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这个曾经只在科技圈里小有名气的词汇,现在已经引爆了整个市场的热情。固态电池的崛起,源于其在多领域的应用落地。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宣布将发布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超级智能轿车智己
L6
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
1.0
,
vivo
发布新品
X Fold3
系列搭载行业首发半固态蓝海电池等。这些都是固态电池在市场上的重要表现,也是它引爆市场热情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固态电池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电池,被列入中国、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全球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图片来源于:东莞证券
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看,中国参与的企业最多,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其次是日本,技术实力最强;美国以一些初创企业为主;欧洲主要是车企和美国的初创企业合作;韩国企业不多,但实力也强。
图片来源于:东莞证券
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上游各种矿资源等原材料,中游为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制造环节,下游为消费、动力、储能等各领域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于:东莞证券
根据国信证券数据显示:中国锆生产企业主要包括:东方锆业、三祥新材、凯盛科技等。东方锆业现有
2.6
万吨电熔氧化锆、
0.94
万吨二氧化锆(国内份额
40%
)、
5
万吨氯氧化锆(国内份额
20%
)产能;在建电熔氧化锆产能
2
万吨。
目前公司已供应部分锆材料样品给到下游材料客户研发。三祥新材现有
2.6
万吨电熔氧化锆、
2
万吨氯氧化锆产能;在建氯氧化锆产能
8
万吨。公司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处于实验室小试阶段。凯盛科技现有电熔氧化锆产能
2.6
万吨。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材料相关研发工作。
图片来源于:国信证券
富锂锰基为一种新兴正极材料,多家企业已有所布局。中高镍(
5
系、
6
系)和高镍(
8
系、
9
系)的比容量上限分别达到
205mAh/g
和
220mAh/g
。富锂锰基为一种新兴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高电压的特点,在约
2.0V-4.8V
区间内具有超过
250mAh/g
的比容量。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储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相关生产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市公司中,
容百科技、当升科技
等正极材料头部企业均提前布局了针对固态电池使用的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的研发,目前已进入小试阶段,并配合客户在公司现有产线进行产品性能优化及工艺放大试验。
图片来源于:国信证券
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
eVTOL
等。随着
2024
年,
“
低空经济
”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带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
)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加快了
eVtol
商业化落地,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的电池需求紧迫,且对成本不敏感,固态电池将完美契合该市场需求,
产业化进程有望提前。
图片来源于:华金证券
总体来说,当前固态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电池和电池材料体系变化日新月异,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并不明确。尽管各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投入研发,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仍面临不少挑战。东方证券也指出,全固态电池目前仍然面临着尚未完全解决的离子电导率问题、固固界面问题和循环性能问题等,现阶段成本高昂也阻碍其走向大规模应用,产业化时间节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虽然固态电池的道路还有很多挑战,但是市场对它的期待并未减少,固态电池,已经准备好引领未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件由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天风国际证券与期货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BAV573)及天风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ASF056)(合称“天风国际集团”)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