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
「东奥会计职称」
设为标星
一手考试信息助你轻松过关
为了帮助大家高效备考中级考试,奥奥特整理了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科目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个科目的一章知识点。
接下来学习《财务管理》的第二章内容!
内插法的口诀可以概括为:利率差之比等于系数差之比。
1.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内复利次数)年内复利次数-1
2.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1+r名义=(1+r实际)×(1+通货膨胀率),所以,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r实际=(1+r名义)/(1+通货膨胀率)−1
实际收益率表示已经实现或者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表述为已实现或确定可以实现的利息(股息)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之和。
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最常用到的预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预期收益率E(R)=∑Pi×Ri
式中,E(R)为预期收益率;Pi表示情况i出现的概率;Ri表示情况i出现时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也称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由两部分构成:
(1)无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也称无风险利率,它是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它的大小由纯粹利率(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补贴两部分组成。
一般用国债的利率表示无风险利率,该国债应该与所分析的资产的现金流量有相同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通常用短期国债的利率近似地代替无风险收益率。
(2)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某资产持有者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衡量了投资者将资金从无风险资产转移到风险资产而要求得到的“额外补偿”,它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风险的大小;二是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必要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纯粹利率(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指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
一般说来,离散程度越大,风险越大;离散程度越小,风险越小。衡量离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率等。
风险矩阵,是指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绘制在矩阵图中,展示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风险矩阵适用于表示企业各类风险重要性等级,也适用于各类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沟通报告。
企业应用风险矩阵工具方法,一般按照绘制风险矩阵坐标图(包括确定风险矩阵的横纵坐标、制定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分析与评价各项风险、在风险矩阵中描绘出风险点),沟通报告风险信息和持续修订风险矩阵图等程序进行。
风险矩阵坐标,是以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为纵坐标、以风险发生可能性为横坐标的矩阵坐标图。企业可根据风险管理精度的需要,确定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指标来描述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
一是需要对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做出主观判断,可能影响使用的准确性;
二是应用风险矩阵所确定的风险重要性等级是通过相互比较确定的,因而无法将列示的个别风险重要性等级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总体风险的重要性等级。
1.融合性原则。
企业风险管理应与企业的战略设定、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
。企业风险管理应覆盖企业所有的风险类型、业务流程、操作环节和管理层级与环节。
3.重要性原则。
企业应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应对。
4.平衡性原则。
企业应权衡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资产组合。如果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则该资产组合也可称为证券组合。
【提示】在风险分散的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夸大资产多样性和资产个数的作用。实际上,在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较低时,增加资产的个数,分散风险的效应会比较明显,但资产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分散的效应就会逐渐减弱。
经验数据表明,组合中不同行业的资产个数达到20个时,绝大多数非系统风险均已被消除掉。此时,如果继续增加资产数目,对分散风险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只会增加管理成本。
另外不要指望通过资产多样化达到完全消除风险的目的,因为系统风险是不能够通过风险的分散来消除的。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中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及其成本,来推算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b= = 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
或:=最低点业务量成本-b×最低点业务量
高低点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较简单,其缺点是只考虑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差,比较粗糙。
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回归分析法考虑了所有的历史数据,其分解结果从理论上讲最为精确。但计算比较复杂。
3.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它是根椐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账户分析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技术测定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是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在将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根据成本性态,企业的总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这个公式在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正确制定经营决策和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今天的高频知识点内容,大家在上、下班的路上可以学习哟!
通关必备神器你是否拥有呢?
现
《轻一》+《领学过关一》+《领学过关二》5折优惠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