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说到海洋,我们会想到《蓝色星球》中蔚蓝壮阔的大海,会喜欢《我们的星球》里出现的可爱的海洋生物……别怀疑,日常的海洋教育就是这么美好,但真实的海洋真的是这样“岁月静好”吗?
(警告⚠️: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正在被去除鼻子中异物的海龟
△
被塑料勒住致死的海豹
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漂浮着各样垃圾,早已不是秘密。被称为“第八大陆”的太平洋垃圾带,胃中满是垃圾的鲸鱼、海龟、信天翁尸体,都在告诉我们海洋塑料污染有多严重。
纪录片《塑料海洋》则赤裸裸地揭露了塑料废弃物对海洋和人的伤害。
塑料海洋
推荐理由:
拍摄打破陆地与海洋的界限,通过见所未见的方式呈现太平洋
时 长:
50
min*1集
被塑料充斥的海洋
这是斯里兰卡的海域,海面被一层油脂与各种人造杂物覆盖。
然而诡异的是,这片海域封闭了30年,不是应该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环境吗?
是时候重新认识你心目中,“美丽的海洋”了。纪录片中接连出现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地球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丢弃的塑料制品达136公斤,绝大部分只使用过1次;海洋中塑料碎片的数量多达5万亿枚;塑料与浮游生物比例为1:2,照此速度增长,2050年海洋中塑料重量将超过鱼类……
这些数字听上去很多,但你可能不了解具体有多少?
还是血淋淋的事例更有冲击力。
△图中是一头在做垂死挣扎的布氏鲸,人们在它的体内发现了6平方米的塑料布,它最终因消化道受阻,无法进食、营养失调而死。
△被废弃物缠绕的海豹,脖子上已经出现一条深深的血痕。
这样的图片、这样的新闻在微博随便一搜就有一大堆。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爵士,在制作《蓝色星球2》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以为,海洋那么大,住在海里的生物那么多,我们人类不管做什么,都无法影响到它们。但现在我发现:我们错了。在录制《蓝色星球》时,不管我们去到的海洋多么偏,摄影师总能看到塑料。
”
塑料很好,因为它不易损坏,塑料也很不好,因为它不易损坏。
人们丢弃的打火机、塑料桶、拖鞋、食品包装袋……所有你能想到的塑料制品都会流进海洋。这些塑料丢弃品会被海洋生物当做磷虾或小鱼吞进腹中,而那些没有被吞食的则永远停留在海中。在1600米深的海底,阳光永远照不到的地方,有很多的塑料瓶,它们很可能永远都会停留在这里。
孩子吃了塑料?!
塑料倒进海洋非常容易,它们很快就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但你以为它们就这样不存在了?别做梦了,它们非常难缠,像幽灵一样用各种形式和人类纠缠在一起。
△让人头皮发麻的垃圾图片
海洋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一个整体,洋流将塑料散布至全球各地的海面,纪录片中说,美国丢弃的垃圾甚至可以漂流到南极洲。而比漂浮的大塑料制品更可怕的,是塑料烟雾。太阳的紫外线波动作用和盐分把塑料分解成较小的碎片,形成“微塑料”。
塑料被分解地越小,被海洋生物吃掉的可能性越大。
鱼吃掉塑料,塑料中的毒素会转移到鱼的肌肉或脂肪,而超过26亿人主要依靠海产品摄入蛋白质。
研究表明,海鲜爱好者每年可能吃进11000颗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说
92.6%以上的6岁以上美国人体内都有可探测浓度的双酚A(塑料奶瓶的成分之一),6-11岁儿童体内的浓度是成年人的两倍。
塑料无处不在,而这只是未来世界的前兆,我们的子辈将看到那个世界的冰山一角,而且我们的孙辈不会见证它的终结。
我们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我的目的不是想要引起各位爸妈的恐慌,
看完这篇文章用不了5分钟,
但这段时间,已经又有3000多吨塑料走出生产线。
爸妈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小去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给他们如何去保护地球,真的是很重要。
比如说,我们可以:
1.废物循环利用
教宝宝把废弃的纸板折成纸盒装玩具,也可以让宝宝在废弃的纸板背面画画。
2.收集雨水
雨天时让宝宝将小水桶放在门外,待雨停后,与宝宝一起用水桶的水给花草树木浇水。
3.指定提醒计划
告诉宝宝洗手后要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之类的。然后让宝宝监督,增强宝宝的责任意识,强化宝宝节约能源的意识。
4.回到大自然中
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告诉宝宝要爱护一草一木一花一草,不能随意采摘,帮助宝宝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