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吐露了女扮男装的真情。
巾帼英雄向毛主席敬酒,“现代花木兰"名扬四方
战争结束了,和平的阳光照耀着祖国的大地。副指导员郭富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心潮起伏,思绪纷乱。她害怕,她怕暴露了真实的女儿身。
五年的艰苦战斗,郭富得了严重的妇女病。她高烧不退,苍白的脸上流着虚汗。医生来了,可是郭富双手坚捂着肚子不让检查。责任心极强的女医生发现,郭富喉部平坦、腿上汗毛很轻,体形有点像女性。
情况汇报到领导那里。首长来了,郭富哭了。她终于吐露了女扮男装参军杀敌真情:“我原名叫郭俊卿,十四岁那年为了想杀死逼死我爹的地主,就改名郭富化装男的当了兵,从此,我叫了五年的郭富,装了五年的男人,我和战友们一起行军打仗,没有人发现我是个女的,战争已经把我变成了一个男人!”
郭富是个女的!这消息成了爆炸新闻,全军上下引起了轰动。许多人都惊讶地说:“想不到,真想不到!”也有人说:“我早就怀疑他了,巩固部队时规定集体解手他就不干,到南方行军一天下来他又不和我们一起洗澡。有一次他一个人躲在屋里洗,我们用手电照他他发火了!”还有的人说:“这是隐瞒组织,对党不老实,该处分!”
军长贺晋年得知后说:“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我们四十八军的骄傲!”
情况反映到中南军区,军区领导认为,一个农村女孩子,为报阶级仇恨女扮男装,英勇战斗杀敌立功,这是值得宣扬的先进人物。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汉口车站上,掌声和鲜花把英雄们送上了北上的列车,郭俊卿分头短发,女式军装,英姿勃勃地向战友们挥手告别。第四野战军英模队队长赵兴元兴奋地望着,这是一位传奇的英雄。副团长赵兴元听说过她的故事,这位二十岁的女英雄和男同志一起赛跑、游泳、学骑自行车,还会抽烟。骑车摔伤了脸,半边脸贴着纱布。她不愿和模范医生李兰丁在一起,她喜欢和男同志说话,她的动作和个性已经男性化了。“不换女装根本看不出是个女的”。赵兴元敬佩地说。
八方英雄聚北京。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诞生功勋卓著的英雄模范受到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爱戴,9月25日下午,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夫人一起,在北京饭店门口迎候英雄们的到来。毛泽东在接见大厅和每一位英雄亲切握手。华灯齐放,英雄们胸前琳琅满目的军功章像灿烂的群星。雄壮的《东方红》激起了各路英豪对领袖海洋般的深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英雄们致意,毛主席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祝词,他号召英雄模范们在建设和保卫新中国酌热潮中要起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坐在主席台上的郭俊卿热血沸腾,她和赵兴元代表全体英雄模范向毛泽东主席敬献花环,毛主席和他们握手致谢,会后,又一起共进晚餐。郭俊卿端起酒杯,向人民领袖敬了一杯深情的鸡尾酒。经历过苦难的人,最懂得翻身的幸福。
穷孩子见到了大救星,郭俊卿激动得彻底难眠。记者和作家围着她采访,他们都被这位花木兰式的英雄感动了。报纸、电台纷纷宣传她的事迹,郭俊卿的名字被全国人民传颂,以她为生活原型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激起了万千青年对英雄的崇敬。部队、工厂、学校、农村出现了一批以郭俊卿名字命名的班排、车间。郭俊卿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榜样和力量。
喜讯接喜讯。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先进人物,郭俊卿和战斗英雄张明、赵兴元参加了冯文彬为团长的中国青年访苏代表团,他们和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一起,即将踏上俄罗斯的土地。
出访前,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专门接见了他们。肖主任教导他们要懂得国际礼貌,遇见外国朋友要问好,要握手。男同志要刮胡子,要擦皮鞋。上车、进门、走路要请女士优先,还要洗手、剪指甲、理发。咳嗽不能对着人,嘴里有痰要吐在手帕里。“不要在大饭店里吹哨子了,不能再出这样的洋相!”肖华主任讲的是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期间,带队的同志居然在北京饭店的大厅里吹哨子集合开饭,这样的洋相出了两次。“要有国际风度”。肖主任叮嘱说。他亲自检查每一个人的指甲、头发、胡子和皮鞋。
汽笛一声长鸣,英雄们乘坐毛主席的专列出国了。苏联人民热烈欢迎新中国的英雄模范。莫斯科东方大学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代表一起联欢。郭俊卿、赵兴元和张明佩戴着耀眼的功勋章,英姿焕发地向大家致意。他们被鲜花包围了。大学生簇拥着英雄们要求合影,要求签名。初识文化的郭俊卿每写一句话都要出一身汗,她一笔一划地给每一个人写着同一句话:“中苏人民友好万岁”。友好的“友”常写成“有”,即使脸憋得通红,也老是写错。她没有上过学,战场是她的课堂。这一天,全世界的广播都发出同一条新闻: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出国作战。苏联大学生激动得高呼“伟大的国际主义:”潮水般的掌声中,他们把中国的英雄高高地抛起来,抛向欢乐的高潮。
因为长期的战争生活和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二十岁的女英雄郭俊卿不适应俄罗斯的生活方式。她是个耿直和自尊性极强的人。在赤塔,她说煎牛排“生的,不能吃!”她不爱穿女装,嘴上还抽着烟,苏联人不让她进女厕所,她生气。代表团带去的礼物是黑色的金星钢笔,数量不太多,郭俊卿热情而大方,她见人就送。赵兴元悄悄对她说:“小郭,咱们不多了,不要随便送。”郭俊卿生气了,她拔出笔套,用笔尖在桌子上猛扎。赵兴元心疼了:“别搞坏,送人多好。”
其实,同是第四野战军的副政指郭俊卿从心里敬佩副团长赵兴元,这是英雄对英雄的爱慕,也是辽宁同乡和同一个阶级的命运使她喜欢和赵兴元亲近。
个子不高的赵兴元比郭俊卿大五岁,他是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兵。郭俊卿听过他的报告,打锦州时,营长赵兴元率领战士打退敌人三十多次反扑,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完了。血海火海中,他组织伤员搜集弹药,组织仅剩的五个战士击垮了敌人的最后反扑,配合三营攻占了锦州门户配水池,为夺取锦州立了大功。在孟家村战斗、兰山战斗和南山城子等战斗中,赵兴元始终冲锋在前,枪林弹雨十一年,九次负伤,多次立功嘉奖,是全师“永不褪色的光辉战旗”。更使郭俊卿钦佩的是,赵兴元不仅勇敢,还很善良,他像大哥哥似的关心她,教育她。二十岁的女英雄悄悄地爱上了兄长般和蔼的赵兴元。
二十五岁的赵兴元虽然被奖章和鲜花簇拥着,但他的心仍在战场,他所在的部队已经入朝作战了,他立即表示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曾获过“模范政治工作干部”的赵兴元并非木石之人。晚上,郭俊卿老是来找他。单独在一起时,她显出少女本能的柔情。她喜欢靠在赵兴元身上,喜欢和赵兴元说笑。公开场合,郭俊卿不太爱讲话,她爱抽烟,她仍然是战斗环境里养成的男性的动作和个性。
“找个好妻子,不是郭俊卿。要个好战友,就找郭俊卿。”好些人这样说。
一天晚上,郭俊卿又来找赵兴元了:“人家说咱们俩要结婚了?”
“我不知道”。赵兴元说:“咱们两人太突出了,不合适。”
她要和赵兴元换手表:“留个纪念品。”
赵兴元知道这个纪念品的含义,他不是舍不得这块瑞士表,他担心郭俊卿拿了这块表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他一再恳求:“小郭,我要到朝鲜去了,我是指挥员我要掌握时间,你把表还给我。”
她不给。赵兴元还是向她要。
“给!”她把表往地上一摔。瑞士表不走了。郭俊卿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