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发放数字人民币补贴促消费活动开启,北京、深圳等地也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促消费活动,多地还明确了2025年数字人民币发展重点。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提振消费工作中,可扩大数字人民币运用,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试点持续深化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拓展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从试点地区公布的数据看,多地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钱包开立数量等继续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地区运营机构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增加超8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年初增长近七成。广州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超1400万个,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门店超140万个,在食、住、行等23类重点民生领域落地特色应用场景。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青岛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920万个,累计交易151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3万个;济南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413万个,累计交易33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2万个,在同批次试点城市中居于前列。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从各地发布的数据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量增加,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表明数字人民币市场基础在不断夯实,正在被更多商户接受。同时,数字人民币在税收、公用事业等政务服务场景使用更为普遍,说明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
近期,多地结合实际提出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重点。广州市委金融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数字人民币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至2025年6月,争取在民生、体育、消费、文旅、公交、预付费等领域应用场景覆盖面取得明显进展;争取至2026年底,基本实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特定区域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上海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场景覆盖面广、支付服务体验良好、创新应用丰富、各方参与积极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2025年,青岛将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丰富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规模,持续完善已落地创新场景,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预付式经营领域的应用等,让数字人民币试点“深一度”。
王蓬博认为,各试点地区十分重视数字人民币推广,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渗透到更多的民生领域和商业场景中。
促消费成效明显
2024年以来,各地探索推出多项促进消费的举措,包括发放消费券、补贴商家、以旧换新等,数字人民币以其业务和技术优势成为一些试点地区发放补贴的选择。
“去年买了新能源车,政府补贴了50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一位苏州市民打开数字人民币App“消费红包”栏,向记者展示了他收到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
今年苏州推出了新一轮促消费发数字人民币补贴红包的活动。其中,苏州高新区推出购房、购车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补贴举措,活动期间购房人可获得2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补贴,购买车辆可获得2000元至4000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补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数字人民币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实现支付定制化,通过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的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和智能合约模板功能,可充分满足复杂场景和灵活定制的消费补贴政策需求。
“数字人民币的底层互通性、数据统计便利性和智能支付等能力,可以评估财政补贴的真实消费激励效果,能够为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前依据、决策中监测以及决策后评估,为后续补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董希淼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后续政策实施中,将数字人民币消费补贴与现有补贴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提升补贴政策的精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率。
应用创新加快
近年来,数字人民币产品生态逐步多元,多个创新应用落地,产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4年,一系列服务便利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政府治理的数字人民币应用陆续推出。在预付费管理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帮助消费者守住了“钱袋子”。依托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预约消费管理产品——“元管家”预付卡支持用户在实际消费前,预付资金仍然归用户所有;消费时,智能合约将依据预设条件,自动执行资金划转至商户钱包。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也在不断创新扩大应用场景。2024年11月份,数字人民币推出加载动态付款码的可视硬钱包,既可“碰一碰”又“可视”“可扫”,适用于商家、出租车、地铁、公交等多个应用场景,极大提升了境外来华人士的支付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