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千万别和福建人吃饭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从歌舞杂耍到百老汇音乐剧,美国戏剧经历了哪些 ...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人心,人心,人心,人心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短暂的生命》与圣玛利亚这座虚构城市的诞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离岛,洋楼,鼓浪屿,一部巨匠之作|凤凰书社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文学  · 2016-10-26 00:05

正文

一日一书

读本好书





西洋文化与鼓浪屿

作者:江素惠、秦风珍藏;

      徐家宁撰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6

定价:480.00




这是一本昂贵的书


▼▼▼


简 介


这是一本海峡两岸联手的大匠之作,精选56幅1850—1900年间西方摄影师所摄制的原版蛋白照片,展现170年前西洋人眼里的中国影像,见证西风东渐初期鼓浪屿的宝贵记忆。





以历史时期为背景,共分为六个部分:梦幻岛屿、近看鼓浪屿、近看厦门岛、外侨生活、本地居民及渔歌唱晚。


其中的一张鼓浪屿全景图《梦幻岛屿》是至今最完整清晰的鼓浪屿全景图,拍摄于1870年。原作由四张蛋白照片组合而成,虽然清晰,但因年代久远,色彩褪黄,相纸出现皱褶斑纹。本书动用五位修图师,历经四个月,完成此全景照的复原工作,色泽精美。不仅是最美的鼓浪屿全景图,也可说是中国影像工艺之最高表现。

 



欧风鼓浪屿  选读

 

by 徐家宁


(《西洋文化与鼓浪屿》总撰稿人)

 

 中国人在鼓浪屿上进行洋楼和别墅的建设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事。


海关税务司习辛盛(C.Lenox Simpson)1901 年的报告里,提到当时的厦门道台延年对外国建筑和生活方式十分欣赏,1900 年的时候这位清朝官员在鼓浪屿中心区弄到了。一幢欧式楼房,然后每天乘坐六桨的外国轻便小艇,来往于衙门和住宅间,次年皇帝生日时,还在这幢私人住宅内与海军管带一道宴请各国领事、海关人员和重要的外商。



内页图


1902年,祖籍安溪的厦门商人白登弼在升旗山西麓建造了一幢两层的欧式小楼,称“南楼”,外观仿造此时岛上西人建筑最常见的样式,有券廊和百叶窗。其父白瑞安早前在厦门开设“瑞记书店”,兼营印字作坊,刊印《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后迁至鼓浪屿鹿耳礁,改名“萃经堂”,除继续印售小儿识字课本外,主要为基督教会印刷闽南语罗马拼音字的圣经和圣诗,以及《厦语注音字典》等,业务发展良好。白瑞安信仰基督教,曾教会中任执事,他去世以后,长子白登弼接掌父业,并扩大经营,获利颇丰。白登弼曾买地捐给教会建学校和公墓,也曾被选为礼拜堂的执事和长老。


1907年,著名的八卦楼开始建造,它最初的主人是祖籍漳州、家族自乾隆时起便在台湾经营事业的林鹤寿,其父林维源协助台湾巡抚刘铭传处理政务,官至二品,同时进行商业投资,成为台湾首富。


甲午战争后,林维源避走厦门,在鼓浪屿购入别墅居住。林家曾捐建鼓浪屿上由美国归正教会建立救世医院,八卦楼便是由救世医院的院长郁约翰设计的。较早入住鼓浪屿西式洋楼的中国人,与驻岛的外国人都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得以在外国人的帮助下开始洋楼的建造。这样的建设并不多见,直到二十年代之前,鼓浪屿都还大体保持着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差不多的建筑数量,这一时期岛上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居住环境整体改善了。


1902年驻岛各国签订了《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次年设立工部局,除了设立巡捕、征收税款,还负责兴筑码头道路、清理沟渠、保护水井、设立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对涉及公共卫生和社区环境的事项作出了详细的规定。1910年岛上的鸦片馆全部关闭,1913年开始提供电灯照明,差不多同一时间,鼓浪屿内部的电话网络建成。这时的鼓浪屿还拥有各国教会兴办的学校十余所,西医医院三间,其中附属于救世医院的威廉明娜医院是专门为妇女开设的。所有这些市政管理措施和文教医疗基础设施的建立,使鼓浪屿成为一个比对面的厦门更适合居住的完善社区。


1920年,厦门本地的士绅组织成立了市政会,开始清理淤池,填海造地,改造旧城区,为了吸引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设还推行了买地建房优惠政策。但返乡的华侨和富绅买地造屋的热情,很快就转向环境更好的鼓浪屿。






华侨和华商选择鼓浪屿买地造楼,至少出于两层原因。自18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每当时局不稳时,富有的中国人常常迁入租界避乱,民国初年变幻莫测的局势,使他们更愿意选择相对安定的公共租界置办房产;此外对久居南洋的上层华侨来说,一个由西方人直接管理或至少是按照西方人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社区可能更符合他们的居住习惯,诸如平整的道路,通畅的给排水,以及对公共区域和私人地产之间权益的界定。医疗、文教以及电力设施的架设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这些方面鼓浪屿确实一直走在厦门本岛的前面。


自十九世纪末成长起来的实业家和商人对西方文化都抱有开明的接受态度,他们中多数人都涉足外贸,通过引入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来拓展事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他们自然有聚群而居愿望,因此鼓浪屿上的洋楼建造一经开始,便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按照早前签订的《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上的土地在当时归大清皇帝所有,民国初年虽然政局不稳,但外国人照样无权限制中国人在岛上购买土地,只是根据《鼓浪屿工部局律例》,新建房屋必须向工部局递交申请,并附图纸,经董事许可后方可开始建设,并且必须遵照图例不得逾越。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鼓浪屿上新建起一千余幢楼房,这些建筑样式各异,功能上也十分新式。它们大量借用了西方建筑的建造方法和装饰手法,也不忘加入一些最受欢迎的传统样式。由于复杂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自南洋各地归来的华侨对建筑外观的不同要求和喜好,来自欧亚各地的各种建筑样式在鼓浪屿上自由组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搭风格。


南洋地区在欧洲人经营的几百年里发展出一种大杂烩似的地域文化,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西方文明的到来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又为之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


长期生活于此的华人无法不受其影响,尤其是那些会在一段时间里广泛流行的东西,建筑样式便是其中一种。东南亚的殖民时期建筑跨越很长的时间线,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于是在鼓浪屿洋楼的建造中,那些自南洋归来的华侨便有产生自不同背景下的多种建筑样式可供借鉴,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外廊设计和门窗样式,屋顶也可以有不同的构造和坡度,或者像鼓浪屿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金瓜楼那样,加盖两个拜占庭式的圆形屋顶来增添特色。


所有的风格元素都有其出处,但是并没有太多从根本上冲突的地方,它们都能与同样自南洋归来的建筑工匠所掌握的西式房屋建造技术结合起来。


这种大整合的结果,就是大量新颖别致、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洋楼的出现,而岛上那些较早建立起来的风格相对统一、相对标准的欧洲或是殖民地样式的建筑,慢慢变成旧时代的代表了。

……



作者:


江素惠:生于台湾高雄,祖籍福建海澄。资深传媒人,曾任台湾中华电视台记者并获亚洲杰出女电视从业员,为第一位赴中国大陆及苏联采访的台湾女记者。


2011年以来,有感于发扬中华文化之理念,继续推动两岸三地经贸文化交流,以实践理想,主办各类艺文活动,例如宋美龄去逝后第一时间举办“蒋夫人回顾展”,轰动香港。


主持“香江论坛”,影响至巨。



秦风:本名徐宗懋,生于台湾高雄,祖籍福建古田。


曾长年从事新闻工作,2000年于台北成立秦风老照片馆,以收藏历史图像为主要任务,包含老照片、版画和古地图等,同时将收藏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研究,以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自成立后十余年间,秦风老照片馆在海峡两岸举办数十次历史图像展,并出版数十册历史影像书,希望还原历史真相,推动多元包容的文化精神,提升中华文明。


 

徐家宁: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影像的研究,曾任介绍中国摄影史的纪录片《西洋镜》主讲人,译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著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北洋岁月》、《航拍中国,1945》等书,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好书荐购 ——

凤凰读书为读者选出的好书

《西洋文化与鼓浪屿:古蛋白照片精选》

↓↓↓




购买《西洋文化与鼓浪屿》

可直接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读书官方微店购买



鳳 凰 讀 書

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niaasai)
责编:邱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