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Q3理财规模稳健增长。
截至2024年9月末,理财规模约29.4万亿,24Q3增量约0.8万亿元。前三季度理财公司理财规模普遍增长,少部分下降。
截至2024年9月末,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约为3.4%。2024年9月下旬,受增量政策预期及股市大涨影响,债市明显回调,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上升,而后10月中旬明显回落,截至11月10日,破净率已降至年内低位。
2022年初以来,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
2024年10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3.01%,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2.52%。
银行理财24Q3减配公募基金。
截至2024年9月末,理财配置债券、存款、非标、权益资产、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56.8%、26.1%、4.9%、2.6%、2.7%,较6月末变动+1.2、+0.8、-0.9、-0.2、-0.9个百分点。
截至9月末,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为0.85万亿,较6月末减配约0.25万亿。
24Q3理财减配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分别约0.19和0.05万亿,略微增配股票型基金和另类基金。
从各家理财公司来看,24H1普遍增配公募基金,24Q3减配公募基金。
从债基细分来看,24Q3理财主要减配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
24Q3理财配置的债券型基金中,中长债基、短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8.5%、38.8%、11.3%、3.7%,该季度理财减配中长债基和短债基金规模分别为0.04和0.12万亿元。
理财偏好投资成立期限3年以上且规模较大的债券型基金。
从股票及混合基金细分来看,24Q3理财减配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基金。
24Q3理财减配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约30亿元和35亿元,并增配被动指数型基金。从24Q3理财前十大持仓中TOP10股混基金来看,理财偏好配置灵活配置型基金和黄金指数产品,投资鹏华弘康混合的规模为12.58亿元,该基金主要投资债券。
24Q3固收类理财减配债基。
固收类理财(不含现金管理类)24Q3配置现金类和同业存单的比例略有提升,减配债基约0.17万亿,公募基金在资产配置中占比较6月末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理财持仓的债基细分类型来看,中长债基、短债基金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5.6%、41.9%,较6月末变动+3.1、-6.2个百分点。24Q3固收类理财配置股混基金的总体规模小幅下降,但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持有规模较6月末增长23亿元,或与固收+理财通过指数产品实现对股票的暴露有关。
24Q3理财前十大持仓TOP10公募基金规模占比下降,竞争加剧。
根据理财产品前十大持仓测算,理财配置公募基金中TOP10基金管理人的规模占比为42.8%,占比下降。24Q3理财持仓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为: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永赢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超预期导致债市调整的风险;理财行业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可能存在数据错误及测算错误,测算的规模及占比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1.
24Q3理财规模
稳步增长
1.1.
银行理财进入理财公司时代
近年来,理财业务监管要求逐步向公募基金行业看齐。
多年来,公募基金行业逐步形成了理念清晰、制度领先、体系完备、运作规范的发展业态,堪称大资管行业规范发展的典范。据基金业协会梳理,公募基金相关法规超过 210 项,这些法规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4月,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落地,作为顶层设计,统一了大资管行业的监管要求,旨在打破刚性兑付;2018年9月,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2018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落地;2020年,《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落地;2021年,《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监管指导定开式及开放式理财全面采用市值法估值。2021年12月,《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发布,拉平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要求与公募基金的差距。2022年8月,监管发布了《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我们认为,当前,银行理财监管要求与公募基金的差距已经大幅缩窄,银行理财已经公募基金化。
理财公司相继开业,开启银行理财的新时代。
自2018年12月首批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正式开业以来,理财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5家,除浙银理财外均已开业。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设立后理财公司牌照发放重启,我们预计未来将有4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此外,我们预计,未来未有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可以说,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揭开了规范发展的新序幕。
1H24理财公司净利润平稳增长。
根据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大部分理财公司1H24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0.0%,其中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10.0%和15.3%,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6%。理财规模扩张是理财公司1H24净利润总体增长的主要原因。
1.2.
24Q3理财规模稳步增长
24Q3理财规模稳步增长。
据我们估算,截至2024年9月末,理财规模29.4万亿元。二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强于往年。24Q2理财规模增量1.9万亿元,24Q3理财规模增量约0.8万亿元。2024年4-7月理财规模增量达3.4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强于季节性规律,与规范手工补息的影响有关。
10月理财规模增量低于季节性规律。
2024年10月理财规模增量0.44万亿元,明显弱于2023年10月份0.9万亿元的增量。我们认为,10月理财规模增长偏弱,主要有两点原因:1)股市走强的影响,部分理财客户可能去炒股或观望股市,阶段性降低了投资固收类理财的动力;2)9月下旬固收类理财(不含现金管理类)净值波动的影响,理财客户需要时间来平复心情。我们认为,传统理财客户风险偏好偏低,股市对理财规模的影响不大。
由于10月中下旬存款利率明显下调,随着股市的影响逐步减弱,后续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或强于季节性规律。
前三季度理财公司理财规模普遍增长,少部分下降。
2024年9月末,大型银行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9.4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5万亿,增幅达15.2%,其中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表现突出;股份行理财公司理财规模较年初增幅10.7%,华夏理财、恒丰理财和浦银理财的理财规模显著增长,而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下滑;城农商行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13.3%,南银理财和苏银理财增幅领先。
分类型来看,各类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较年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截至2024年9月末,大行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增长1.25万亿,增幅15.2%,股份行理财公司(不含浙商银行)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理财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10.8%和13.1%。
24Q3理财破净率小幅上行,9月理财破净率波动较大。
截至2024年9月末,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约为3.4%,较6月底的2.7%上升了0.7个百分点。由于债市调整,2024年8月末至9月初,理财破净率上升较明显,9月中旬已降至较低水平。2024年9月下旬,受增量政策预期及股市大涨影响,债市明显回调,理财产品破净率再度上升,而后10月中旬明显回落。截至2024年11月10日,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已经降至年内低位。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
理财市场整体的业绩比较基准可以反映理财产品给客户的收益预期。根据我们测算,2022年初以来,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这与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及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等有关。
2024年10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3.01%,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2.52%,上下限的间距有所扩大。
2.
银行理财
24Q3减配公募基金
2.1.
理财公司
24Q3普遍减配公募基金
24H1理财增配公募基金,24Q3减配公募基金。
我们利用理财产品披露的大类资产配置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存款类、非标类、权益类、公募基金的规模占比分别为56.8%、26.1%、4.9%、2.6%、2.7%,较6月末变动+1.2、+0.8、-0.9、-0.2、-0.9个百分点。24Q3受债市波动的影响,理财减配公募基金。
24H1各家理财公司普遍增配公募基金,24Q3减配公募基金。
24H1除平安理财外的理财公司普遍增配公募基金,其中光大和华夏理财的增幅较高,招银理财配置的公募基金规模最大,为1320亿元,在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为4.9%。24Q3理财公司普遍减配公募基金,部分理财公司的公募基金持仓规模变动较大,中银理财实现了逆势增配,公募基金投资规模占比较6月末增长0.6个百分点。
2.2.
上半年理财公司理财的资产配置变化
大行理财公司普遍增配拆放及买入返售和公募基金。
2024年上半年,大行理财公司普遍增加拆放及买入返售和公募基金资产配置,总体规模占比分别上升至5.2%和3.4%,但仍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除农银理财外,大行理财公司存款类资产占比均有所下滑,现金及存款类资产占比由年初的34.5%下降至33.0%,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25.3%。
股份行理财公司普遍减配存款类资产。
2024年上半年,股份行理财公司普遍降低了现金存款类资产的投资占比。不含光大理财及渤银理财的股份行理财公司理财配置的存款类资产占比由年初的30.7%下降至半年末的28.5%,仍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广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减配幅度较高。上半年股份行理财公司加大了对公募基金的投资力度,不含兴银理财及渤银理财的股份行理财公司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规模占比由年初的2.0%增长至4.0%。
上半年部分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大幅增配权益类资产。南银理财上半年权益资产投资占比由年初的1.5%上升至半年末的6.4%;苏银理财的权益资产占比则从年初的7.3%升至7.7%。
间接投资比例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们对理财间接投资情况(含投资信托计划、保险资管、基金专户、券商资管专户等)的梳理,截至2024年6月末,24家理财公司间接投资规模为10.0万亿,占比62.2%,较年初上升4.8个百分点。近两年理财公司理财间接投资占比提升,或与理财绕道保险资管做存款及主要通过SPV投资债券等有关。
3.
理财减配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我们根据各理财产品披露的前十大持仓的数据,分析理财产品持有公募基金的情况。
24Q3理财减配公募基金。
根据理财产品持仓数据测算,2024年9月末理财配置的公募基金规模约0.85万亿,较6月末减配约0.25万亿,较2023年年末增配约0.24万亿。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占比由2024年6月末的3.6%回落至9月末的2.7%。受股市影响等,10月初理财可能阶段性进一步降低了基金投资规模。
债基仍是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主要基金类型,24Q3银行理财主要减配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
根据理财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9月末,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资产中,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和股票型公募基金占比分别为80.9%、3.8%、9.1%、2.2%。2024年第三季度理财减配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约0.19和0.05万亿,略微增配股票型基金和另类基金,小幅减配混合型基金和QDII/国际基金。
从债券型基金细分来看,24Q3银行理财主要减配短期纯债型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根据理财的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止2024年9月末,理财配置的债券型基金中,中长债基、短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8.5%、38.8%、11.3%、3.7%。
2024年第三季度理财减配中长债基和短债基金规模分别约为0.04万亿和0.12万亿
,小幅减配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略微增配指数型债基和可转债型债基。
理财产品偏好投资成立3年以上且规模较大的债基。
截至2024年9月末,银行理财前十大债基持仓中,汇添富长添利、长城短债和申万菱信安泰瑞利中短债位列理财持仓规模前三,持有规模分别为59.82、38.08和33.31亿元。从成立年限看,理财持仓Top10债券型基金均成立于2021年前,说明银行理财偏好投资有三年以上历史业绩的债基。从基金规模看,采用摊余成本法的鑫元安睿定开型债基规模为80.2亿元,其余理财持仓Top10债券型基金24Q3存续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从股票及混合基金来看,24Q3银行理财略微减配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并增配被动指数型基金。
近年来,银行理财大幅减配股票及混合基金,但24Q1以来理财混合基金持仓规模已经趋于稳定。根据理财的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至24年9月末,理财配置的股混基金中,灵活配置型、被动指数型、偏债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占比分别为43.3%、29.4%、9.9%。2024年第三季度理财减配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约30亿元和35亿元,并增配被动指数型基金约31亿元。
理财投资股票及混合基金偏好配置灵活配置型基金及ETF。
截至2024年9月末,在银行理财前十大持仓中,股混基金规模前三甲分别是鹏华弘康混合、鹏华弘安混合、安信稳健增值混合 ,均为灵活配置型基金,持有规模为12.58、9.03、3.97亿元。除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外,持仓TOP10股混基金和另类基金还配置了3只黄金指数产品,规模共10.70亿元,其余产品则为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REITs产品。鹏华弘康混合、鹏华弘安混合虽为灵活配置型基金,24Q3实际主要投资债券。
4.
不同类型
理财
的
公募基金
投资有何差异
?
分类型看,固收类理财持有公募基金绝对规模最大,混合类、权益类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理财产品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9月末,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持有公募基金规模分别为0.73、0.09万亿,分别占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规模的85.2%和10.0%。各类型理财的绝对规模相差较大,24Q3混合类理财的投资资产中公募基金占比约为10%,高于固定收益类的3%。
4.1.
现金管理类
理财资产配置情况
根据理财产品2024年三季度投资运作报告,我们梳理了6.7万亿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理财公司产品季度投资运作报告并未完全区分固定收益类资产,部分产品债券类资产或包含债券类、同业存单、拆放及买入返售资产。因此,统计结果中的债券类资产占比或偏高,而同业存单和拆放及买入返售的占比或偏低,与实际投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统计,24Q3现金管理类理财对存款类和同业存单的配置比例上升。
截至2024年9月末,存款类和同业存单在现金管理类理财中的投资资产占比分别为35.0%和26%,而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则下滑至28%。自2023年初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正式实施后,现金类资产的占比迅速提升。现金管理类理财很少投资公募基金。
4.2.
固定收益类
理财
24Q3减配公募基金
根据理财产品2024年三季度投资运作报告,我们梳理了15.5万亿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的资产配置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理财公司产品季度投资运作报告并未完全区分固定收益类资产,部分产品债券类资产或包含债券类、同业存单、拆放及买入返售资产。因此,统计结果中的债券类资产占比或偏高,同业存单和拆放及买入返售的占比则偏低,与实际投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统计,24Q3固定收益类理财投资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基本不变,现金类和同业存单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
截至2024年9月末,固收类理财投资债券类、现金类和同业存单的比例分别为58%、23%和6%,较6月分别上涨0.2、1.0和0.6个百分点,同时固收类理财略微减配公募基金类资产,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
24Q3固收类银行理财减配公募基金约0.19万亿,债券型基金在理财配置基金中的占比超过80%。
根据理财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止2024年9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非现金管理类)持有的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和股票型公募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为86.4%、7.8%、1.0%和1.5%。债券型基金规模在2024年三季度减少约0.17万亿,是固收类理财资产配置公募基金规模变动的主要原因,股票型基金略有增配,规模增长了约22亿。
从债基细分类型来看,24Q3固收类理财主要减配短债基金。
根据理财的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9月末,固收类理财持有的债券型基金中,中长债基、短期债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5.6%、41.9%、10.8%和3.8%,较6月末变动+3.1、-6.2、0.6和-0.2个百分点。2024年第三季度,固收类理财配置债基的规模减少了约0.17万亿,减持短期债基和中长债基约0.12万亿和0.03万亿,略微增持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从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来看,24Q3固收类理财逆势增配被动指数型基金。
根据理财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9月末,固收类理财配置被动指数型、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是98、38、22亿元,占比为52.6%、20.1%、11.9%。尽管配置股混基金的总体规模有所缩减,固收类理财实现了对被动指数型基金的逆势增配,持有规模较6月末增长23亿元,或与固收+理财通过配置指数基金实现对权益市场暴露有关。
4.3.
混合类及权益类
理财产品
24Q3减配公募基金
我们梳理了0.4万亿混合类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部分公司产品投资运作报告并未完全区分固定收益类资产,部分产品债券类资产或包含债券类、同业存单、拆放及买入返售资产。因此,统计结果中的债券类资产占比或偏高,同业存单和拆放及买入返售的占比则偏低,与实际投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24Q3混合类理财增配了权益类、现金类和同业存单类资产,公募基金的占比有所下降。
截止2024年9月末,混合类理财投资权益类、现金类和存单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13%和4%,规模较6月末均有所增长。同时,混合类理财减配公募基金,配置占比从6月末的13%下滑至了10%,债券类资产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24Q3混合及权益类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规模略有减少,主要减配债券型基金。
根据理财前十大持仓数据测算,截止2024年9月末,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共配置公募基金0.08万亿,较6月末减少约0.02万亿,其中持有的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分别为49.2%、28.0%。24Q3理财主要减配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较6月末的58.7%下降约9.5个百分点。
从基金细分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持有中长债基、灵活配置型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股指基金的规模占比分别为25.9%、20.6%、11.3%、1.8%和5.8%。2024年三季度,混合及权益类理财主要减配中长债基。含权基金(固收+基金、混合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占比超过50%,混合及权益类理财或以此实现对股票市场的暴露。
5.
理财持仓公募基金
的
管理人情况
24Q3理财前十大持仓TOP10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占比下降,行业竞争加剧。
根据理财产品前十大持仓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资产中,TOP10基金管理人规模占比为42.8%。CR10持续下降,反映资管行业竞争加剧。
截至2024年9月底,理财前十大持仓资产中配置公募基金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为: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永赢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从近期排名变化来看,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广发基金的排名提升较快
。
6.
风险提示
增量政策落地,经济企稳复苏的可能性上升,可能导致债市调整;
银行理财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影响理财对债券的投资行为;
部分数据来自第三方提供的理财产品季度运作报告中的前十大持仓数据,且部分理财公司前十大持仓未穿透,数据可能存在错误,测算的规模及占比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重要提示: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源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源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证券研究报告:24Q3理财的基金投资有何变化?——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专题分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研究发布机构: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信息:
姓名:廖志明
SAC编号:S1350524100002
特别提示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华源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若您非华源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转载或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信息。
本公众号不是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源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华源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华源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源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