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我发现一个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  3 天前  
武志红  ·  情绪总是不稳定,这可能不是你的问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性 | “坏人变老了”?NO,这种说法并不公平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3-13 10:46

正文



HQ&A170313


近年来,随着一些中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 坏人变老了 ”。但这种说法并不公平。



首先,“坏人”的说法太武断, 没有任何一代人整体是“坏”的 ;但一代人中大多数缺乏某些特质,那倒完全可能。例如, 一代人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与现时代普世的价值观相冲突,那完全可能 ;甚至,一个部族,或民族中的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与现时代普世价值观相冲突也不算稀奇。因此,在普世价值观看来道德上的“恶”,可能被某一代人中的大多数视为理所当然。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我们每个人在毕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 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对持续终生的人格和社会性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持续终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青春期是个体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所谓“同一性”(identity),指的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要把自己人格中的多种不同的特质要试图统一起来,形成稳定的人格,这个阶段的个体需要对一些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选择,如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未来的自我,等等。青春期的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儿童期,更倾向于用意识形态来标明自己身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 H.Erikson)认为,青春期的青少年试图弄清楚他们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努力发现他们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角色。这个过程常常包括“尝试”不同的角色和选择,以发现这些角色和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和观点。埃里克森并且把这一时期成为同一性对同一性的混乱阶段(identity-versus-identity confusion stage)。


通俗地讲,青春期(13-20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一生中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 形成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持续一生的特质。换言之, 如果青少年阶段受到错误的教育和引导,形成与普世价值观冲突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他们中、老年后,也很容易表现出相同的倾向来。



众所周知,1966年-1976年是大陆中国的特殊时期,这十年又被称为“ 十年浩劫 ”,整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司法系统全部被捣毁;人与人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哲学成为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的主流。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充满严重的不信任,互相检举揭发,上纲上线;学生批斗教师;学生互相批斗;市民批斗官员;市民互相批斗。那个时代随意抄别人的家,砸坏文物,破坏公共财产和别人的私有财产;个人主义膨胀,非我族类就消灭之;中国文化数千年的亲情人伦在这十年悉数破坏殆尽。


因此, 1966年到1976年间渡过青春期,出生年份大约从1948年到1960年,特别是1948年到1956年,这一代人的青春期大部分或全部是在“十年浩劫”中度过。 “浩劫”结束后30多年来,大陆社会一直忌讳对其进行公开的反思和追责, 导致这一代人在成年期也没有澄清和反思的弥补机会。 到现时代,这一代人平均年龄60岁左右,也就是所谓的“坏人变老了”。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倒地老人讹诈助人者;公共汽车上强行要求年轻人让座,不遂甚至直接坐到年轻姑娘腿上的老头;以及我行我素大跳广场舞而罔顾扰民的大妈们。



2017-03-13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中找找。)


推荐:坐谈风月是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众号,全新改版,致力于支持那些非典型的伴侣。坐谈风月最新发布文章为《 中国社会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欢迎移步阅读。



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