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端的观点(laoduandeguandian)
作者:端宏斌
昨天最重量级的新闻就是中国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按照新华社的通稿,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的震惊了,竟然把这件事拔高到了千年大计的程度,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磅信息啊。
我们先来看看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有多长。
最初北京是战国七雄中燕国的国都,但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统一,所以不能算是中国的首都。后来,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北京是辽国的陪都,那时候叫燕京,首都则在上京。
元朝的时候,北京叫大都,这算是正宗首都了,距今有七百多年。朱元璋灭元朝,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成祖永乐帝迁都到北平,并改称北京,这一称呼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北京这个称呼也就600多年历史,这雄安新区要搞成一个千年大计,那是多么宏伟的工程?照我看,中国是准备迁都了,但如果明说,那么北京现在房价就要暴跌,所以只能暗示你一下就行了,迁都的事情不能急,要搞成温水煮青蛙那种,让你不知不觉中就迁完了。
按照规划,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2000平方公里就是目前深圳的面积了,如此巨大的体量,完全可以装得下首都的所有行政功能。与此同时,深圳市委书记也调任河北,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估计是全权负责这个新区建设。
说起迁都,三十多年前就有学者建议早点干了。因为北京作为首都,最大的问题是缺水,缺水自然就是风水不好了。但北京又是首都,必须要保证各种资源供应,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虹吸效应”。北京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鱼,不断的从周边榨取资源。所以就有这种说法:“上海富了周围,北京坑了周围”。
有学者研究称,北京获得了远超其市场潜能地位的GDP,原因无他,就因为它是首都。如果撇开首都这个因素,北京的真实经济潜力,和石家庄是差不多的。而石家庄现在的房价也就15000左右吧,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还不到。
我们举张家口作为例子。
张家口紧挨着北京,现在是河北倒数前三的穷城市,下属13县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贫困比例,就出现在首都北京的边上,在解放的初期,这里的GDP还跟广州相当。为保证北京用水量和水源地清洁,张家口关停大量企业,并严格限制新企业上马,坝上退耕还林25万人返贫,云州水库为向北京供水水田改旱田,而官厅水库张家口人早就无权染指,可是北京的供电大本营沙岭子电厂(火电)却在张家口,而张家口自己却经常拉闸限电供给北京用电。“把风沙挡在河北,把清风送给首都,把清水送给首都,把污染留在河北”,这就是张家口的真实写照。
既然要迁都,那么是迁到现有的城市吗?答案已经给出来了,并不是。现在的计划是重新建立一个新城市。雄县、容城和安新,这三个地名我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把这三地合并成雄安新区,更是闻所未闻。可能这里就是若干年之后的新首都了,未来的历史学家估计会把2017年作为重要的年份让学生们背下来。
雄县、容城和安新边上就是白洋淀,这是河北最大的湖泊,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首都用水的困难,风水是很好的。我目前听到的消息是:容城定位于行政功能,雄县为高新技术产业,安新县为旅游功能规划,共300万人口。
有人问:老端,我现在能去买房吗?听说那边房价还不到3000元。你打算去买房的想法不错,但是你多数买不到,已经有人去考察过了,当地已经全部封盘,禁止交易。而且根本没有3000元的房价,现在起码都2万以上了。户口去年就已经冻结,只能迁出,不能迁入。最近连工商注册都暂停了。
既然买房不行,那么炒股行不?这个倒是可以。我今年一直在自己的会员俱乐部里鼓吹华夏幸福,吹得我肺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该公司在当地拥有巨量的土地储备,清明小长假之后,几个涨停板应该是没问题的。我们已经埋伏好了,你呢?
二、雄安新区:一场声东击西的迁都运动,肩负五大使命
来源|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已授权(本文不代表金融纵横谈立场)
作者|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研究 著有《大国诸城》
雄安新区,海底波澜。
在西方传统愚人节的一天,官方发布消息,称要建成雄安新区。举国震惊。
震惊的原因,一是关于雄安新区的定位,是既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之后,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甚至被定为要影响未来中国一千年,绝不谦虚,毫不犹豫。
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此前在正式媒体和传言中,从来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直到突然宣布,国人才第一次听说。局势吊诡。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突袭的方式宣布。亦大有深意。
雄安新区,在国家层面第一次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然非同小可,实体现了五个重大战略使命。
(1)明确雄安为首都副中心,通州为北京副中心,缓解北京负担
缺水多雾,拥堵不堪,北京之弊,举世皆知,无需多言。
此前,解决北京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在中原地区另择新都,学习韩国和巴西等国,彻底迁都。此议提出了几十年,无数学者倡议,迁都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太多,最终未落实。
而传闻中的首都东迁通州,亦没有落实。原因很简单。北京人口众多,不堪重负,关键不在北京,而在中央,资源都集中在中央。仅仅把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不解决实际问题。
声在东边的通州,落在西边的雄安。可谓声东击西。
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未来的一大使命,则是分担首都功能。
国家规划中,雄安新区有七个重点任务,五条暗示其将成为首都副中心。
第一条建设智慧新城,第二条打造生态城市,就是要再造一个更美丽现代的副都。告别缺水和雾霾。
第三条发展高新产业,第四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暗示未来北京的高新产业,以及中央的部委和央企、医院,高校等,部分将迁到雄安。
第五条打造高效交通网,就是要建立副都的交通地位。
雄安新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远期建设2000平方公里,超过深圳1996平方公里,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副都气象,大器初成。
(2)分散首都政治经济风险,稳固国都
建都北方,在中国传统心理上,代表为正统和大一统的吉兆。
但是时势一直在变。
朱元璋北伐,孙中山北伐,也可从南向北。同时,中国千年来首都东移,风险逐步加大。尤其现代式海权时代,沿海首都,安全存在隐患。
八国联军突破天津之后,很轻易就攻破北京,日本攻破北京也容易。当下虽未太平之世,需要分散风险。
当下,所有的中央机关都在北京,100家央企中的八十多家都在北京。如此众多的资源集中于一个城市,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攻破南京上海之后,中国经济就遭到巨大破坏,可谓前车之鉴。尽早分散资源,可保首都政治和经济上的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人口4.38亿,国家为保首都用水,不得不牺牲几亿人的利益,并且花费巨大民力财力,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强行让水往高处流,但是,未来隐患巨大,首都虚化,相对安全。
(3)解决京津冀问题,打造新的增长极
国家倾注了巨大雄心,定位甚至高过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未能彻底完成。京冀两个直辖市夹着一个河北省,难以协调。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实际上等于为河北加持。调深圳市委书记进河北,有加大河北发展力度之意。未来,与京津与河北发展权限和力度基本对等,有利彻底落实京津冀发展计划,打造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上处于下风,而雄安新区的设立,寄望于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崛起,三足并立。
(4)打破既得利益格局,乱中求治
迁都之议,并非自今日始。
但是,最后却一直很难实现,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利益牵涉太多,负担太重。
历朝历代的迁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政治目的,即摆脱就有利益集团的控制与羁绊。北魏迁都洛阳,旧贵族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就此被摧毁。
在国际上,哈萨克迁都,可为中国借鉴。哈萨克迁都中部小城阿斯纳尔之后,中央机关的公务员总数削减一半,很多不愿意跟来小城的官吏阶层,均在类似“赎买”机制之后,得到平安分流。各方大佬,各种利益集团亦远离新都,并且被分散,再也无法对改革形成有效的阻力。
今日中国改革已至中流,每向前一步,日感吃力,利益集团势力强大,而且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雄安新区的设置有利打破这种利益格局,摆脱既有利益牵制,创造新的改革氛围,开创新的局面。
从本次采用通州造势,雄安落地,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突袭式战略部署看,打破利益集团格局,不仅意义重大,且难度重大。
彻底重建中国新格局,新社会。新千年。
(5)重启改革新时代
雄安新区被寄望后继的深圳和浦东之后的第三个代表性意义的国家战略,其实也隐含了国家重启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的雄心。
在雄安新区的七大任务中,第六条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第七条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最大的底牌,总是在最后,第六条和第七条,已经隐晦地表明了国家的决心与雄心,即是在改革停滞十年,各种矛盾激发的时期,启动新一轮改革,寻找国家转型之路。
尤其是直辖市的发展,令人失望。国家设立直辖市,本意是希望其在改革方面冲锋陷阵,但是,最近几年,北上天等直辖市反在很多领域改革落后,比如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改革等领域,不是领先全国,而是落后全国。
雄安新区将摆脱北京式利益格局,一片荒原好纵马,锐意改革,成为新的改革发动机。
敢号称影响中国未来一千年,必有巨变。
现实往往比想象丰富。
附文:世界各国迁都史
巴西南富北穷,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选中了新都的地址,决定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这里,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完成迁都工作。
巴西中部地区土地贫瘠,雨量不均,历史上又未进行过开发,经济十分落后。迁都后,巴西以新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发展科技的新路子,改变了国内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巴西利亚由当年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的首都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上的伊斯坦布尔。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和俄、英、法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首都伊斯坦布尔经常处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威胁之下,1920年还被英军占领过伊斯坦布尔市。被尊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便到小亚细亚半岛组织对外反抗外国侵略、对内推翻苏丹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渐成了斗争的中心。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革命胜利以后,1922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决定迁都安卡拉,安卡拉便被定为共和国首都。
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表决,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原来西德的波恩迁往柏林。对于统一后的大多数德国人来说,柏林是“德国惟一的世界都市”,是国家和民族统一的象征。
二战后在德国一分为二的几十年间,联邦德国一直只把波恩视为“临时首都”。迁都柏林将德国的政治中心向东推移了600公里,使德国成为了沟通东中西欧的桥梁。此外,以柏林为中央政府所在地,也积极推动了德国东部地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亚当时的首都拉各斯地理位置偏西,与其他地区联系不便;加上作为全国第一大港和工业中心,人口过于稠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增多,缺乏扩建所需要的空间,1979年10月,尼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阿布贾。
新首都阿布贾位于全国的地理中心,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围墙的城市,无论是高耸的办公大楼,还是精美的私人住宅、别墅均无围墙,一切都是一目了然。如今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阿布贾已成为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都市。
1997年12月10日,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永久首都。阿斯塔纳位于哈国家版图的中部,原名切利诺格勒。
阿斯塔纳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哈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铁路枢纽,市区有机器制造业、轻工业以及大学、剧院等文化教育设施。哈政府迁都的理由有:阿拉木图市的发展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作为首都建筑用地的需求;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处南部边界、远离工业发达地区;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迁都还能够充分发挥哈地处欧亚接合部的地缘优势,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史上的八次著名迁都
在中国古代汗青上,历朝历代的迁都不堪列举,但学术界公认的著名的迁都却只有八次。
1.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京城从淹(山东曲东)迁到殷(河南安阳西北)
2.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京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3.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把京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4. 1141年宋金议和以后,金海陵王完颜亮把京城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迁到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
5. 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把京城从上都开平府(在北京以北约300公里)迁到燕京,改名大都
6. 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京城从应天(今江苏南京)迁到北京
7. 后金攫与了辽东大片土地后,1618年努尔哈赤把京城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迁到沈阳;
8. 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清顺治帝把京城从沈阳迁到北京。
一、中国古代著名迁都的原因
1、商王盘庚迁殷的原因
(1)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目下当今的京城淹比起来,不管是建设京城还是死长农业死产,都会比目下当今的环境要好。(2)抑制豪侈,倡导节俭,借以缓和阶层冲突。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过着堕落的死活。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层冲突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遭到抑制,那样阶层冲突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缓和。在《尚书·盘庚》中记载了盘庚对臣民的演道词,将迁之时,盘庚责骂贵族中有贪求财富的乱政官吏,既迁以后,他又告诫官吏不要积聚财物,应施惠于民。(3)经过迁都镇压异己,巩固王位。商代前期,对王位纷争十分狠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商王的威望削弱和贵族的势力膨胀,经过迁都可以改变贵族优势,削弱贵族实力,是商王的惯用措施。据《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迁都时的阻力主要来自贵族,盘庚利用“天命”和“先王”两面旗帜对反对的贵族发出威严警告,迁都后进一步强调,不管与商王血缘闭系的远近,遭罪者正法,建功便封赏。(4)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起来叛逆,迁都可以躲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京城比较宁静,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2、周平王迁都洛邑的原因
(1)原来的京城镐京,经犬戎之乱后,残破狼籍。公元前770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经大举掠夺后,一片狼籍,无以成都。(2)为躲开犬戎,脱节窘境。镐京已处于西北戎人的要挟之下,而周代兵力又不强,迁都实为躲躲少数民族“戎人”的侵袭。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1)从军事上来看,为了躲开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北魏原来的京城平城地理位置偏于北方,既易遭到北方少数民族的要挟,又不利于对整个北方的军事控制,同时不利于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管辖和治理。(2)从经济上来看,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的严重匮乏问题。平城地方寒瘠,虽然从398年定都平城至迁都洛阳之时已有百年汗青,农业也有所死长,但粮食产量远不够供应军需和不能满足京城人口的需要,再加上无水路漕运之便,从外面运入粮食也难题,要解决粮食问题,就需要迁到农业发达、运输轻易的地区。(3)从政治上来看,一方面为了镇压中原地区日益频繁的武装暴乱;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同一全国大业的需要;再一方面为了脱节平城地区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削弱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尤其是尽快脱节已故冯太后的阴影,不让冯太后的势力继续阁下政局。(4)从文化上来看,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的局部同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深化鼎新,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的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5)而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不单有利于巩固前期鼎新的成果,还有利于进一步履行深层次的鼎新。洛阳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孝文帝要经过迁都洛阳与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在加受骗时的洛阳已很繁荣。
4、金迁都燕京的原因
(1)金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划淮河——大散闭为界,占有中国北部的疆土,所辖地域广袤,而首都却偏于东北一隅,物资运输与公文通报多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以致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2)海陵王为了确保自己的皇位。海陵王完颜亮杀兄(即金熙宗)夺得皇位,而上京会宁府的宫殿楼阁、佛寺道不雅、街市街巷,无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陈迹,上京皇族的怀旧和睹物思人,极简单形成一呼百应的政治天气,给海陵王带来灭顶之灾。因而海陵王想经过迁都,经过度化、分治、溶化的历程来达到完全排除女真皇族的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皇位。
5、元世祖忽必烈迁都燕京的原因
(1)为了削弱反对派的势力,脱节反对派的牵制。一方面,忽必烈即位为大汗,并已按蒙古惯例,经“库里尔台大会”推选,而是凭实力自立,很多贵族不附和他。另一方面,忽必烈自1251年受命统治漠南汉地以来,针对汉人地区的特点,重用汉人,实行汉制,触犯了蒙古贵族顽固派的好处,很多贵族反对他,甚至发起过武装叛乱。他决意以迁都来削弱反对派的势力,脱节反对派的牵制。(2)同一全国的需要。当时在中国北方,从金国手中夺得的疆土需要就近统治,在中国南方,对南宋政权尚有待于征服。(3)燕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成。”可见,燕京的阵势水土,远胜于蒙古草原。
6、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1)北京地理条件优越。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闭口上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古北、黄花镇险厄龙著。会通漕运之利,天津又通海运,诚万古帝王之都。”(2)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与代了侄子建文帝之前,北京是他的燕王封地,其亲信、势力也大多散于此地。迁都北京可以脱节南京反对派旧臣的牵制。(3)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当时盘踞在漠北的蒙古各部,屡屡骚扰明朝边境,给明朝造成最大的要挟。以南京为京城来对付蒙古势力卷土重来的严主要挟,必然有鞭长莫及之危险。而北京地处北方咽喉要地。迁都北京,实行“天子戍边”,既可以加强对蒙古的防御和抗击,又可以加强对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管和控制。
7、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原因
(1)从军事上来看,沈阳在当时所处的战略地位主要,“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2)从经济上来看,沈阳及附近能够满足京城人口的需要。“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成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3)从军事上来看,当时辽东、辽西形势严厉,为争与战略上的主动而被迫迁都沈阳。努尔哈赤占有辽东以后,后金的八旗军民随之移居此地,与当地汉族杂居。辽东汉民逃亡、抗争、暴乱持续不休。明朝军队袁崇焕等将的带领下也“将兴师大举”,同时边外的蒙古各部也在伺机而动。那些都对努尔哈赤组成极大的要挟。
8、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的原因
(1)优越的地理位置。燕为“京都之首选”已成不刊之论,时人皆称京师“诚万古帝王之都”。(2)实现同一全国的大业。(3)巩固统治的需要。总之,清定都北京的原因与金、明、元大体沟通。
二、中国古代京城迁移的规律性认识
1、京城迁移的趋势:中国古代王朝的京城总体显现出由西向东死长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其间,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汉族政权的京城又呈现由北向南迁移的方向。具体道来,从夏朝到北宋,京城一般都成立在中原地区,京城的迁移显现出由西向东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从南宋到清朝,京城完全脱离中原移到临海地区,京城的迁移呈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2、京城迁移的一般原因:(1)黄河道域死态平衡遭到破碎摧誉是根本原因。(2)经济中心的东移或南移是直接原因。(3)军事、政治斗争中心的东移或南移是主要原因。
3、几点认识:(1)考察中国古代京城的迁移,不难看出其蕴涵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特点。因为京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死长的标志。(2)古代京城一般都会迁到经济发达、交通轻易的地区,以便与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历代王朝迁都的标准基本是一致的,谁也不会把首都迁到偏远的瘠薄地区去。(3)在中国古代死产力降后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是决意京城迁移的主要因素。后期,跟着运输系统的改善,经济的因素则退居次席。
来源:漫步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