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免费领取红包封面:蛇年行大运!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调研超预期 ·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重磅发布】“2024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垂直细 ... ·  2 天前  
IT桔子  ·  2024 年融资超过亿元的中国 AI 公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想掌握商业本质:用80%的时间研究过去,20%思考未来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1-21 23:00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最近,投投一直在思考创业这件事,它时时充满变数、受尽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抓住、可以把握、甚至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答案或许是:创业的科学。透过产业的发展历史、逻辑,看到一些规律性因素。


因此,投投看到曲凯先生这篇文章后,非常想推荐给你看看。他从商业甚至社会学的本质上,解释了科技、稀缺性、时间窗口这些变量深层次的关系,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尤其是内容领域的创业者。



「Technology increases access to what is scarce. 」


我们总谈科技、科技,但到底什么是科技?上面这句话是我看到过的对「科技」最好的解释。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原汁原味的翻译这句话,意译的话大概就是「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接近稀缺事物的途径」,也就是说科技本身带有一种「反稀缺性」


要知道,经济的运作和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稀缺资源进行的(稀缺才有价值。所有人都需要氧气,但没有人能靠氧气赚钱。),而当科技的定义就是反稀缺性的时候,不难想象新科技的出现会重塑一切事物的关系,所以才有了disruptive innovation,颠覆式创新一词。



上图叫做「Gartner Hype Cycle」,国内一般翻译成技术成熟度曲线。这张图是说任何技术出现后都会经历一个不理智的高潮,然后破灭,再一点点复苏并成熟。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破灭,又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最终熬过破灭期,走向成熟?


所有新技术一开始都会增加效率,逐渐地释放反稀缺性,当这种状况到达极致后,就会让某种事物彻底丧失其原本的稀缺性。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都在变形重组,并且出现所谓的风口。很多人会看到机遇而跳入风口,整个市场会慢慢变为红海,出现激烈的竞争。


这些红海中的竞争者们一开始大多能抢占到一席之地,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找准了用户需求,找对了市场。但又会慢慢发现,公司并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更差的时候甚至也没有可观的用户留存。


因为这个感知上空白的市场和需求是科技变化本身带来的,只是用户需求暂时未被满足的一段时间窗口,而这些红海中的公司本身并没有掌握他们独有的稀缺性资源。所以整个市场会进入幻想破灭期,直到某家公司掌握了新的稀缺资源。


科技最终让本来稀缺的事物不再稀缺,而人们要在这其中寻找可行的商业模式,给予不再稀缺的事物一个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所以,要发现价值,最重要的是透过市场的表象,找到供给关系重新组合后新的稀缺资源。


什么才是行业内的稀缺资源?商品的价值是由人类的交易行为赋予的,在任何行业内,交易双方讨价还价时使用的筹码就是稀缺资源


比如在传统零售行业内,大商家的筹码就是自己的品牌(如宝洁),而渠道的筹码就是货架和人流效率(如沃尔玛)。宝洁用自己的品牌争取更好的货架位置和更高的毛利率,沃尔玛用自己有限的货架位置和巨大的人流量争取更低的进货价格。


而互联网的反稀缺性就表现在「连接性」上,所以原始商业生态中所有的「渠道」角色都是最先被改变的。


当传统线下渠道的连接性意义被互联网反稀缺后,有大量的电商公司出现,但最终为什么只有Amazon变成了巨头?因为Amazon发现在互联网上货架位置、渠道和流量都不再是最稀缺的资源了,稀缺资源变成了优质用户的粘性和物流体系的效率,所以Amazon做的最成功的两件事就是会员体系和自建物流。


我们再来看现在国内火热的内容市场的例子。


传统媒体领域最稀缺的资源是:内容、发行渠道和广告主。微信公号带来的是对内容的部分革命、对发行渠道的彻底革命。


通过公号,所有人都有机会产出内容(虽然不一定是足够优质的),而且所有人都能够触达读者,所以大量的人发现这个机会,无数的公号应运而生。直到最近,所有的人又都发现「内容太多了」、「打开率明显降低了」、「公号不再好做了」。而再往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做公号根本赚不到钱了,这是为什么呢?


当一开始内容和渠道刚从稀缺到非稀缺转换的时候,早起鸟们有机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所有人的都要记得,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这个机会不是某个公号因为自己掌握了稀缺资源而争取来的,而是整个市场大背景下的机遇。


这就代表着,每个人都可以做一样的事情,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没有壁垒、没有用户留存。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用做流量生意的思路来做公号的时候,就会发现流量获取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留存越来越低。


所以,要生存壮大,就要找到新的稀缺资源,并且想尽办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用户角度来讲,内容爆炸的年代稀缺的是时间、注意力或找到优质信息的方式。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呢?有人会说稀缺的是好内容。但我们不妨多问一句,好内容带来的是什么?流量吗?可是再好的文章也不一定有一段猫猫狗狗的视频获取到的流量多。我觉得,持续生产好内容带来的是和用户产生的一种信任关系


造作的CEO舒为曾经说过「品牌就是标准」,我深有同感。用户产生购买行为的时候,是有一个对标准的预期的,不管你去全世界哪里的星巴克,你都知道味道是有保障的,是会符合你的期待的。而搭建信任关系,就是建立品牌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当下,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要努力去争取的稀缺资源就是一个能够让用户产生信任关系的品牌,而优质内容只是达到这个结果的方式之一


品牌是一种壁垒,最理想的品牌壁垒是一个品牌等同于一个行业(比如Google之于搜索,Facebook之于社交,淘宝之于购物),但更多情况下,一个行业内会共存多个品牌,比如服装行业,这个时候各个品牌就必须要深度挖掘自己的垂直品类、人群和特点。内容领域自然更接近后者。


想掌握商业本质就是要用80%的时间研究过去,20%的时间思考未来。举了这么多例子,回到科技创新与稀缺资源演变上来讲,要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最终也还是落到以下三点上:


第一,明白行业之前的商业体系建立在什么稀缺资源上。


第二,明白怎样的科技变化反稀缺了原本稀缺的事物,从而诞生了一段时间窗口的机遇。


第三,找到新机遇下最新产生的稀缺事物并努力把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把一段时间窗口的机遇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机会,并演化出可行的商业模式。


如此这般,公司就有机会在抓住 First-mover Advantage 的前提下,同时把握住 Last-mover Advantage 的位置,最终成为行业内的垄断者之一。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创新工场 · 汪华:早期创业常见的思维误区




李国庆:要在细分领域进行颠覆性创新,这样巨头也打不过你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