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近,与育儿相关的事件一直在热搜上,从红黄蓝事件到家庭作业大吐槽,近期一则新闻再上热搜:10岁的外孙因玩游戏,家庭作业没完成,外婆一急就用衣架打了外孙,谁知道,外孙随后拨打了110,声称自己遭遇了"家庭暴力",希望民警前来"主持公道"。
评论区基本都是大人出镜:
“不懂感恩!奶奶管教你,是爱你,沉迷游戏多可怕,现在的孩子!”——感恩派。
“玩游戏就该打!”——行动派
“胆子肥了,都敢报警了!”——惊叹派
娃们出镜:
只有一方出镜的评论都是耍流氓,我连忙下楼拦住了几个放学娃:
“历害了,我的哥,真该这样!”四年级的小米竖起了大拇指。
“哇,这个办法好,看以后我妈还敢不敢拿衣架吓我!110叔叔万岁!”三年级小豆子很开心,拿眼睛斜着提着菜的妈妈。
我家女儿五年级,正上网查普法黑板报的材料,她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小同学守法啊,我们普法讲面对家庭暴力,要打110!”
1
那些关于恐惧式教育不得不说的往事
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也反映出当前亲子教育的冲突:
越来越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们,以及仍然在恐惧式教育的影响中出不来的成人们。
恐惧式教育,还有一个说法,叫中国式教育,意思是:这类教育里,认为孩子本身是没有能力的,需要通过责骂、恐吓和严厉的规则,这样孩子才能够“成人”,核心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此,我不由得想到这两个画面:
时间倒退30年,我小时候,邻居家阿明又被他爸用福州杉的枝条(是一种非常常用且实用的教育工具,后山有一片)抽得满院跳,惨叫声在我的小心房回响,我妈问我感想如何,我犹如看到杀鸡场面的猴子,低着头表示还是要努力的。
课堂上,漂亮的语文老师再次对一个男生小黄说:“你这么蠢,如果变成鸭子,杀给我吃,我都不吃,要把你塞进学校的厕所。”太可怕了,所以,每次我经过学校的开放便池的厕所,都要打量一下,那一团团可疑的乡下人扔进厕所的鸭毛。
时间再倒退30年,我妈小时候,又有一个邻居小伙伴二珠不能上学了,上学路上,二珠背着猪草篓子的影子,让我妈回家就在课本夹缝写了封血书:努力!
30年前,恐惧式教育如火如荼——不读书,打到没命;60年前,根本不需要恐惧式教育,那时的孩子自己就恐惧得要命——不读书,放牛命。所以,换成我妈和我,都绝对想不到——还能报警,但楼上的小同学们,都坚决地在告诉着大人——
打到服的时代已经OUT了,恐惧式教育不但不可行,还犯法!!!
2
当恐惧式教育出局后,路在何方
一方面,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十分欣赏这个进化性的改变,恐惧式教育只能教育出“空心人”——我因为害怕而努力,那么,即使是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成果,这些成果,都建立在恐惧之上的,我的人生,可能很成功,有很多很多物质或者权力,但我的人生的核心是恐惧,我就永远也不会幸福。
时至今日,全社会,特别是80后的这批父母,会主动地使用打的方法,其实已经少见了,但由此变形的高压教育和焦虑教育(核心仍然是恐惧式教育),其实是处处、时时可见:
“难道就放任他,以后不知道成什么样!”
“现在什么都不听我的,以后他怎么面对社会的竞争,我是他的爸爸,我是要负责的”!
也就是说,在恐惧式教育下成长的成年人们,内在已经并不相信自己的生命力本身的强大了,所以,让他们去信任一个孩子的能力,真的就像从来没飞过的鸟儿,我们对他说,你是鸟,你能飞,他并不敢展翅的,于是,很多家长学各种招数:
对付“猴子”一招灵!
管理好孩子的今天,就是管理好孩子的明天!
三句话,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
……
当然,基本无效,特别是会到我的咨询室里来的家长们,往往他们知道的道理和招数都可以出书了!
3
父母穿越伤痕,便是爱的教育
00后的孩子们,这些在社会变得更安宁、富足的年代出生的孩子。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一层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是生存的需求,第三层是爱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一出生,就站在了第三层,所以,成长于第二层和第一层的爸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他们并不相信这些孩子自带的能力,就像水仙花的球茎,只需要阳光和水,就会自然地开放,他们仍然用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恐惧式教育来吓他们,已经是不匹配的了,所以,对这些孩子,只有第三层上的教育方式——爱的教育才到到达他们的心里,就象阳光和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