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妈妈
丁香妈妈是丁香医生旗下的母婴科普平台。医学硕士二宝妈,每天分享科学靠谱的育儿知识。科学育儿,更是轻松育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再不开学,二胎老母亲就快绷不住了 ·  昨天  
丁香妈妈  ·  女宝宝私处出现白带,正常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妈妈

宝宝昼夜颠倒,越困越不睡?8 类睡眠困难,看完你就不焦虑了

丁香妈妈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4-14 21:02

正文

知道丁妈最害怕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什么呢?必须是——


宝  宝  睡  觉


每次丁妈一说到这个,微信后台就要炸掉,看着妈妈们关于宝宝睡眠的各种苦恼留言,真是「看到眼里,痛在心里」……


图片来源:电视剧《芈月传》


其实,爸妈的很多焦虑,来自对宝宝睡眠的不了解,丁妈总结了 8 大常见的睡眠现象,请来好友小土,教大家一一解读。

现象一

宝宝越困越「不想睡」


大人累了知道自己睡,宝宝不更应该困了好入睡么,怎么反而哭闹还更难哄?


上面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妈妈都碰到过,研究表示:过于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所以宝宝要在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要是让宝宝「扛」太久,反而更不好入睡哦。


现象二

宝宝昼夜颠倒


有一种痛苦,叫做「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一种娃,叫做「夜里闹腾白天睡」。


关于小宝宝睡眠的昼夜颠倒,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你想想,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几乎都是全在呼呼大睡,只偶尔踹踹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有时白天连睡 3、4 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 2 小时甚至 1 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其实这个时候,多让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随着成长,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现象三

一放就醒


一放就醒,是妈妈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那段时间,几乎接连两周都是放下就醒,只能垫着枕头抱着娃靠睡,全身酸痛浑身乏力,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3 个月内的婴儿之所以「一放就醒」,是和他们的睡眠节奏有关。


3 个月以前的婴儿,是会先进入的是 20 分钟左右的浅睡眠的,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一般等过 20 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3 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对于抱睡期宝宝,应对建议是: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


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现象四

好像自带雷达,人一走就醒


比一放就醒稍微好点儿(同样折磨人)的,是一走就醒。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我一离开娃就立马醒了,哪怕动静再轻……仿佛自带雷达……


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一定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比如解释到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


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 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


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


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现象五

白天睡半小时就醒


很多妈妈在经历哄睡、夜醒的「夜间战役」后,多么渴望,在白天宝宝的固定小睡时间,自己可以趁机休息休息啊,可所谓天不遂人愿……


好不容易等娃睡熟了,自己睡意刚来,娃就醒了,半小时都不到……


对于宝宝特别是婴儿期的宝宝,白天小睡睡得短和他们的睡眠周期有关。


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 30~45 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期在 4~6 个月期间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睡眠能力增加后,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有的时候,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其实这个时候再哄哄娃还是可以继续入睡的,长久如此,孩子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SO,小睡短变成了习惯。这个时候,要再想让宝宝睡长觉,就很难再调解了。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 6 个月睡眠中最大难题之一,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还是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现象六

入睡后抽动


有的妈妈看见宝宝睡着了后会突然抽动,觉得很害怕,怕是宝宝身体出了问题。


其实,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 3~6 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随着成长自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缺乏维生素 D 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抽动,妈妈要自己观察排查。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现象七

准时夜醒(对表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