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济南时报
泉城眼,世界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省心有保障!让您签证办理不发愁 ·  23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超76亿元!《哪吒2》已破93项影史纪录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所有中小学严查!教育部最新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济南时报

济南有重要发现,多张现场照片传出

济南时报  · 公众号  ·  · 2025-02-11 09:05

正文


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召开2024年度业务工作汇报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成果。多张现场照片发布。
莱芜区田庄遗址
济南市莱芜区田庄遗址是为配合莱芜区泰莱电气项目建设而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灰坑190余个、灰沟3条、水井7口、窑1座、灶1个、墓葬2座。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生产和生活用具,种类有陶器、石器、铁器等。可复原器物共有150余件(套),器形有陶罐、盆、豆、盂、纺轮、磨石等。

作为莱芜区首次发现的齐文化遗址,田庄遗址的发掘揭露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存。同时,在此发现的齐文化特征明显的半圆形树木纹饰瓦当,与同时期临淄等地齐文化遗址出土的汉代瓦当形制相似。尤其是文化堆积中出土了较多石器、陶器等遗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这对研究莱芜区东周时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莱芜区甚至泰沂山区齐文化的发展、研究以及有关当地东周时期手工业文化的空白。
长清区龙凤庄村遗址
济南市长清区龙凤庄村遗址位于长清区马山镇龙凤庄村东南。本次发掘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95座,其中汉代墓葬43座、北齐-隋时期墓葬11座、元明时期墓葬11座、清代墓葬17座、年代不明墓葬13座,出土陶、瓷、铜、铁各类质地文物200余件(套)。

此次发掘墓葬数量较多、年代较广,据墓葬分布及随葬品情况判断,这批墓葬应为四处时间上相互独立的中小型墓地。汉代墓葬年代较为接近,分布较为集中,出土随葬品及墓葬形制具有较鲜明的特点,为探索鲁中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及陶器形态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北齐-隋时期墓葬出土一批早期青瓷,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品较为典型,为该时期墓葬形制、葬俗及山东地区制瓷业研究增添了一批新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研究价值。元明时期及清代墓葬数量较多、排列紧密有序,为济南地区同时期中小型墓葬形制、民俗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历城区郭东村墓地
济南市历城区郭东村墓地是为配合历城区郭店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横一路一期地块土地出让而进行的。此次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88个,其中墓葬87座、灰坑1个。墓葬时代包括西汉、汉末魏晋时期和清代,个别时代不明。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410余件(套),主要器形有陶壶、陶罐、陶案、陶盘、陶樽、陶耳杯、瓷罐、瓷缸、瓷灯台、瓷灯盏、瓷壶、铜钱、铜镜等。

郭东村墓地此次发掘的墓葬虽然规模较小,且大都被破坏,但墓葬形制多样,时代特征鲜明。其发掘丰富了济南地区两汉和清代的墓葬资料,为研究各时期葬制葬俗以及社会、历史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济安街站遗址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济安街站遗址考古发掘是为配合山东省重大项目——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济安街站建设项目建设进行的。此次发掘共清理灰坑、灰沟、水井、墓葬、灶等遗迹40余处,出土较完整或可复原器物40余件(套),包括陶罐、盆、盂、豆、瓷碗、铜钱、铁器等。

济安街站遗址发现的遗存较为丰富,遗物多为生活用具,该遗址应为古代济南城郊一处重要的生活居址。此次发掘为研究历史时期济南城郊的聚落布局、生活方式以及历史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对于研究济南老城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清区范村西遗址
济南市长清区范村西遗址是为配合长清区范村车辆基地租赁住房配套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包括战汉、宋元、明清三个时期的遗存,以战汉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共清理灰坑、灰沟、窑、灶、墓葬等遗迹150余个。出土有陶器、铁器、瓷器等,以陶器出土量为最,可复原器物共有100余件(套),主要包括战汉时期的陶罐、陶盆、陶豆等。

此次发掘区域遗址文化面貌较丰富,属于遗址边缘区域的手工作坊区,出土器物以日常生活所用陶器为主,对于了解该地区战汉时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城区裴家营东南墓地
济南市历城区裴家营东南墓地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裴家营村东南部。2021年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曾对裴家营东南墓地西部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至明清墓葬84座,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10余件(套)。本次发掘为裴家营东南墓地东部,共清理遗迹51处,包括墓葬38座、灰坑6个、水井7口等,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约160件(套)。墓葬时代主要包括汉代、宋元时期及清代,其中西汉墓葬9座,东汉晚期墓葬8座,宋元时期15座,清代土坑墓1座,另有无随葬品及其他可资断代的典型特征的墓葬5座。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是对2021年度裴家营东南墓地发掘工作的继续和补充,为研究济南地区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历城区方家庄北墓地
济南市历城区方家庄北墓地位于历城区通鼎大街与智礼路交口西南部。此次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24个,其中墓葬23座、水井1口。墓葬时代包括东汉晚期、北朝时期、唐代、明代和清代。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97件(套),主要器形有陶罐、陶碗、陶盘、镇墓瓦、瓷罐、瓷缸、瓷碗、铜钱等。

方家庄北墓地此次发掘的墓葬虽然数量不多,但延续时间较长,各时期墓葬分区排列,布局规整。其发掘丰富了济南地区东汉晚期至清代的墓葬资料,为研究各时期的葬制葬俗、家族形态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状工作区地块一古墓葬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状工作区地块一古墓葬考古发掘是为配合山东省重大标志性工程——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而进行的。共清理遗迹13处,主要为清代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40余件(套)。该墓地毗邻黄河,受黄河水患影响较大。

本次考古发掘为研究黄泛区地下文物的埋藏状况提供了参考,对还原墓葬营建过程及后续地层堆积序列提供了资料。
长春观本体修缮项目
长春观本体修缮项目是对市级文保单位长春观进行的保养维护,主要针对建筑本体病害进行修缮,并根据文物安全保护需要加装电子防护装备。

通过本次修缮,及时发现并修复了长春观建筑结构上的安全隐患,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使损坏和病害得到修复和遏制,使文物建筑恢复了原有的风貌与稳定性。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出土珍贵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出土珍贵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由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保护修复62件珍贵陶瓷文物,其中56件为瓷器,6件为三彩陶器。

项目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实施了不同的修复方案,注重考古样本留取,更好地延续了文物寿命,满足了收藏、展览和研究的需求。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区分享

推荐阅读

👉 “网红演员”亮相济南街头,太抢眼了!快转发朋友看到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