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白话时事
备用号“大白话杂谈”公众号,防失联。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用大白话,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这就是大白所说的话。每天都做有逻辑的理性分析,欢迎大家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蛇岁呈祥,四季平安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问题不在你需要什么,而在你是否被需要 ·  3 天前  
求是网  ·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 ·  4 天前  
求是网  ·  海报 | 注重家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白话时事

不认命

大白话时事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01 19:26

正文

这个春节档,不出意外哪吒第二部的票房是获得爆炸式增长,上映4天就获得22亿票房,肯定会刷新哪吒第一部50亿的票房纪录。
这也再次说明,中国电影并非没有市场,只是缺乏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好电影。
前段时间一些电影票房惨淡,无非就是烂片太多,观众不愿为烂片买单而已。
我从江苏回来后,就一直待在老家农村,还没有机会去看哪吒,我打算过几天等回市里,就去看哪吒第二部。
虽然还没看,但从当前哪吒的票房逆跌趋势看,口碑应该不错。
首先强调一下,我是不接软文广告的,本文也不是软文广告,我也不会接受片方的充值。
好电影,我会免费去跟大家推荐。
烂电影,给我再多钱,我也不会去说。
过去这些年,我只写过《大圣归来》、《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2》的影评。
所以我还是想在写《哪吒第二部》的观后感之前,先把我在2019年7月写的《哪吒第一部》的观后感发出来跟大家回顾一下。
因为2019年我的公众号还没有多少人看,当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只有2000多,现在我的读者绝大多数是没看过这篇文章。
此外,我写观后感更多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去写,不会涉及剧透,所以哪怕过了5年回来看这篇文章,我相信大家也会有一些收获。
(再次强调,本文以下内容是写于2019年7月30日,是我当时看完哪吒第一部时写的观后感,不是《哪吒第二部》的观后感)
(5年前的文章正文
我最早关注到哪吒这部电影,是因为哪吒的导演饺子。
其实早在2008年底,饺子就曽经因为一部个人动画短片,轰动了整个中国动画界。
这是因为,当时国产动画正处于最糟糕的制作环境里。
在这样的情况里,饺子几乎足不出户,闭门3年,靠着个人能力和毅力,制作出《打,打了个大西瓜》这部屡斩国际大奖的优秀个人动画短片。
所以,饺子是我当年最佩服的人之一。
当时在2009年,我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我大学专业是数字媒体制作,毕业后头半年,实际上也是从事动画制作行业。
不过当时的国产动画行业的制作环境是极其糟糕的。
完全没有任何大投入制作的高质量动画。
当时(2009年)所能看到的所有国产动画,几乎都是粗制滥造,只为了骗补贴的劣质动画。
所以,在那种环境里,要做出优秀的国产动画,是无比艰难的事情。
(1)好心办坏事
我国的动画产业,其实在60-70年代也有过辉煌的时期,当时诞生过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动画产业却完全在开倒车,处于停滞不前的情况。
这主要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对于动画,都帯有“低幼面向”“幼稚”的先入为主的标签。
这种有色眼镜,也直接影响到上面的政策制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上面对动画的审核要求,就是完全按照低幼向制作去审核,如果你在动画里涉及一些不适合低幼年龄看的内容,不好意思,你是通不过审核的。
这种局面一直到2015年《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才有了一些改变。
大家似乎突然意识到,原来动画电影,还能这样做。
而在这之前,国产的动画,几乎都是只能面向低幼年龄。如果你的剧本不是低幼龄向的,你都过不了审。
这种对国产动画的限制,直接让国产动画的受众群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并且让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受到极大的束缚。
更糟糕的是,在2004年开始,基于对民族动漫产业进行扶持的初衷,出台了许多针对动漫产业的优惠性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大力补贴,并对进口动画限制播出,将黄金时档播出资源划给国产动画。
这个补贴政策的初衷自然是好的,然而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
这是因为当时制订的补贴政策,是简单粗暴的按照“分钟数”进行补贴,而非按照作品的制作质量,或者市场反馈情况去进行补贴。
比如,当时深圳的动漫补贴规定是这样的:在副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2D动画补贴500元/分钟,3D动画补贴1000元/分钟;在央视播出补贴翻倍。
说白了,只对分钟数和播放平台做了规定,而对作品质量无任何要求。
这使得从06年开始,各地方催生了一大批,专门为了拿动漫补贴的动漫企业。
它们的制作模式则更加简单粗暴,用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白菜价招聘动漫制作人员,制作最粗制滥造的动漫,甚至直接抄袭,分镜头都原封不动的抄袭。
这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直接制作出超长分钟数的一大批动漫作品。
然后这些企业,就可以凭借“关系”,去在各地方电视台播放,从而拿到补贴。
这种完全不看质量的补贴模式,最终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诞生了一大批劣质作品。
而这些劣质作品,却依然可以堂而皇之的领取过去补贴赚钱。
反倒是那些用心去制作动漫作品的良心制作者,却因为没有关系、没有渠道,而得不到补贴,最终都是折戟沉沙。
一边是靠着粗制滥造,拿着国家补贴赚大钱的动漫企业。
一边是几乎没有收益,只能凭借理想去坚持和努力的个人。
这就是当时09年前后5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动漫产业的冰火两重天现况。
(2025年补充:最近这十年,国产动漫产业有了很大改观,除了《大圣归来》和《哪吒》这样的现象级动画影视作品之外,国漫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连载优秀作品。)
(2)夹缝求生的动漫人
09年那会,对于那些粗制滥造,靠国家补贴赚钱的动漫企业,我都不想称呼其为动漫人。
那时候真正的动漫人,大都像饺子这样,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
根据公开报道,饺子应该是在05年的时候把工作辞职了,然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了家里,开始了为期3年半的“闭门造车”。
为了专心做动画,他把家里网线都剪了。
饺子曾经在采访中说道:“三年半期间,我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
在那三年半的时间里,也是饺子生活最艰难的时候。
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家里遭遇重大变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饺子是靠着他每个月只有1000多退休金的母亲,在她的坚定支持下,才能最终依然坚持下来。
制作出改变他一生的作品《打,打了个大西瓜》。
如果当时饺子在半途中没能坚持下来,就肯定不会有后来的《打,打了个大西瓜》也更不会有现在的《哪吒》。
我们应该正视这样坚持的可贵,但同时也需要清醒看到这样坚持的不易。
当时,更多人则是没能坚持下来,或者坚持到最后却依然失败,被整个大环境所淘汰。
比如像我,我在09年毕业后,看到当时国产动画那个制作环境,就感到绝望。所以当时我做了半年的3D动画后,就直接辞职去写小说。
当时我的想法是,小说的创作门槛比较低,通过写小说去完成自己的创作梦想。
后面我虽然没能靠写小说养活自己,但也依靠小说创作经验作为敲门砖,进了游戏制作这一行,就这样一做就是8年。
在这8年里,我都是白天做游戏,晚上坚持写小说,去坚持自己创作的梦想,这也给我现在的码字能力,打下了基础。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年我继续坚持做动画会怎么样。
但我仔细想想,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有画画和艺术天赋的人。
每个人都有擅长做的事情,和不擅长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才华所能释放的地方。
而一旦找到了能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那么就需要认准了,并坚持到底了。
不过,能坚持到底,并最终收获成功的人,在任何行业里都是凤毛麟角的。而在动漫产业里,更是万中无一的。
所以幸运的是,中国动漫产业,终归还是有像饺子还有田晓鹏,等,这样一些才华横溢,又能坚持到底,并且还有点幸运的创作者。
正因为有他们的才华和坚持,所以才有了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变局。
(3)变局
虽然饺子有过《打,打了个大西瓜》这样斩获国际大奖的作品,但是整个国产动画的糟糕环境,并没有让他直接趁热打铁,做出属于自己的动画大作。
于是他就这样沉寂了许久。
直到,2015年横空出世的《大圣归来》,让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是眼前一亮,是真正意义上让人们看到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出现。
在《大圣归来》之前,虽然基于企鹅的大IP生态链战略,依托于企鹅的流量优势,企鹅在小说→漫画→动画→连续剧的改编生态链上,已经有了完整的平台布局,这让2013年后,国产漫画和动画也涌现不少精品之作。但它们大都还只能在原有受众群里去传播,真正广泛的知名度上还比较小。
而《大圣归来》的出现,其重要意义就在于,让很多原本不关注国产动漫产业的人,也突然发现,原来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并且由于《大圣归来》的高票房效应,让原本对动漫产业毫无信心和兴趣的资本方,也是第一次有了兴趣。
这次从哪吒的诞生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圣归来》的带动效应。
而截止今天(指2019年7月30日),哪吒的票房是已经超过了10亿,没有太大悬念的超过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票房第一。
并且,以目前哪吒的票房势头,超过《疯狂动物城》成为内地票房榜动画电影第一名,并没有太大的悬念。
我个人预估,哪吒的最终票房应该会超过30亿。(这是我在2019年7月30日写的,哪吒1的最终票房是达到了50亿元)
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动漫产业,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们回顾《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临》可以发现。
二者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
1、大圣归来和哪吒,都是多年磨一剑的高质量作品。
大圣归来花了8年时间筹备,3年时间制作。
哪吒从2015年开始制作,也差不多用了4年的时间。
制作者耗费巨大精力和时间,去打磨作品质量的诚意,是可以让观众直接感受到。
2、观众对日趋粗制滥造的电影,越发厌恶。
这导致观众对于精品制作的电影,有着强烈的渴望需求。
3、最近两个月,已经很久没有大火作品的出现。
观众的观影需求被压抑了很长时间,正好处于一个需求爆发阶段。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要素都是缺一不可。
但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质量。
我们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整个社会,在对这些坚持自己梦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依然可以沉下心来,去用心打磨作品质量的这群创作者,一个十分正向的反馈鼓励。
这些事例在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个社会虽然很浮躁,但如果你能真正沉下心来,去打磨作品的质量,那么人们不会让这样的良心创作者得不到任何收获。
这其实也是我做事情的一贯理念。
以诚待人,必有回报。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鼓励的风气。
所以,看到《哪吒》能取得这样的高票房,我是由衷感到欣慰和喜悦。
(4)以点到面
哪吒的制作品质是毋庸置疑的,从我个人眼光看,它配得上目前最好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大旗。
从画面、到剧情,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特别饺子在李靖夫妇的改编上,比原著更加圆满。
相比原著里李靖的冷酷无情,饺子改编的这个李靖,则让人印象更加深刻,角色也丰满了不少。
这可能跟饺子的个人经历有关,毕竟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在那3年半的时间里,是他的父母给予他最大的支持,才能让他坚持下来。
这种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在哪吒的电影里,会显得更加的真挚和感人。
让原本神话故事里高高在上的角色和剧情,一下子接地气了不少,拉近了观众和角色的距离。
这是哪吒的电影,能触动很多人的重要原因。
这并非是一部只有画面的电影,对神话故事的剧情改编,也是值得称道的。
并且,饺子随后的封神三部曲的计划,也给大家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会不会跟漫威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封神宇宙。
这是很多人所期待的。
其实,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神话创作素材。
不过我们的神话体系,相比世界其他神话体系,有着比较零散的特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