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艺术一横
“同行免入,面斥不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搞艺术一横

今年买过的包,无意间的殊途同归

搞艺术一横  · 公众号  ·  · 2017-11-15 19:39

正文

点击上方“搞艺术一横”可以订阅我



我总觉得自己没有买包,买包不频繁,街拍时没有新包可背。但是事实还是给了我一个哑口无言:今年我确实间歇性地给自己添了一些包,而之所以会产生“我什么都没买”的错觉,可能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殊途同归,本质上,属于同一种包型。


这种既有top handle特征的,又自带crossbody功能的款式,我也找不到可用的学名,姑且叫做两用包——至于是水陆两用,还是燃煤两用,不管,大家自便。


两用包界,有几大巨头。


排名第一的当然是Hermes Kelly,虽然那条斜肩带是后来才加入的,原始包型中并没有。但是确实是很聪明的改变:它让Kelly和Bikrin因为功能性而彻底地划分开来了,女性们从此不需要去在Kelly和Birkin中去考虑二选一的世纪难题。取而代之的,是“都想要”。毕竟一个是肩背另外一个手拎,都值得拥有。



Hermes中的学问够大了,单是皮质就能够人开个讲堂好好聊。


我有一些粗浅的观察,但是缺乏亲身体会。众所周知,买包不容易,能选到的二手Kelly,大部分都是box皮,有些人在意划痕和损伤,我无所谓,我觉得金扣自带呼唤人看过来的属性,拿出来感到羞臊,要多一些使用痕迹才能压得住它。



上个月我突然收到一笔美元,数额不大不小,随手花掉会觉得心疼,但是攒起来真正买个大件也不太够。左思右想,觉得从日本网站上买个二手Hermes还算合情合理。


Brand-off自己的购物平台我盯了好一阵子了,并不算莽撞。最后买下来的这只是X刻,1994年的包了,胜在价格吸引人,6000美元出头,双赢:我和Brand-off谁都没占谁的便宜。


虽然在微信卖家那儿,可能颜色选择会更多,而且都是“98新”“99新”的成色,但我思考了很久,还是觉得何必,我又不是不知道靠谱的渠道,只是购买过程周折一些罢了。



一般来说,旅游或者需要带很多物品出门的场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Kelly,首先这只砖红色的实在是能跟我大部分的衣服配得上。其次就是真的方便,解放双手也不觉得肩膀有很重的负担。



搭配方面,我是不敢聊的。这似乎是一个敏感话题,容易分分钟被人指摘:不会配/拉低档次/只买一只也敢聊搭配。


我只说我个人偏好:我喜欢在穿得更休闲一点的时候背它,但同时也会注意避免陷入网红的穿衣范本▼



当然,网红审美不能说不好看,我个人觉得流气太重而已,至于尺度怎么把握?其实长没长成网红脸是关键,辅助指标在于身上出现了多少奢侈品牌的爆款单品。



年度爱用应该是Goyard mini Saigon。事实证明,3-6个月的订货周期,是夸大其词,我大概五周之后收到到货微信,sales帮我快递到家。



这只包,我是背得很随心所欲的,基本百无禁忌。


在这几只同类包中,它是唯一一个斜挎也好看的,所以我对它偏爱更重,尤其喜欢把它挎在腰部的位置。


Goyard的几只大号saigon,底部定型都做得很夸张,永远四方四正,有一种要去拜见女王本人的肃然起敬感。但是mini却基本上没有定型过,长途旅行时稍微不注意,它就容易被压扁一块。另外一个就是容量问题,在城市里逛街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出门需要带一只卡片机,一个充电包,它就不会给你的钱包留空间。



尺寸方面,Valextra的mini就设置得很合理了。当然它们还有micro(不过micro的概念已经彻底过时了,我觉得根本卖不动。Valextra mini,可能相当于Kelly25,但是比例是要比Kelly25更好一点的,当然除此之外,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什么值得买的地方。


Valextra各方面,都有点像是别人的替代品。最大的好处是你想要什么颜色都有,比如灰色这种在Hermes里无比金贵,代购手里都需要加上万把块钱的黄金颜色,在Valextra是俯拾即是的。



由于我多买了两个配件,所以它能适用的搭配更多。但这是典型的包不够配件来凑的做法,不算是对包本身的褒奖。



实际用了一个月,发现那根最初勾引我来买包的双肩肩带,百无一用。斜挎起来就更怪了,还不如老老实实用原配肩带。


还有一件我很介意的事情是,虽然Valextra的底部明显是做过定型的,但它因为皮质太软,所以很容易出现折痕,尤其是放在旅行箱后。我有一次带出去外拍,没有放足够的支撑物,所以包的背部靠近底边的地方就明显地出现了一道大的折痕——这是我觉得一个标榜自己皇家品质的品牌不应该出现的。



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好好聊了聊我对Delvaux的喜爱,后来收到了一只Tempete,可能是因为漆皮的缘故,只背过一次就原封不动地收起来了。


我不是一个能够和漆皮相处的人,至少硬质漆皮是不可以的,面积太大就更要皱眉头,不知该怎么搭配了。


Delvaux的常规皮质都是很完美的,我很认可它们的包型和弧度。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Brilliant容易被搭配得过于成熟,而Tempete的侧面会偏厚。如果现在再让我推荐一次,我会建议气场不是很强硬的女生,还是买买小号。另外,提手上千万不要绑丝巾——那条丝巾会把你的年龄往上标记五岁。



上述的几个牌子,其实都算是这种包型中常见的,都以单色包出名,而且好像都与王室有一些攀龙附凤的关系。大部分人在买齐了这些之后,也许还会考虑Launer和Moynat。


这两款包我手边都没有,但是上身比较过好几次。



Moynat看似老气横秋,拎到手上反而更多些灵动。再加上质量比起一直偷偷摸摸对标它的品牌都好,所以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我觉得物有所值。



Launer就让人特别遗憾了,可能因为五金件实在太过小气,连带着整个包都跟时尚无缘。虽然买过的人不少,而且动不动就出墨绿蜥蜴皮这种极品,但连一张像样的街拍都难找。



最后还能聊什么呢?聊我的Roger Vivier和Proenza Schouler吧。


这两只都不会是大家眼中的购物焦点。可能逛街时恰好看到,会拎起来试试,但不会为了找它们而专程上街。



Roger Vivier基本也是我的登机包,自重轻肩带宽,背起来没有什么负担,所以是旅游良选。可惜花纹太过耀眼,容易在机场被活活逮住,让人看见我邋里邋遢的狼狈样子。



我没买过著名的PS1,而且是令人遗憾的失之交臂。在我还喜欢它的那些年,它与Alexa并列为“邮差包”的两大巨头,我喜欢它但却一次次阳奉阴违地把金钱贡献给奢侈品牌。


后来虚荣心被满足以后,又迷恋上了各种“小众包”,那时我又觉得Proenza Schouler有点烂大街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