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家电研究
招商证券家电行业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激进的降息开局,保守的路径预期|国君热点研究 ·  昨天  
证券时报  ·  比亚迪出手!奔驰,退出! ·  3 天前  
冠南固收视野  ·  高频跟踪:螺纹去库斜率创新高 ·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你的中秋记忆是什么?万千好礼等你来拿 ·  6 天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家电研究

招商家电史晋星|大屏电视中场战事,暖通空调再迎小米洗礼

招商家电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09-20 22:28

正文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核 心 要 点

本篇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电视和空调领域的数次格局扰动,以乐视和小米为代表的跨界互联网企业曾一度颠覆电视竞争格局、然时过境迁以海信和TCL为代表的传统电视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和高端化引领重演王者归来;空调领域也曾遭遇奥克斯网批冲击,但被举报能效虚标、专利诉讼以及价格战三板斧之下,行业话语权再度回归格力、美的双寡头,时至今日小米携人车家全生态,依托品牌流量对空调再度发起冲击,引发市场担忧。


电视上半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移动互联网革命变革浪潮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争夺白热化,国内电视销量在2016年见顶5548万台后,8年时间缩水至3700万台,在这八年间电视竞争格局经历上下半场冰火两重天,2016-2019年小米接过乐视衣钵,凭借互联网电视卡位流量入口,借助电视行业过剩产能迅速切入,在用户购买习惯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过程中,发挥小米品牌流量、性价比定位优势,一举颠覆电视竞争格局,2019年小米电视国内出货量破1000万台,单一品牌市占率达到24%,风头一时无双。


电视下半场:子品牌逆袭,高端化+全球化,海信/TCL演绎王者归来。面对互联网品牌冲击,海信/TCL在2017年前后分别成立聚好看、雷鸟补齐内容生态,2019年重启子品牌Vidda/雷鸟、定义年轻化潮牌应对小米低价冲击;高端化方面,2020年开始在TCL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共同推动下,以TCL和海信为主导的电视机品牌开始引领产品高端化,终于在2024年二季度在全球高端电视领域出货量超越OLED电视,改写韩系LG三星高端话语权,而小米则在2023年姗姗来迟跟进产品高端化布局;全球化方面,海信和TCL在2015年前后经营重心已经转向国际市场,通过多年体育赛事营销、渠道网络布局、供应链出海,开始向三星发起登顶之争,小米则战略重心已不在于此。



空调上半场:奥克斯网批异军突起,折戟能效虚标。2015年空调行业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洗牌后,奥克斯开始抓住电商发展红利,积极拥抱线上化变革,在2016-2018年三四线地产棚改、热夏、渠道补库带动的空调景气阶段,奥克斯借助京东网批优势一度在2018年线上份额超越美的、格力达到30%。然而在2019年空调新国标修订之际,618期间格力举报奥克斯能效虚标引发舆论轰动,叠加专利侵权起诉不断,消费者口碑一落千丈,同年美的、格力主导的价格战矛头直指线上,奥克斯凭借低价建立的份额优势迅速瓦解,线下渠道根基不存,空调出货量从2019年近900万套跌至2021年410万套。


空调下半场:小米空调再掀波澜,供应链/国际化/子品牌/暖通高端构筑壁垒。2024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出货量突破400万套,同比增至40%,市场担忧冲击现有空调市场格局,再现黑电之危。我们认为小米的优势在于品牌流量(物美价廉)和智能家居生态,短板依然明显:1)供应链瓶颈,空调核心零部件压缩机、电机格力和美的垄断程度不亚于终端市场,强如海尔、奥克斯、TCL也是在内外整体产销规模达2000万套时才有能力寻求部分压缩机自制;2)国际化短板,小米白电受制于集团资源配置优先级,在出海面临渠道协同弱、供应链布局缺失、品牌认知度等多重障碍;3)空调国内品牌林立,格力、卡萨帝、Colmo定位中高端,美的、海尔、海信瞄准大众,华凌、小天鹅、科龙、Leader、长虹卡位性价比,小米从2014年发布首款空调至今出道十年,过去两年才稍展露头角;4)暖通高端,产品、安装、售后、维保壁垒远高于家空,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已经纷纷成立智慧楼宇事业部,向产业纵深发展寻求增量。


投资建议详见报告原文。


风险提示: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行业价格战风险。


一、电视复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4年全球电视需求表现低迷,虽然有6月欧洲杯及美洲杯,以及7月奥运会的国际体育赛事需求支撑,但上半年全球电视需求仍整体承压,根据迪显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1.084亿台,同比下滑近1%,全年预计出货量将同比下滑约1.3%。分市场来看,除欧洲、拉美、中东非市场受欧洲杯影响同比实现正增长外,其余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国、北美两大主流市场下滑幅度明显,导致全球需求整体承压:


欧洲市场:上半年西欧/ 东欧市场分别出货1240万台及97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6%及5%,欧洲杯对需求拉动作用明显,但考虑到上半年赛事需求虹吸作用,预计下半年增速将放缓;


中国市场:上半年出货1500万台,同比下滑超10%,受地产下行、宏观消费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市场彩电需求明显承压,但在供给端的积极推动下,以MiniLED和大屏化引领的升级需求表现亮眼,MiniLED渗透率提升速度持续超预期,同时下半年各地陆续出台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支撑后续需求。


北美市场:上半年出货2350万台,同比下滑近5%。受持续高利率等因素影响,北美市场上半年需求承压,同时渠道端,尤其是沃尔玛渠道的竞争加剧推动均价持续下行。下半年如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出台,或对终端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其他市场:受欧洲杯、美洲杯等国际赛事辐射、外商投资拉动制造业增长和消费力提升等不同因素影响,上半年拉美、中东非及东南亚市场彩电出货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同时考虑到此类新兴市场渗透率仍有向上空间,预计其市场需求,尤其是经济向好市场需求仍有较强可持续性。



电视行业竞争一向激烈,回顾2024年表现,我们会发现中国和北美两大市场正在演绎“消费降级”:

中国市场:行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一线子品牌表现亮眼。海信子品牌Vidda在2019年品牌升级后,市场表现优异,2023年线上销量市占率超10%,2024年黑电头部玩家在性价比消费趋势、高端&入门竞争双重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纷纷借鉴海信双品牌战略,TCL、小米、创维等品牌分别加大对雷鸟、红米、酷开等子品牌的投入力度,主品牌借助MiniLED带动下的产品升级趋势,顺势为子品牌让出入门价格带,从而实现高端&入门两不误。根据奥维云网渠道监测数据,2024年1-8月红米/ 雷鸟/ 酷开销量市占率分别同比提升5.2pct/ 3.5pct/ 2.3pct至11.9%/ 8.3%/ 6.0%。


北美市场:沃尔玛竞争加剧,中国品牌加快拥抱Bestbuy步伐。2024年年初沃尔玛宣布与Vizio达成协议,以约23亿美元收购Vizio,一方面借助Smart

Cast大屏操作系统完善其内容生态,另一方面有望通过渠道和价格带互补打造北美第一电视品牌(具体点评参考《沃尔玛收购Vizio事件影响点评:北美电视竞争再现“乐视时刻”》2024/02/26)。从Vizio财报来看,沃尔玛对Vizio的整合效果突出,二季度Vizio电视销量同比增长15%,扭转前期连续三年下滑趋势,同时ONN品牌也同步快速增长,根据迪显数据,7月ONN出货量同比增长93%,当月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五。沃尔玛渠道目前作为美国彩电销量排名第一和销额排名前二的重要渠道,其内部竞争变化客观上加剧了中国品牌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压力,但也成为推动中国品牌积极拥抱Bestbuy等高端渠道、推动产品和品牌升级的重要动力。由于三星、LG、索尼等过往主要依赖Bestbuy销售,日韩系品牌也将更直接面临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成本端,液晶面板价格自2022年三季度触底后,在上游供给端主动控产的推动下价格持续回升,于2024年二季度末达到阶段性顶点,32/ 43/ 55/ 65英寸面板价格分别较此轮低点上涨48%/ 35%/ 68%/ 72%,液晶面板作为LCD电视最重要核心元器件,成本占比高达60%左右,因此面板成本的高企也导致下游主机厂盈利阶段性承压,海信视像24Q2毛利率同比下滑0.5pct,TCL电子24H1显示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1.9pct至16.9%。

展望下半年,一方面前期终端备库需求逐步兑现后全球需求表现平稳,短期来看面板价格已企稳回落,预期成本端压力将逐步减小;另一方面随着广州LGD工厂出售进程逐步推进,全球LCD液晶面板产业竞争格局已然尘埃落定,未来大规模产能进出动作将大幅减少,全球液晶面板价格预期将进入窄幅波动周期,这对下游主机厂的盈利稳定性及经营可预判性将带来极大好处,有望帮助主机厂逐步释放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利润增量。



鉴往知来,站在当下复盘过往小米对电视行业的冲击,有助于我们更好得展望电视产业下半场的竞争格局。

1小米电视继承乐视衣钵,国内市场颠覆传统玩家


黑电:小米继承乐视衣钵打赢上半场,颠覆既有行业格局

需求层面:互联网电视争夺流量入口。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横空出世,2014年乐视网站跻身网络视频第一梯队,在“双倍性能、一半价格”的产品策略下,全年电视销量完成150万台,2015-2016年连续倍增300/700万台,2017年崩盘。小米紧随其后凭借生态链打法塑造智能IOT,号称“硬件毛利率不超过5%”,小米电视在2019年国内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市占率达到24%排名第一。


供给层面:行业产能过剩进入门槛低。全球2~2.2亿台电视需求总量,50%产能集中在电视代工厂,其中TCL茂佳、冠捷科技、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代工量超过千万台。小米电视借助TCL、长虹等代工玩家迅速切入行业。


渠道变革:存量竞争,市场集中度低、电视线上化率提高。2016年以后电视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传统品牌行业集中度低,电视技术变化快、价格竞争激烈,国有企业退出困难,2017年以前传统玩家份额普遍在10%出头,CR 5集中度勉强超过50%。虽然乐视在2017年崩盘,但电视销售的线上化率依旧在2018年逼近50%,截至2023年线上销售占比超过7成(含下沉渠道)。




2、Vidda/雷鸟/酷开互联网逆袭,MiniLED电视吹响高端之战


(1)Vidda/雷鸟/酷开互联网逆袭


传统品牌:Vidda/雷鸟/酷开互联网逆袭,MiniLED电视吹响高端之战


子品牌:Vidda/雷鸟/酷开互联网逆袭。应对小米+红米低价竞争压力,海信、TCL和创维分别推出Vidda\雷鸟\酷开子品牌,同时在互联网内容端分别成立聚好看、雷鸟和酷开网络,打造智能生态平台。


高端之战:MiniLED电视正面冲击OLED电视。2020年开始在TCL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共同推动下,国内电视机品牌主导的MiniLED电视耗时5年终于在全球高端电视出货量规模超越OLED电视,小米则在2023年双十一才推出MiniLED电视。


全球化:体育赛事营销+海外产能布局,推动品牌国际化。鉴于国内电视从2016年开始已经步入缩量衰退阶段,国内电视双雄海信和TCL都已实现“大头在海外”,2023年境外电视销量分别占比高达70%和75%。


(2)MiniLED电视吹响高端之战


DSCC统计,2024Q2全球高端电视出货量增长44%,其中MiniLED电视出货量同比+69%,OLED电视出货量同比+21%,MiniLED电视出货量首次超过OLED电视。品牌方面,三星高端细分市场的份额首次跌破40%降至33%。


三星:AI电视、激光投影、超大电视、MicroLED、8K、艺术电视Neo QLED和OLED等高端产品线提供多样选择;LG主打的OLED电视很难超过83吋无法覆盖更大尺寸


国产:海信/TCL凭借巨幕+MiniLED电视“组合套餐”在高端份额跻身第三和第四。Omida统计海信系在全球100吋+市场出货量份额58.5%,激光电视份额58.4%;TCL则在MiniLED电视中国市场稳居第一,Q2超越三星登顶全球MiniLED电视第一。



(3)电视全球化征程开启登顶之争


跟小米聚焦中国市场不同,海信和TCL在2015年前后已经将重心转向国际市场。截至2023年小米海外电视销量350万台左右,全球销量在1200万台已经5年停滞不前。


海信:海信电视全球销量美洲占比35%(美国大概20%)、中国30%、欧洲19%、中东非6%、日本6%、亚太4%。墨西哥2016年收购夏普电视工厂后,2021年产能扩建完成850万台,全面覆盖美洲地区需求。


TCL:TCL电视全球销量中北美占比40%、中国35%、亚太25%、拉美23%、欧洲13%、中东非8%。2014年收购墨西哥三洋工厂,2019 年扩产后产能达300万台,叠加越南工厂2019年扩建后1000万台产能,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美洲区需求。




二、暖通空调:网批之后,再迎小米洗礼


白电:风起青萍之末,奥克斯早年抓住电商渠道变革红利一度登顶线上份额NO1,但受制于产品技术和口碑短板,演绎大起大落;时至今日,小米重拾品牌流量之威、携人车家智能生态席卷重来。

渠道变革:奥克斯互联网直卖空调。奥克斯从2015年开始抓住电商网批红利,积极拥抱家电销售线上化变革,截至2023年空调销售线上化率预估在40%左右。


品牌流量:小米性价比深入人心。小米2024年汽车发布后深得年轻人欢心,流量外溢至白电,产品层面1.5P小米空调好用不贵,渠道策略线上爆品份额赶超海尔排名第三,线下小米之家网点快速扩张至1.4万家。


供给侧:空调产能过剩。全球80%家用空调产能集中在国内,以长虹、TCL、创维、康佳为代表的黑电企业在白电领域自主品牌难成气候,形成大量过剩产能,小米借助代工厂迅速切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市场。


需求侧:智能家居风口变迁。小米从新风空调、自然风空调切入,再到巨省电系列,全链路OTA升级。此外产品层面将过去四五千高端空调才有的静音(大尺寸贯流风扇)、舒适送风(天幕风制冷防直吹,地毯风制热直达脚底,环绕风/柔风更舒适)、高温制冷(变频技术、大面积风冷散热片)、化霜(电子膨胀阀热气除霜)、温湿双控等技术,在两千多空调实现普及。


1、奥克斯网批异军突起,能效虚标线下浮萍


空调:奥克斯网批异军突起,能效虚标线下浮萍


效虚标:2019年空调新国标修订,一级能效空调成本比二级产品高100多元,比三级产品高200元,618期间格力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报奥克斯空调8个型号涉及能效虚标引发舆论轰动,2020年奥克斯败诉,7月新国标正式实施。奥克斯空调消费者口碑一落千丈。


专利战:自2017年以来,格力共27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并悉数胜诉;2018年12月奥克斯购买东芝开利压缩机技术专利起诉格力侵权,六年后,2023年12月最高院认定格力不侵权。


价格竞争:美的和格力在2019年先后发起价格战,在线上渠道一举重塑市场格局,奥克斯线上份额从2019年初30%左右跌至2021年个位数5%-10%,格力线上零售量份额回升至20%-25%,美的维持在35%-40%。


线下渠道:奥克斯线上口碑滑坡后,线下渠道过去由于网批快速发展,京东专卖店线下窜货严重,导致经销商缺乏根基,2019年后奥克斯国内空调销量从近900万台迅速跌至400多万台,元气大伤。


2、小米空调内销再掀波澜


小米在电视为支柱的黑电收入瓶颈出现后,开始将资源倾注到白电,其中空调出货量更是一骑绝尘,在疫情期间收获无数线上流量,同时积极洞察消费者需求,将高端产品配置拉低到入门款,2024年上半年在线上零售量份额超越海尔,一跃成为前三,仅次于美的和格力一线品牌,根据奥维统计,2024年1-8月小米线上销量份额升至14.5%,参考国内空调线上销量规模3500万来算,预计线上贡献小米销量近500万台,叠加线下小米之家1.2万家门店贡献,我们估计小米未来2年将突破1000万套规模。



然而正如黑电小米上半场登顶突破千万台,未能再进一步,我们认为横亘在小米空调前面至少有五座大山:供应链、国际化、专利风险、子品牌缠斗、暖通高地。


供应链瓶颈:海尔、TCL、奥克斯作为空调第二梯队玩家,产销量规模均在2000万台左右,家空规模在300亿上下,为寻求规模进一步突破,不约而同选择在压缩机环节转向自建产能;


空调外销:TCL和奥克斯2024年空调外销迈上1000万台大关,策略上代工为主、品牌发展为辅助,在规模上反超格力,与之相对格力外销自主品牌占比达到7成,美的自主品牌估计也提升至接近5成,空调外销增量广阔;


自主研产销:小米2024年在武汉投资建设600万台空调产能,加大产品自研力度。考虑到小米空调目前主要依赖长虹、TCL、松下等供应商代工,相关产品技术专利并不完善,自研自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潜在专利风险;


子品牌策略:美的旗下凌达、小天鹅子品牌在空调线上、线下双线出击;海尔旗下Leader定位互联网品牌,主打性价比策略,均收获不错成效,传统玩家竞争策略上通过子品牌防范小米低价冲击;


暖通高地:商用暖通市场无论产品、还是安装、售后维保壁垒都高于家空,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已经纷纷成立智慧楼宇事业部,向产业纵深发展寻求增量。


(1)小米空调供应链瓶颈较为明显


压缩机:美芝和凌达合计转子压缩机产能超过2亿台,在全球3.3亿台产能中占比62%,上游集中度较高。海尔和奥克斯空调在产销规模达到2000万套左右,现阶段空调产业规模意图再上台阶,分别寻求和海立及松下建设压缩机产能,2024H1郑州海立和海尔资压缩机工厂一期投产600万台,规划产能1500万台;2025H1奥克斯跟松下战略合作,在芜湖的压缩机工厂一期投产300万台,规划产能3000万台;TCL早期通过参股瑞智拥有2500万台压缩机产能。小米空调在国内红海竞争市场中,倘若想突破品牌销量1000万台的桎梏,压缩机瓶颈非常关键。



(2)空调外销高景气,走出去决定上限


根据产业在线统计,2024冷年中国家用空调累计出货量达到7839万台,同比增长27%;而海关总署统计,2024冷年空调出口量8500万台,同比增长29%,一举突破6500万台的瓶颈规模。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背景下,海外新兴市场、欧美成熟市场的家用空调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市场、中东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增长、人口红利与高温天气叠加,持续拉动需求高增。


欧美市场:美国进入降息周期,有望带来新机。2021年以后中国对美出口空调从1220万套持续缩水至725万套,但泰国正在成为国内空调企业的贸易中转地,泰国目前是全球空调产能第二大国,2023年产量突破1400万套,当地销量仅300万套左右,主要面向出口。




(3)暖通空调技术高地,智慧楼宇星辰大海


我们在2023年发布的中央空调深度报告系列一《产品与技术》篇,曾重点探讨压缩机突破为国产崛起打好产品基础;中央空调深度系列二《品类增长与战略升维》聚焦内需增量空间,从央空品类深度和战略高度上尝试回答增量空间在哪里,此外全球智慧楼宇系统解决方案250亿美元。


海外空间:2026年海外暖通空调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其中单元机占比38%,水机和末端占比24%,多联机占比20%,热泵11%,屋顶机7%。


国际对标:大金工业、江森自控、开利集团、特灵科技均是暖通翘楚,规模分别超过300亿美元、270亿美元、250亿美元、190亿美元。



3、二线冲击:二线空调谁掉队、谁升级?


对照黑电,小米上半场风光无两,下半场棋差半招,但对二线品牌长虹、康佳、海尔而言形成了致命打击,创维品牌也跌至第四、勉强当好二线守门员。考虑到空调内销天花板1亿台,远高于电视3500万台,短期小米放量行业痛感不明显,3年内二线品牌或将面临分化。


海尔空调:空调收入2022年突破400亿,2023年458亿元,公司2023年产销突破2000万套,其中国内销量1200万套,海外销量800万套,全部自主品牌。压缩机短板逐步补齐后,海尔2022年成立智慧楼宇事业部,进一步向产业纵深谋求增量。


奥克斯空调:空调收入2024年规模预估300亿元。2019年空调内销量一度超过海尔,后跌至400万套,2023-2024年翻倍增至近800万套(自主品牌);空调出口量2023-2024年暴增至1000万套(代工为主),预计2024年整体出货量接近1800万套。奥克斯国内跟松下战略合作自建压缩机产能,海外布局巴西、印尼工厂,有望承接更多外销订单。


TCL空调:空调收入2024年规模预估300亿元。2017-2021年空调出货量徘徊在1000-1100万台,2022-2024年连续三年持续高增,2024年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其中出口接近1500万套(代工为主),内销500万套。2028年家空目标600亿收入规模再翻一番。


海信空调:家空收入2024年规模不到200亿元。海信2020-2024年家空收入实现翻番,出货量从不到700万套增至1300万套,其中内外销基本各占50%,海外60%自有品牌。


长虹空调:家空收入2024年规模130亿元,预计出货量突破750万套,其中自有品牌200多万套,代工小米为主。


我们认为以海尔、海信、TCL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品牌力、线下渠道根基、国际化布局方面均更胜一筹,有能力狙击小米带来的冲击。


1)空调二线龙头品牌力仍强,并具有子品牌应对冲击


空调品牌力方面已经形成明显梯队。根据2022年中国品牌力指数榜,格力、美的、海尔稳居前三,分值均在400以上,和后续企业拉开差距。小米空调排名第七为274分,与龙头仍有差距。



龙头具有子品牌应战,与主品牌形成清晰的价格区隔,减缓低价冲击。当前华凌(美的)、米家、科龙(海信)、统帅(海尔)均价都在2200元左右,和小米的价格贴身肉搏。



(2)空调龙头线下护城河更宽更深。


渠道网点上,海尔仅专卖店数量已扩增至3万家,若算上苏宁零售云、天猫小店等下沉网点预计在5万家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到乡镇;海信白电专卖店数量已达7000家,加之中央空调网点数量(4000家左右),仅专卖店也破万,多于电视品牌网点数量。


线上化率方面,由于空调行业品牌力更强+售后安装极大的影响产品体验,目前仍是线上化率最低的白电品类(约40%),相较冰洗(约60%)和电视(约70%)更低,其提升速度更为缓慢,2019-2023年在疫情加速的情况下年均仅提升2pct,远低于电视2017年左右(线上化率40%)7pcts的年均提升速度。此外,空调安装售后师傅仍是白电专业品牌更占优势。


品类方面,海尔冰洗国内份额第一,空调自清洁技术差异化领先,厨电吸收了GEA和斐雪派克等外资技术实力强劲,在卡萨帝带动下2024年上半年套系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海信除了空调外,冰箱市占率稳居第二,洗衣机近年快速增长,璀璨套系占家电国内营收提升至近10%。近年来白电套系化销售已经成为趋势,小米在品类方面劣势仍较为明显。



(3)空调品牌海外布局十分深厚。


根据产业在线,2023年海尔、海信、TCL空调外销占比约分别为40%、50%、70%,真正的“大头在外”。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综合家电龙头作为第一梯队,出海相对较早、自主品牌占比高,国际化程度高,基本进入海外并购本土化运营的高级阶段,海外基本盘稳健。



4)空调二线产品力强劲,小米欠缺专利布局


参考奥克斯和格力专利诉讼案例,小米作为空调入局新兵,在产品研发、专利布局角度短板明显,依赖代工厂贴牌的模式在空调使用前期5-6年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尚不明显,后期产品质量问题、专利侵权问题都是隐藏的风险点,这或许也是小米自建空调厂未雨绸缪的考虑。


三、标的梳理及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见完整版原始报告。



四、风险提示


1、以旧换新效果不及预期风险。本轮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力度超预期,目前各地正陆续快速落地相关活动,但政策最终实际效果取决于终端需求,仍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政策实际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或影响行业内销需求,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短期业绩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家电行业具有明显制造属性,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80%+,如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或导致价格无法及时传导至终端,致使相关企业短期业绩不及预期。

3、价格战开启风险。家电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如行业竞争大幅加剧,或导致相关企业短期业绩不及预期。







策略报告6

深度报告57


策略报告 · 目录


上一篇招商家电史晋星|海外家电三季报总结:零售库存积压,暖通一枝独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