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铁建  ·  城轨动脉上的“新春温度” ·  17 小时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讣告 | 深切缅怀林秋华同志 ·  3 天前  
中国铁建  ·  穿山越岭筑通途 ·  昨天  
中国铁建  ·  面朝“江海” 春暖花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有一种教育,叫“低温慢煮”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4-06-21 20:40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为父母,情绪稳定是一种大智慧。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律,理性对待孩子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稳步前行。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绿萝

来源 | 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发帖者是一位妈妈,自称随着儿子的长大,她的脾气也越来越大,情绪经常失控。
儿子稍微不顺从,她就特别生气。
她会吼他,甚至会拧他的脸和耳朵,还会对孩子实施冷暴力,不说话也不搭理他。
她说:“我知道自己这样不对,打完他之后也会后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该怎么办?”
这份网上求助一经发表,立即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有妈妈留言写到:“看哭了!简直一模一样的经历……”
不知从何时开始,养育方面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引爆我们情绪的导火索。

而我们深陷其中,却常常不自知。

家庭家庭顾不好,工作工作没做好

当妈妈后觉得力不从心,可能是你学不会“摆烂”

点击 预约 6月28日 上午 9:30 的直播

呀呀妈教你不拧巴不纠结,重拾松弛感~


烹饪师在烹饪羊排和鸡肉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低温慢煮”理论:
低温慢煮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维他命B、C等流失,还能保持肉质嫩滑。而传统的高温烹煮,会导致维他命流失。
在教育方式上,父母也要学会“低温慢煮”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问题,要做到情绪低温,语气放缓,决断延迟。
利用这短暂的几分钟,稳定情绪,理性思考,谨慎决断,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孩子犯错:

情绪低温1分钟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老师说:“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越有安全感,家庭就越和谐。”
道理谁都懂,可是做起来,却常常无法自控。
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
上班时,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在等地铁期间,不停地教训孩子:
“喊你多少次你都不起床,现在怎么样,迟到了吧?”
“我可不管你了,你自己去给老师解释!我丢不起那人。”
这位妈妈一直旁若无人地教训着孩子,从站台一直骂到地铁车厢里,从车上骂到车下。
而小男孩一直低着头,满脸通红,不敢吭声。
研究发现,父母不良情绪的宣泄,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
孩子会因此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异常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还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例如:不合群,社交恐惧,成年 后夫妻关系不和谐。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是什么脾气,子女就是什么命。
父母生气的时候,一定要先给情绪降温,低温慢等一分钟,家庭和谐一百分。
①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
父母应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工作有不开心,情绪不好也很正常。
但孩子没有犯错,家长不该把外部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每天下班回家,进门之前不妨平复一下心情,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有温度的父母。
②觉察情绪,深呼吸1分钟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
“人在愤怒初期,情绪起伏一般不超过12秒,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这12秒之内化解情绪。”
如果发现自己起情绪了,先深呼吸几次,内心先默数几个数缓冲一下。
也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情绪不太好,需要冷静一下,妈妈待会再陪你,好吗?”
③没控制住情绪,放下面子学会道歉
如果因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伤害了孩子,不要怕没面子,要及时给孩子道歉。
让孩子知道,父母犯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行动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情绪,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用“好好说话”来维系。

孩子提要求:

回答,低温酝酿2分钟
前两天的清晨,在校门口看到一家长在训斥孩子。
起因是孩子提出,放学后想去同学家玩一会的请求。
母亲骂道:“一天就知道玩,你那个同学学习成绩那么差,你和他玩能有出息么?”
小男孩满含期待的眼神渐渐暗了下去,涨红了脸,低下了头,不再吭声。
母亲还在旁若无人地教训着男孩,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起,男孩才匆匆跑了进去。
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在回答的时候,不妨思考2分钟。
前思后想,不是不回答,而是理性地回答。
多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孩子更愿意作出改变:
①担心的话,温柔地说——
例如:
孩子在外面想多玩一会。
你可以说:“回来得太晚,爸爸妈妈很担心你。”
而不是:“一天就知道玩,出去就别回来了!”
②回答问题,需正面,不要反问——
孩子想买某样物品。
可以说:“那你要说服我哦。”
而不是:“你买那有什么用?”
③和孩子沟通,多点尊重,少点命令
孩子想让同学来家里玩。
可以说:可以,但是你要把弄乱的地方整理好哦。
而不是:“可以,但你不能把家里弄乱,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孩子都在父母的舌尖上起舞。”
父母的话语有温度,孩子才有心向阳光的勇气。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说“不”时,要坚持什么原则呢?
  1. 能力和条件完全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妥协。

  2. 能力和条件尚可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但要有条件。

  3. 孩子撒泼打滚要东西时,建议这样做: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了克制孩子任性的“四不要”处理办法。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把孩子先抱回家,跟孩子独处在卧室里。
不要骂他、不要打他、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等孩子哭够了,情绪稳定后,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以后有事你要好好说话,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就考虑满足你的要求。”
孩子虽小,却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
当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向父母或者他人提要求,就值得被认真对待。

孩子的爱好:

定夺,低温忍耐3分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说:“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
对于孩子来说,年龄越小,考虑的因素越少,他们的表现大部分是情绪反应和生理需求。
比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喜欢吃甜的,喜欢喝汽水.......
他并不考虑是否对身体有害,是否会龋齿等,这些本能之外的情况。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很多爱好,是终身的,家长需要多一点时间帮助孩子定夺,这是很有必要的。
家庭条件——是支撑孩子兴趣爱好的前提,如果孩子需要买一台几万块的钢琴,母亲马上赞同,但如果买不起,教育就反而失败了。
理性思考——以符合孩子发展需要为基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