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济南时报  ·  济南有重要发现,多张现场照片传出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王笛:为什么说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张巡吃掉三万百姓”,守住睢阳,保住大唐,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2-05 23:51

正文

战争过程中的食人悲剧,只是迫不得已情况下的极端现象。无论强行将此举崇高化、伟大化;还是以此行为瑕疵来否定英雄本身,都是不折不扣的以偏概全。 定要将【张巡】和【吃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而探讨“吃人应不应该、正不正义”,实为对这位千古英雄、无双名将的污名化。而这种情形自张巡壮烈殉国后,已延续了一千余年,实在是历史的无奈了。

睢阳之战, 张巡 指挥由乡兵和百姓精壮组成的兵马万余人,多次以少胜多,两年内大小战四百余次,累计歼灭安史叛军十二万,为唐朝保住东南半壁江山,终能平定叛乱,立下决定性功劳。

唐朝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张巡

张巡苦战孤城,而唐朝援军迟迟不至的原因很简单,便是此前为了激励人心,塑造典型,张巡已经被从战前的一个小县令,一路升到了“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 说句不好听的,朝廷在官爵名位如此慷慨,就是把他当烈士来追封的。 谁都不愿意张巡真带着这样甚至必然进一步的加官进爵,以及护国英雄的光环,活着进入帝国朝堂。

绝大多数朝堂高官乃至平乱前线将领,其实都巴不得张巡赶快去死,去当烈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其一;立下如此大功的英雄若是活了下来,难以安置,会给朝堂激烈的政治斗争增加变数,所谓“打乱朝局”,是其二。

所以唐朝各路援军迟迟不至,偏生最后张巡城破身死仅仅三日后,援军就到了。而且唐军七日后就能收复睢阳,一个月后坐拥十余万大军的叛将头目尹子奇就兵败身死。——真是之前的帝国军队没有能力救睢阳么?

正因为睢阳之战意义太过重大,张巡一众英雄表现太过杰出,所以反而印衬得朝堂上禄禄诸公何等无能,逗留不进勾心斗角的前线将领又何等误国,所以睢阳守卫战最后时刻的不得已悲剧,才在这些掌握话语权的道貌岸然之辈的声嘶力竭中,千百倍放大了。生生造出一个「 张巡杀尽城内三万人以饱餐 」的超大气球。

事实上,睢阳城几万民众,绝大多数的都是在困饿交集中死去的,和古代任何一场大灾荒或长久围城战中,民众的死法一般无二。最后所剩的数百守军是在茶纸、树皮吃尽的情况下吃军马,马吃完了罗雀掘鼠,雀鼠又尽时方有食人之举,而那时苟延残喘的寥寥数百民众……其实也一样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靠着如此“不忍言事”才撑下去的罢了。甚至唐朝朝堂当时公开争论的,也仅是「损数百人以全天下」,是否该当。否则,难以服天下人心!

战事粮食紧张时,首先肯定要保证有战斗力人员的供应,其余只能听凭天命。甚至直到20世纪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时也是如此:近三年围城战一共造成150万民众死于饥饿和炮火,后期一样出现了人相食惨剧,这还是在远比古代发达的现代生产力的维持下。

因此在这样残酷的生存竞择中,若主帅的小妾和仆役也在优先供应下得以维系生存,必然会遭致守城将士的不满。——所以张巡才会有杀妾以安军心的极端举动。 张巡杀妾、许远杀仆,从现代人道主义角度当可批评或严厉批评,但确实唐律奴婢等同于畜产。

何况【吃人】这个行为本身,其实在古代也远没有现代人想象得那么严重,那么反人类。广大根本不会留下名字的灾荒年“易子而食”的古代普通民众,仅仅是努力挣扎着想要活下去罢了,难道那些不用吃人以充饥的鱼肉百姓的达官贵人们,道德水准反而更高?

安史叛军或者用不着自己吃人,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将所经之地民众都掠夺殆尽,将百姓们的生活必须都摧毁无遗,他们攻到哪里,便将战火和灾难都带到那里。到那时百姓们要么去死,要么吃人,还有别的选择么?

一些现代人享受着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成果,一脸不屑和鄙夷「如果吃人才能延续下去的国家\文明\民族,就让他灭亡好了」,何等轻松写意,又何等—— 数典忘祖

除了被过分夸大渲染的食人悲剧,《张巡传》中有一个反不为人注意的关键点,张 巡并不是和历史上常见的某类人物那样,觉得自己成就了忠臣义士美名,一死以报君王,欣慰死去的;而是憾恨自己终究没有守住城池,没有成功守护江淮千万生灵,悲愤死去的。 甚至因此苛责没有守住自己防区,导致城池陷落的老搭档许远是“误国家事”。三天后援军终于来了,七天后睢阳便被收复,十天后东都洛阳也被攻克,数年后乱事终于被平息。可这些是困守孤城的张巡可能知道的么?

【城陷,贼所入自远分。尹子琦分郡部曲各一方,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惨毒备尽,而远与麾下无伤。巡临命叹曰:‘嗟乎,人有可恨者!’贼曰:‘公恨我乎?’答曰:‘恨远心不可得,误国家事,若死有知,当不赦于地下。】

张巡所能想象的景象,是叛军从此可以长驱直入,肆无忌惮在大唐一切疆土肆虐,每座城池都变为如睢阳一般的人间地狱,付出了一切可能付出的代价,最后还是一场空,何其不甘啊!所以 将张巡理解成为一己之功名、对封建君主效忠而不惜一切的愚忠之辈,沽名钓誉之徒,正是对这位千古英雄的最大误读。 若说张巡有负于他的妾侍,理应受到惩罚,城破身死时那种彻底绝望的剐心之痛,早已残酷惩加于其身心了。——后人又何必再多苛责?

似张巡这般大唐无双之名将,声雄百代之国士,可惜因为绝境之中一点无奈事,被当时后世各种非议。虽然唐朝朝廷终于还是给了身后褒奖,赠封大都督,绘像凌烟阁。却被后世许多彬彬君子乃至今日网络键盘侠们站在道德高度横加批判,只能说 乡愿者国之大贼

然而,张巡的牺牲和付出,保卫了千百万江淮百姓,进而是整个大唐天下的广大民众,不至于落到睢阳这种地狱惨景,堪称浩气长存一代伟人,华夏民族伟大英雄,无数为他庇佑的百姓没有没有忘记他的功勋,千百年来代代耳口相传下去,他被后人奉为神灵,祠堂遍布神州大地许多角落,香火至今如昔。

睢阳张巡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