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曝苹果超薄机型目标厚度6.25mm##i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致打车难用户:别乱骂了 其实你是在为新政买单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23 16:44

正文


“网
约车挂了,共享交通一夜回到解放前”。

春节将至,朋友圈没有被“春运返乡难”的问题刷屏,刷屏的关键词反而变成了“打车难”、“叫车加价”、“滴滴被骂”等等。


随着春节的到来,大批外地人口撤离北京,路上的行人和车流明显少了起来,然而“不堵”的北京反而变得更难出行,因为那些习惯了网约车的用户,他们发现网上叫车变得越来越奢侈。


骂声中,人们提出质疑,这到底是滴滴、易到、优步们的错,还是时代倒退了?


一次供给矛盾的大爆发


“您是否接受1.6倍提价。”“对不起,附近无车应答,您是否愿你加价。”“您附近三公里内无车。”……



最近无论打开哪个约车软件,上述提示变得十分常见,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即使你点了我接受加价,依然没有司机接单,只留你在风中独自“数秒”。


很多人将这口恶气喷向了网约车平台,他们认为司机接单机制导致了司机变相拒载,司机一看目的地不合适,就不接单等着用户加价,而用户没有上车就无法将错误被归结于司机拒载。


质疑声随着网约车的加价开始倍增。再加上北方连日来的大风降温,出门没有车对于用户来说变成了一种煎熬。


面对质疑,昨晚滴滴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知乎发起有关“打车难”的对话,并晒出了“滴滴在线司机数据”和“北京订单需求”的两张手绘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春运开始后,北京在线司机的数量一直在下滑,与10多天前相比下降近25%,而订单需求却一直攀升增幅达30%。



他认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是大家最近觉得打车难、打车贵的原因。“这场来得早、峰值高的春运,威力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他形容道。


也有人会说,约不到车就在路边招手打出租呀。相信这个办法大家不是没有试过,由于人多车少,出租司机的生意变得异常火爆,虽然他们不能提价,但是他们有权利选择拒载。


“三里屯不去、望京不去、太近了不去、太远了也不去。”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活才能让出租司机满意。


一场供给矛盾随着中国春运的展开迎来了大爆发,司机、用户、平台谁都瞧谁不顺眼。


沦陷的不只有北京


如果你以为,春节出行难又是一次首都居民的狂欢,那不如再将目光放远一点,二三线城市用户依旧“哀嚎一片”。


在离北京最近的省会石家庄,打车难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北京好,甚至更糟。



由于受空气质量影响,对于石家庄市民来说,想要开车出门需要随时听政府部门的指示,“今天可能是单双号现行,也可能是限两个号,如果连夜刮了大风可能第二天就不限号。”而免费公交随时也有可能收费。


出行对于省会市民来说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再加上地铁建设,导致的交通拥堵,实际上这里的交通环境比北京更加恶劣。


电科技曾连续在石家庄体验了一周打车难的状况。上下班高峰期时,滴滴、优步基本无法叫到车,易到稍微好一点,但即使加价也很少有人接单。而接单后往往还要在路边站上半小时,才能等到车来。


出租车同样无理由拒载,拒载方式比北京还要直接,两个字“不拉”。



与北京不同的是,二三线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完善。在北京如果打不到车,还可以选择地铁、共享自行车等其他出行手段。但在小城市,如果你挤不上公交又叫不到车,那每个人都像一座孤岛一样在路上游荡。


在这里常有人问我,我们这的交通状况比北京还惨么?的确,这比北京惨多了,这像极了08年左右的北京,只有公交、出租和在建的地铁。


电科技了解到,除石家庄外,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合肥等地近期同样遭遇很久未被提及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


行政命令下的一刀切并不能改善出行难


今年春节来得早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用户增加是一方面,但司机的减少又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什么同样是春节,打车软件中的调度费也早就存在,去年和前年为什么没有发生这种极端的情况呢?


这不得不审视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除北京外,各地的网约车新政也纷纷出台。


问题随之而来,首先大批司机不符合网约车新政的要求,无奈“下岗”。



“京人京牌”首先将一大批网约车司机限制在外,北京以外,上海滴滴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一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户籍;南京的35万辆网约车只有10%符合新政准入条件,并且一旦成为网约车,车辆将不能重新恢复非营运性质。


政策的调控必然会导致市场上的网约车供给大幅减少,打车难、打车贵开始悄悄回潮,并在年底总体爆发。所以叫车时常常会听到司机这样说:“不好干了,年底回老家了,不开了。”


而挑客、拒载、绕路、乱要价,也成了网约车离场后,出租车报复性打击的开始,这些都需要乘客来承受买单。


政策刚刚出台时,网上的舆论一边倒的指向网约车司机和平台,认为政策只是导致了司机失业平台受损,但当政策效力真的开始见效时,第一个倒霉的还是这些在寒风中叫不到车的普通用户。


看着“时代的倒退”,网约车司机大不了不干了继续回去上班,出租司机虽然备受挤压但依旧又迎来了春天。只有那些已经被培养出使用共享出行方式的互联网用户,有点懵圈,他们还一时无法适应一朝回到只有公交、地铁、出租的年份。


滴滴、快车、优步、易到从出生地第一天就饱受非议。


但我们离得开网约车么?离不开,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便利。



在过去的两年里,网约车已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之外最大的运力补充,慢慢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无论是老板贵妇或是普通的打工族,都会使用网约车出行,手机里不是装着滴滴就是易到,有些人甚至一口气装三四个约车软件,而易到还能自己选择车主和车的类型。网约车的诞生既提升了出行效率,最主要是他给了用户出租车无法企及的舒适体验。


“打车难”或许不仅仅是年前的问题,还将在年后持续上演。


网约车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兴起,正是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管制导致公共出行市场短缺。而网约车断崖式的流失,让人不禁发问,某些政策真的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匹配么?


供需关系的问题就摆在这里,群众有需求职能部门的第一要务就是去解决紧张的供需不平衡,而不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让用户为新政的风险买单。


最后,电科技替广大用户再问一句,来年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像以往一样,沐浴在共享经济的春风中,叫到那辆开往春天的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