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阖家团圆之际,在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有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坚守岗位、错峰休假,与国产最大盾构机“江海号”并肩战斗,迎接新春。
央视财经视频号“硬核制造大拜年”栏目聚焦“江海号”
没有地面大型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海太长江隧道工地现场显得有些“安静”。沿着梯笼向下走到30米深的地下作业区,时不时就会传来金属撞击声和焊接的嗡鸣声,摩擦碰撞出的火花如星雨坠落,将这座钢铁巨龙的轮廓一寸寸点亮。这里便是“江海号”盾构机的组装现场。
徐州人陈晨从去年便开始负责组装盾构机,今年春节留守在此组织施工。这几个月里,工人们需要进行盾构机盾尾、4号台车、反力架等部件安装以及盾构机整体调试工作。他说:“最近计划吊装盾尾。为了尽快把项目完成,我所在的工班有36人,过年期间都没走。”
“江海号”盾构机由刀盘、盾体、盾尾等组成,总重量约5000吨,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应用于海太长江隧道施工,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今年1月,“江海号”还与“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九天”大模型等大国重器一起,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隧道建设者在“江海号”组装现场代表中央企业向全国人民拜年
今年春节,在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为确保盾构始发节点,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目前正在进行盾尾的安装。不久之后便可以将盾构机整体连接,铺设管线,这也意味着隧道盾构掘进施工即将全面展开。
百余人带着责任的坚守,才有了其他人满怀期待的回家。1600吨履带吊操作员周长安,是位腼腆的“80后
”
,在他的操作之下,春节前夕,盾构机主驱动、刀盘等超重部件先后顺利下井。
随着盾构机主要部件的先后入地,后续的安装工作也稳步推进,周长安的心却没有松懈半分。连日来,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上车,是周长安日复一日的作息规律。高空、上百级台阶、多次升降,是周长安日复一日的工作日常。“起吊、回转、落钩、微调”,简单八个字,概括了周长安稳定完成吊装工作的日日夜夜。
今年春节,周长安主动要求坚守工作岗位,和这个1600吨的“大家伙”一起,为两岸老百姓圆“便捷过江梦
”
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