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占豪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国立场·百姓视角·平实文字·分享天下事丨国际局势·财经投资·国学哲学丨14、15年度自媒体百大人物/自媒体最佳表现大奖/最受中国企业关注的自媒体账号丨我们一起同行,我们一起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反正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受伤 ... ·  3 天前  
半佛仙人  ·  神州租车,王炸炸自己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占豪

1967年氢弹试爆视频曝光,中国人民为啥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占豪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23 04:45

正文

237万人关注,新榜、清博连续6个月全国公众号总排名前3

来源: 微信公众号“两弹城景区”

视频: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现在看来依然惊心动魄


1967年6月17日上午,在我国西部大漠深处发出一声震天憾地的巨响,升起了一团巨大的火球,天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太阳”。



我国氢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大飞跃。美国从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英国4年零7个月,苏联6年零3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周总理骄傲地对世界宣告,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于敏与邓稼先在一起


继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广大的核科研人员又相继投入到对氢弹的研制上。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科研小分队到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技术所一台当时较先进(每秒5万次)的计算机,昼夜加班,进行加强型核弹的数值模拟计算。经过近一百天的反复计算,深入系统地分析,终于解开实现热核聚变反应的奥秘,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设计方案。



1966年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我国氢弹原理试验的成功,表明已掌握到氢弹设计技术的诀窍,九院以“赶在法国之前炸响氢弹”为动力,迅速投入实用性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为了在技术上进一步检验氢弹的设计原理,切实掌握热核反应充分发展下的核装置参数,确定研制的第一颗氢弹采用全威力空爆试验方式进行。




1967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实测威力达到330万吨TNT当量;试验中安排了38个测试项目和53项效应试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和研究资料。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以自主创新的伟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家都看到氢弹的成功,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氢弹爆炸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数十年的科学家。




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一生



于敏是谁?



他曾是大隐于西部的核弹专家,隐姓埋名近三十年,专注于一种武器的研发。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他和他的科研团队以及所从事的事业,一直都是国家最高机密,他的故事也一直鲜为人知。他一生的奋斗都隐藏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隐藏在西部的大山和戈壁之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一生。”人们这样评价他的一生。



2015年全国科技奖颁奖大会上,89岁的核物理学家于敏坐在轮椅上,从习近平主席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大红证书。


这个时刻,距离于老隐姓埋名搞核武器研发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于敏不但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氢弹,而且推动了中国可控核聚变的发展。但是,他对“氢弹之父”之类的称谓并不接受。因为他认为这是凝结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及所有“两弹人”集体的心血的结晶。


“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攻克了核武器的秘密,走出了一条自己特色的研制核武器的道路,这是何等艰难的历程,何等辉煌的业绩啊!”在一篇回忆氢弹研发之路的文章中,于敏这样写道。



绝密使命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当时不可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提起自己上世纪60年代的转行,于敏这样说。


1961年1月12日,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敏被所长钱三强叫到了办公室里。钱三强告诉他,组织上希望他“转行”到“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研工作。听到这个消息,于敏觉得很突然,甚至有些不解。他个性沉默内向,自认为不适宜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而且,他当时正带着他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小组,眼看要在基本粒子研究中做出重大成果。


但这次谈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回忆自己“转行”的心路历程,于敏说到,“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经过一番短暂的思想斗争以后,于敏接受了这项沉重而绝密的使命,全力以赴投入这项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



于敏式构型


从事氢弹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巅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1965年1月,二机部决定把原子能所这个小组调入研究院,与主战场汇合,一起突破氢弹。邓稼先任理论部主任,于敏任副主任。从此两位科学家精诚合作,一起创造了从原子弹到氢弹两年八个月成功突破的奇迹,并结下了几十年的科学情谊。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氢弹从构型上分析,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美国氢弹和中国氢弹,也即是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式构型。


坚守宁静 



一生致力于研发致命武器的于敏个性喜静。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曾对身边人说,不要计较有名无名,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


数十年秘密奉献的隐士生涯,让于敏面对外人时,养成了谨慎少言的习惯。这位一生从事核武器的设计者身上有一种“可怕的宁静”。正是这种宁静,让他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寻找到核武器研发的秘密路径。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氢弹首次试爆成功50周年



占豪新作签名版说

很多战友留言因买不到签名书而遗憾,新书精装签名版不再加印,在小伙伴们忙完后将平装版的签名版在微店上架,占豪会尽量抽出点时间隔几天签点,想要签名版的战友可长按下图进微店拍。


今日新财迷占豪简评:朝方突然发声称,若美停止军演可暂停核试


朝鲜发出的这个信号还是蛮重大的,这是把皮球踢给了美国。这个球,美国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美朝能开始谈判,双方能谈什么内容?朝鲜又为何此时抛出这样的条件?韩国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占豪在新财迷微信公众号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析。


关注新财迷(ID:newcaimi,微信添加朋友中的“公众号”菜单搜索“newcaimi”可关注)查阅历史信息可看,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战友临走点下方留个手印。如觉文章不错,转发亲朋让大家看到咱的中国立场。

思索者在阅读

建议或暗示中国引入中东难民者,其心当诛!

普京被坑苦,真的怒了!中东连爆三件大事,火药味浓,大战一触即发?

小学语文教材编些外国的假故事有意思吗?让这孩子进入教材吧!

这才是中国父亲!中华民族的担当与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