生鲜和餐饮模式等,这对固守(陈规)的乐天玛特是一种倒逼式的挑战。”


郭增利还认为,“退出中国市场是乐天玛特及时止损的表现,因为手里已无其他的牌可打。”此外,“当它对未来没有更多想象力的时候,其发展布局和战略眼光自然会受到限制,创新也就成了冒险的plan B。这也是大势所趋,没人能打败趋势,退出是其基于现有市场环境做出的较优调整。”


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从“萨德事件”爆发到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这一雪崩式的溃退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高调进击到大溃败


乐天玛特是韩国乐天集团旗下专营大型超市的子公司,后者作为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仅次于三星、现代汽车、LG、SK,曾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8位。数据显示,乐天集团在中国的事业占据其整个版图的29%,韩国乐天免税店整体购买额中70%来自中国消费者。


曾高调入华


《中国企业家》从乐天玛特中国官网获悉,2007年,乐天玛特开始拓展中国市场;2008年5月,乐天玛特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09年10月,乐天玛特击败本土零售巨头物美集团,以48.7亿港元(按当年汇率折合60多亿元人民币)对江苏时代超市进行全盘并购。


公开资料显示,乐天玛特此前计划2018年将中国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零售业之最”。 但从2012年开始,乐天玛特就后劲不足,关闭数十家门店,并一直在努力寻找买家来止损,接触过的买家包括物美、中粮集团、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企业,意在出售中国区业务。


据报道,2013年后,乐天玛特在华销量每况愈下,损失从2013年的830亿韩元到2014年的1410亿韩元,再到2015年的1480亿韩元以及2016年的1240亿韩元,四年间损失高达49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4亿元)。


连年亏损,一个月内出售93家门店


“萨德”事件将乐天在华困局推向高潮。2017年2月,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用于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受制裁和消费者抵制的影响,乐天玛特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几乎陷入瘫痪。


为此,乐天集团2017年曾两次紧急输血,累计金额达40亿元,称“决不放弃在华业务”。


第一次“输血”: 2017年3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紧急输血3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其负责人当时预计仅够撑到8月底;


第二次“输血”: 2017年8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进行第二轮紧急注资,这次“输血”的金额为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


可惜,这仍然未能挽救乐天玛特的在华门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4月3日,乐天在华的99家门店中已有87家关闭,占其门店总数的80%左右,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2017年9月,乐天方面被迫决定出售乐天玛特在华业务。据推测,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损失的销售额约为70.4亿元人民币。


根据乐天购物财报显示,2017年乐天购物在华销售额仅有634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6亿元),相比2016年的12437亿韩元几乎下滑五成。


受“萨德”事件影响,乐天玛特开始大举出售在中国的门店。据海外网报道称,今年4月26日,乐天玛特向中国物美集团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铺,随着此次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店铺接连出售,乐天玛特在国内仅剩华中、东北地区的14家店铺。


5月11日晚间,利群股份发布公司称,公司拟收购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2家香港法人公司,以及10家华东地区法人公司,这些公司旗下资产包括15处房产和72家门店等经营性商业资产。这笔交易对价为人民币16.65亿元。


8月30日,利群股份表示公司已完成转让方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商变更手续,香港丰捷有限公司下属江苏乐天玛特商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利群时代商贸有限公司。


内忧外困,黯然退场


“萨德”风波只是加速乐天玛特败退的一个导火索。据一财报道,除了中国市场的困境外 ,乐天玛特还面临着来自韩国本土市场的压力:


一方面,压力源自本市场陷入瓶颈期。根据韩国流通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今年9月,韩国三大仓储超市连锁(易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的平均同比增长仅1.5%,达到历年同期的最低增长值;而在此前的7月,更是达到负增长。


与该数据匹配的,则是店铺数的减少:随着2015年韩国政府为保护地区商圈,接连推出“周日强制休息制”、“一定距离内限制开店”等政策以来,韩国三大仓储超市连锁的店铺总数增幅开始大幅放缓,甚至开始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


此外,造成乐天玛特当前困局的,还有乐天集团的家族内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