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内容当中,我们演了一个字,这个字是“智”。我说“知而能曰为智”,我们这个留言里边我看有一个朋友就写,说这下面应该是个“日”,知道日就是知道阴阳,每日有知呢,这就是智慧的进步。
看来这位朋友是查了百度的,我看很多文字都是和百度上非常一致的。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百度百科上的东西,这是不能全信的。
现在我们理解这个“智”字上面是知下边是日,那恐怕是按照现代简化字楷书来理解的。这种理解它只能是后人的附会,它并不符合这个字当初创造的本意。那我们要理解这个字,应该回到甲骨文,回到篆书来理解。
我们一点一点往上倒啊。首先是《康熙字典》或者《说文解字》当中,这个“智”,它讲的是从“矢”,从“口”,从“白”。大家注意,当时这个“智”字下边并不是个扁“日”或者长“日”,它是一个“白”,“白”也就是有说有谈的意思。
那再往上推,在小篆当中,它这个字下边也是一个“白”。而在金文当中它应该就是一张嘴,一个口,它还就是“曰”。大家可以去查金文或者小篆。在甲骨文当中,“智”字底下这部分是没有的,“知”和“智”这两个字是一个字。
那甲骨文当中这个字怎么写呢?这边是一个弓矢的“矢”,那边是一个干戈的武器,中间是一个口,就是张口说战争之事,这种是智慧、智谋。后来呢,为了强调这个说的意思,就加了“曰”或者加了“白”。
因此在《说文解字》当中和《康熙字典》当中,它都说这个字是从“白”的。所以大家注意,这个“智”下边不是“日”,你要说“能知日者为智”,那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附会了。
在东汉年间曾经发生过一个激烈的学术冲突,就是当时流行隶书,有很多人根据隶书的字形来理解这个意思,这称为今文学派。当时有个文字大家他叫许慎,谨慎的“慎”,他就认为这个汉字是经过演化的,一开始造的时候肯定不是隶书,当然更不能是今天的楷书。所以我们要理解字形应该回到小篆,回到甲骨文。
每一个字的音形义都不是白来的,它一定是有意思的。但是你不能按照隶书或者现在这种印刷体楷书来理解,要回到甲骨文或者小篆,所以,这个许慎用了很长的时间,差不多十年时间,写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
大家注意,文和字是两回事。文是独体字,差不多就是象形,就是描述那个事物的样子,比如风雨日月,这都是文。文是不能拆解的,它是独体字嘛。所以它只能说明,叫说“文”。
这字就不一样,就是好多文组在一起,比如形声啊,转注啊,会意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是好几个文组合在一起,所以把它们拆解开来能解释意思,这叫解“字”。所以许慎就写了这本书《说文解字》,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而且,写完之后并没有立刻发表,他又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考察,去补充,去完善,真是名字里有谨慎的慎,这做事特别谨慎。
《说文解字》是一部光辉灿烂的著作,它引导着我们后世的人,在学习文字的时候能回到这个文字本来的意思上面去。那大家如果对演字感兴趣,建议都查一查《说文解字》或查一查《康熙字典》。另外也提醒大家,百度百科上面的东西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还是不要太信为好。
好了,这里是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