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小米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雷军认怂了。
面对投资者们的疑问: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雷军表示,
小米是全球罕见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性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
说起来,小米的市盈率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按照硬件企业,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九成利润的苹果,市盈率也不过20倍,一种是按照互联网企业,全球电商第一巨头亚马逊市盈率超过200倍。
很显然,小米雷军希望能够按照亚马逊的模式计算,而市场却很难认可利润70%由制造业提供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这两者之间,公司市值差了十倍有余。
而随着今天雷军的认怂,不再强调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接下来即将港股上市的小米,市盈率和认购恐怕会很惨淡......
说起来,雷军说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小米究竟是什么企业,这搞得政事堂不由得怀疑,雷军究竟是不明白自家企业的价值,还是有很多话不敢说。因此,随着小米上市在即,政事堂解读一下小米的真正价值。
说起来,雷军这几年搞过最大的“绯闻”,就是与董明珠的10亿赌注。而政事堂看来,格力和小米,两者拥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市场对格力有一个形容,叫做
“
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
”
,来形容格力横扫国内中国的空调市场。
其实,小米模式的精髓,也是“
雷军走过的路不长草
”,从小米手机的出现,终结了中国山寨手机开始。近年来小米系十几样产品,横扫中国市场位列第一,以充电宝和空气净化器等为代表,直接导致多个庞大的山寨领域土崩瓦解。
相比于小米的多元化几乎都能大获成功,董明珠的格力多元化之途每次都失败,两者的背后,是公司战略方向的区别。董明珠依旧按照传统制造业思维,根据格力空调超高的利润来定价其他产品,避免影响销售利润率;而小米总是能按照制造成本定价倾销,因此小米廉价的产品自然能够横扫市场,获取份额。
其实,小米雷军能够打赢对格力董明珠的赌注,其实跟当年以格力为代表的的中国制造,打赢各类国外进口产品的逻辑如出一辙。
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以格力为代表的的制造业,还是以华为代表的半导体行业,中国制造能够崛起并横扫全球的根源,除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历史机遇就在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为基础消费型的产品制定了非常高的售价,给予了中国“山寨”顺风车的机会。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韩国和大陆台湾,都是靠着大规模山寨美国巨额利润的产品起家,之后,再靠着大规模量产把竞争对手都挤死,建立其了庞大的市场壁垒。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中国哪一家企业不是靠着山寨起家?小米直到如今还在不停的山寨苹果。
譬如小米的竞品华为,最早就是个卖交换器的代理商。当时千八百块钱成本的交换器,外商卖十几万。看到如此高额的利润,任正非一拍大腿,搞山寨产品,虽然只卖外商十分之一的价格,但是依然赚的比做代理多很多,最终凭借着巨额利润再投入研发以及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华为最终干掉了诺基亚、爱立信等当年垄断中国通信市场的老大哥。
其实,当年日本松下和三菱的空调,如果在中国销售只保持10%的利润,那么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的格力,只有破产的份;如果诺基亚、爱立信在中国销售交换器只保持10%的利润,那么任正非最多也就能做到诺基亚中国区总代,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山寨”。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把思路换回来,小米的各条产品线,按照5%的利润在中国销售,一路把国内的山寨厂们干掉了,那么等小米向科技落后国家销售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很显然,对于那些产业配套、工业基础远不如中国的国家来说,不追求超额利润的小米出现,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福利,但也扼杀了这些国家的“山寨”工业,而没有“山寨”工业,也就无法形成这个领域的工业体系。
一个通俗的解释,小米就是小说《三体》中的智子,进入一个落后国家之后,就会锁定这个国家某些领域的科技树,使其无法发展起来......未来小米的产品线越多,锁死的科技树分叉也就越多.....
而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树被锁死,其进口和产业链就只能依赖于我们,这样,也必将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尽早实现.....
所以呢,以“山寨屠夫”小米为代表的企业,
也将使得中国的“山寨工业”的顺风车,成为“山寨工业”的末班车。
虽然短期来看,小米的确仅仅是一家利润低的可怜的制造业企业,但是
未来随着这个“山寨屠夫”的下游产品线不断扩张,就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变成一家堪比亚马逊的公司,这也是未来的小米估值所在。
(但是现在估值过高,一群外资股东要跑路,政府不可能给他们太高的估值抬轿子)
其实,全球科技第一股亚马逊,就是凭借着近乎于成本的定价,把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挤破产,在美国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一直在怼亚马逊的原因,
因为亚马逊在美国走过的地方,同样也是“不长草”。
亚马逊在全球攻城略地,唯独没有攻克中国,除了进入门槛和低廉的人工成本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傲视全球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内任何产品,只要量产起来,势必在成本上面取得巨大的优势。这也使得中国的阿里和京东,能够压低各项成本,抵挡住已经在美国压制成本上做到极限的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