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就业是获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23年),全球范围内约26亿人主要依赖工资收入生活,占全球劳动年龄人口(约54亿)的48%,占全球总人口(约80亿)的32.5%。
因此,人们能否就业,能否充分就业,就成为决定大多数人生存状态的最主要因素。
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失业问题愈发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4年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同期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1%,略好于全国。
但上述数字,并不能准确反映目前我国的失业状况。首先,失业统计的范围仅覆盖城镇户籍和常住人口,未包含约2.9亿农民工中的失业群体;其次,在就业人口中,约2亿灵活就业者(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的就业质量波动难以量化;第三,青年失业率高,排除在校学生后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2024年4月为14.7%。
失业的问题当然与经济不景气直接相关,人们讨论失业问题的注意力也主要在这里。但现在需要特别指出一点,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进步,是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而这种趋势,现在只能说是方兴未艾,未来这一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甚至会对就业问题产生根本性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情况:
2024年,全球灯塔工厂的数量已经达到172家,覆盖了全球31个国家和35个行业。其中,中国的灯塔工厂占据半壁江山,达79家,占全球总数的45.3%。灯塔工厂代表的是工业领域顶级的智能制造能力。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慧工厂和自动化终端,已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万多个,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在大量引入数字化技术、自动化设备、智能生产线的同时,对工人的需求数量急剧减少。制造业正在向着一种“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模式转型。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3年报告,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29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2%,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150万台。2022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322台/万名工人(全球平均141台)。
当然,这个趋势不独发生在中国。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欧洲制造业部门约有210万个岗位会消失。
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直接而明显。
据中国社科院《2023制造业就业蓝皮书》估计,2015-2022年,工业机器人累计替代400-600万个制造业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重复性体力劳动(如装配线工人)替代率为70-90%,低技能质检(如目视检查员)替代率为50-60%,仓储物流(如分拣员)替代率40%。
可以看下如下案例:某合资车企武汉工厂,焊接线工人从2015年的1200人降至2023年的200人,自动化率提升至95%;富士康郑州工厂引入10万台机器人后·,员工总数从2012年的30万降至2023年的18万。
那么被挤占掉的是哪些人呢?
根据人社部2023年的调查,在被挤占掉的人员中,40岁以上的工人占68%,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3%,其中男性占58%,因为重体力岗位的从业者主要为男性。而在这些失业者中,通过培训转岗至技术岗位的仅有18%;有42%的人转向外卖、网约车等零工经济。
展望未来,这种趋势会有增无己,特别是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原因无他,成本与效率。有人进行过估算,企业每部署一台工业机器人,每年的维护与升级费用约为8-12万元,但可节约人力成本15-20万元。
这样的一个趋势,影响深远。不是一般的深远。
下面的一些预测更是令人心惊:到2030年,协作机器人(Cobot)成本将降至5万元/台,这会进一步挤压低技能岗位;波士顿咨询预测AI质检系统精度高达99.9%,现在已替代50%以上人工质检员,将来还会更多;麦肯锡预测,2025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将比2020年减少2200万人,其中60%集中于中低技能岗位。
这将带来什么样的进一步的影响呢?
篇幅的关系,无法继续讨论了,我只引用赫拉利的一句话吧:无用阶级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贫穷,而是意义缺失。几个世纪以来,社会契约承诺“你的生活有内在价值,只要你做出经济贡献”。但如果算法比你更擅长做所有事情,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句话,你不再被需要。
关联阅读:
【八面来风】不要让孩子鹦鹉学舌,人不是鹦鹉
孙立平:中国房地产,走的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阶段性转折
孙立平:刚性泡沫的想象,误导了许多人,甚至可以说误导了整个房地产界
孙立平:清醒如郁亮者,约束也难避免这个最后的结局?
她拒绝特赦:我认罪,是因为我确实犯了罪
比信息茧房更可怕的意义茧房
孙立平:近在眼前:这是美妙的前景,还是可怕的结局?
孙立平:观察2025年世界风云的四条脉络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普洱老茶,限时半价
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先生出品
对饮茶品茗感兴趣的朋友
可以加上面的微信
由其拉入挖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