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武志红和孙瑞雪关于边界意识的对话摘要,主要讨论了边界意识在儿童和成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孩子在自我诞生的过程中,思维与语言的不分离,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同时,也讨论了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边界意识的后果,以及如何重新养育自己建立边界意识。最后强调,维护自我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有边界意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儿童在自我诞生的过程中,思维与语言不能完全分开,他们通过要求大人实施他们的想法来建立边界意识。
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表达方式是他们建立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
关键观点2: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尊重孩子的边界意识,不要过度干涉他们,让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自然地成长。
过度干涉会打破孩子的边界意识,影响他们对自我内在情绪、感觉、想法、价值观等的认知。
关键观点3: 大部分成年人对自我内在一无所知,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期,边界意识和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打碎他们的边界意识。
这种现象导致他们对自我认知的混乱和对自我价值的模糊。
关键观点4: 成年人建立边界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困难性,以及如何从语言上建构自我,完成边界意识的建立。
孙瑞雪在课程《边界12讲》中提供了关于如何建立边界意识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关键观点5: 成年人缺乏边界意识会导致关系问题的恶化,因为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里。
建立边界意识不仅是为了维护自我,也是为了维护健康的关系。
正文
此文为【武志红×孙瑞雪对谈的不完整精华版】。领取后请登录👉
武志红心理APP
,收听完整90分钟对谈内容。
孙老师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代表人物,而且孙老师的三本书《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也是过了千万的销量,孙老师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也非常赞赏孙老师。
今天我们借着这次连麦的机会,
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边界的这个话题
。
好,谢谢武志红老师,武老师也是我长期往来的一个朋友,我非常赞赏武老师。
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主题。在看你课程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关于成年人对待孩子的
例子
,我印象很深刻。比如一个孩子他要刷牙,孩子要去挤牙膏,因为一开始是父母帮挤的,孩子就很崩溃,接下来父母就让孩子自己挤,他也在那哭。这个时候如果从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是希望按照他自己程序来的。
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讲得更具体一点,可以怎么去理解?作为大人、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去看待孩子的这个反应?
边界意识,
从孩童时期开始产生
儿童在自我诞生的过程中,他的思维跟语言,是不能完全区分开的。
比如说,我们大人有一个想法,我们自己当下会知道;但是儿童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他不懂怎么表达,同时他也认为
“你应该知道”
,所以他先把他的想法放到了前面,他要求你实施“
他的想法
”,但是你又不知道他这个想法,就像你刚才举挤牙膏的例子。
我再举一个红薯的例子,很多父母会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如果你给他买一个红薯,孩子的想法就是我自己要剥皮。
但是父母觉得他剥得慢,剥得笨,撕得到处都是,父母便一把拿过来帮他剥,再把剥好的红薯给他,孩子就把红薯砸到地上,躺倒就哭。因为他觉得
你违背了他“自我”的那个想法
了。
再比如说,他要先进餐厅,结果等到他进餐厅的时候,他发现餐厅里已经进了很多人,他便躺倒在地上哭,老师怎么哄他也不管用,后来才想了一个办法,说我们可以末尾一个走出餐厅。孩子想这个也有道理,他说那好吧。就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调整孩子。
孩子在意识上、想法上,开始跟你产生边界意识了
。我要严格执行我的想法,如果你帮我执行了,我会很生气,很愤怒,他这个时候没有变通新的意识,他要坚定执行他的想法。
这真的是很经典的故事。这个时候假如,孩子在这么一个成长环境之下,比方父母对他说
“你这样是不对的”、“你怎么了”、“你怎么事这么多,给你挤个牙膏你也哭,让你挤你也哭,你到底想怎么样”
,假如父母总是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到,噢我的这个自我是不对的。
我要离开我的自我意识,我要听大人的,大人有道理,或者大人就算没道理,大人有武力,还是要听大人的,让自己可以少受一些惩罚。
但是,
他逐渐离开了他的自我,他也离开了自己,这也造成了自我的一种受伤
。
成年人对自我一无所知
从孩童开始边界不断被打碎
听孙老师的讲述,孩子有时候可能会被满足,比如餐厅里的“咱们可以末尾才走出去”,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回应。但有时候就是不能被满足,因此受挫。
孩子在
“满足和受挫”
之间,不断地往前走,形成一种边界意识。成年人也是这样吗,想听听您的理解。
一种特质是,当孩子自我意识诞生的时候,他的边界意识也在同步诞生。他实际是依靠边界意识,来维系、加强自我意识。
但如果父母始终搞不明白他的边界意识,
始终在打破孩子的边界意识,孩子的边界意识就会被打得千疮百孔,他的自我意识就难以形成
。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内在的情绪、感觉、想法、价值观等的一个清晰认知。孩童时期不断被打破边界意识,长大后其自我意识就会很混乱。
因为在童年,在边界意识和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大人们总是打碎他们。
父母不断地把孩子花园的围墙打碎,不断打碎,那他的自我就没办法形成
。这是一种特质。
其二的状态是,如果有些东西没办法满足,比如你没法先进餐厅,我没有办法永远照顾到你,让你完成内在的那个愿望,那怎么办?每一样事情并不是都能完成,我们要学会在“不能完成”的这个挫折中,
产生对情绪的调整
。
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在看的过程中,他就会透过自我调整,透过观察别人来重新调整自己,让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递进和叠加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然产生的,正是在这样一波两折的成长中,不断往前推进。
严重缺乏边界意识
成年人该如何养育自己
作为一个成年人,假如严重缺乏边界意识,那我们可以如何去学习,去重新养育自己,请孙老师聊一聊关于成年人的边界意识。
我在写我的这个课程《边界12讲》的时候,我总是从儿童期开始说起。
当我们知道源头的时候,再往下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在小时候没建立好边界,原来边界建立的过程是这样的。当你知道原因了,你再去自我建立就容易了。
其二,我在课程《边界12讲》里给大家放了很多
自我支持的语言
。
我们刚开始建立边界的时候,我们内心会不安,会担心是否得罪了对方,甚至我们大部分人,缺少了这种边界意识。那怎么办呢?
我们
先从语言上来建构自己
,我们先这样说,然后再这样感受,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完成。
我们在完成自己边界意识的时候,我们也有机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他也有这样的意识,比如
“我不同意”、“妈妈,我不想这样”、“我就不要这样”、“我很愤怒,你今天非要让我这么做,我就不想这么做”
,那一刻就会意识到,我孩子的边界意识产生了,他想独立于我,不想跟我想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