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韩松落见好
观世界,世界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韩松落见好

一条摇摇晃晃的自由之路

韩松落见好  · 公众号  ·  · 2017-08-25 20: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4年年底,余秀华在写了很多年的诗之后,骤然成名,2015年,导演范俭受某视频网站的委托,来到余秀华在湖北钟祥市附近村子里的家,为余秀华拍摄一部短片。


短片很快拍好,名叫《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讲的是余秀华突然走红前后的故事,《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屏,《月光落在左手上》出版,编辑杨晓燕讲述出版推广的策略,余秀华的父母亮相,范俭问正在洗衣服的周金香:“你还帮她洗衣服?”“是啊”,周金香和丈夫余文海在饭桌边抹着泪说起对余秀华的愧疚:“如果有能力把她的病看好了,她就不光写这几首诗,她还能做一番事”,余秀华坐着火车,去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和朗诵会,去给自己的新书签名。


短片就这样上线,播出。


但范俭决定继续跟拍,拍一部长纪录片,用更多篇幅和更多细节,讲述余秀华的生活,不只是成名前后那一点点波澜。拍摄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一直持续到2016年下半年,在这期间,余秀华和丈夫尹世平离婚,余秀华的母亲周金香去世。最后,这部片子成形,以余秀华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为名,在几个电影节亮相,通过大象点映的平台,在全国的影院点映。



之所以从短片引出了长片,是因为,范俭对余秀华的生活,是有崇敬的,也是因为,范俭在拍短片的那段时间里,预见到了余秀华生活里埋伏着的动荡,这些动荡,必然因为余秀华的成名,慢慢爆发出来。冰海开冻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口子,冰山的尖顶也会冒出来,带来更大的破坏。


果然,在那一年多时间里,余秀华的母亲周金香的肺癌,终于不治,余秀华也和丈夫离婚,两件事都是偶然,也都是必然。


尤其是余秀华和丈夫的离婚,是这部纪录片里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它占的篇幅并不多。更多的篇幅,给了余秀华的日常生活,她在小河里洗衣服,在院子里杀一条鱼,骂着“破鸡”去喂鸡,在麦子地边上静坐。


还有好些画面,是她歪歪斜斜地,在乡村道上行走,有时候是冬天,落雪,有时候是夏天,白杨树绿着,但最戏剧性的段落,还是她和丈夫为离婚而起的争吵,丈夫是上门女婿,认为自己是被请来的,是余家开着车接来的,二十年了,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不能就这么被赶走,余秀华最后炸了,“你给我滚,这是我的房子”。


婚离了,尹世平准备离开,用褥子把被子裹起来,打了一个大包袱拎在手里,又拎起一只箱子,歪歪斜斜地走出院门。


和母亲周金香,余秀华同样有争吵,尤其是在离婚这件事上。看得出,周金香和余秀华,其实都挺强悍的,已经这样了,不强悍就生存不下去,但周金香还是让着余秀华,因为她没把她生好养好,心里有愧疚。



片子的最后,有一个空镜,是周金香的屋子,幽暗的房间,空空的床,窗外有树木。周金香已经去世了。


离婚这事,之所这么重要,是因为它是自由的一部分,是自由的结晶,必须要有的结果。尹世平是周金香给女儿找来的上门女婿,是无选之选,余秀华只有接受这个选择。二十年后,因为写诗,她有了一点点自由,首先要割断的,就是当初这个不得不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或精神也能凝聚成一个可见的形象,余秀华的精神皮囊,应该是很美的,但现实中,她困在一个不那么好看,甚至有严重缺陷的皮囊里,她承认自己“没有完全接受自己”,希望自己“说话的时候表情自然一点,但是我做不到”。


但从她的诗(强烈地宣示爱欲),她在读者见面会、朗诵会和研讨会上的表现来看,她其实并不真正在意这些,她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得体地调侃读者。


人的两副皮囊,精神皮囊和肉体皮囊,其实一直在战斗,有时候此起彼伏,有时候和谐相处,而她知道自己的精神皮囊很强大,强到她完全可以忽视肉体皮囊的存在,尽管那种存在那么强烈,一点都不舒适。


但只要外界再给出一点点条件,一点赞扬,几场会议,一点点爱慕的眼光,她就自由了,哪怕是一瞬间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的条件,其实都是自己给的,她设定的自由的条件,非常非常少,少到,让我们这些其实有着充足条件的人,都为之感到羞愧。


在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理论里,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英雄都是同一个英雄,因为,它们全都是英雄冒险故事的变形。


我们也可以仿照这个说法,从另外一个维度上,提出一个说法: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自由的故事,它们全都是英雄追寻自由故事的变形。余秀华成名,除了她的诗歌之外,还因为,她携带了一个故事,一个追求自由的故事,而且用了四十年时间来执行。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个关于诗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与自由有关的神话。就像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明月几时有》,还匮乏着,甚至极度匮乏着,人,就自由了,就选择了。就像绿妖说郜艳敏,在炼狱中,找到了安宁,找到了自由(这个说法引起了大批网友的攻击)。


余秀华是在匮乏中,获得了一种很难说得清的,晦涩的自由。用那些写在简陋本子上的诗句,和麦田边的静坐,还有乡间小路上摇摇晃晃的行走。


那是人世最扣人心弦之处。


韩松落见好|日常生活美学


微信ID:hansongluo85
↑ 欢迎扫码关注见好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  智能引领未来:解密平安银行零售转型
8 年前
研之成理  ·  学术写作遣词系列(一):准确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