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给大家推荐过
德国爸爸为了孩子爆改荒宅
的文章,让大家对这位爸爸和孩子的动手能力惊叹不已。
良好的动手能力能有效促进孩子动作技能
(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的发展,而动作技能的成熟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孩子在阅读、写作和计算方面更胜一筹。
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也有这样一个带着孩子爆改老宅的硬核家庭。
由于
日本
地价高昂,很多人为了节省费用,会选择买一些面积小或形状怪异的宅地。因此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面积迷你或形状各异的“迷你”房。
来自日本大阪的
Ranran和Tomo
和所有小夫妻一样,他们只能买得起面积非常小,毫无设计感可言的“迷你”房。
2013年时,夫妻俩迎来了双胞胎儿子tesei和hayase。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决定将“迷你
”
家进行改造,
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和孩子一起动手改造家
Ranran和Tomo
是壁纸公司的员工,两人都是DIY爱好者,凡事喜欢自己动手,
因此
夫妻俩穿上工装,带上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开始了家的“新装”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家人为了改造,特意准备了一套齐全的改造工具。
因为家里有两个男孩子,所以房屋风格定为木制工业风。既然是木制的,当然少不了用木头做打底。每一块木头都是夫妻俩一点一点手工打磨出来的。装修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不易,即便这样夫妻俩带着双胞胎依旧乐在其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的还有模有样。
非常擅长木工的爸爸Tomo负责手工打造的活,妈妈Ranran则负责设计,双胞胎儿子tesei和hayase负责帮忙组装和粉刷。
▲砌墙什么的都是小case,有双胞胎儿子帮忙更是动力十足。
▲周末闲时,朋友们也跑来帮忙。
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房屋的改造者,
DIY房子不仅满足了夫妻俩的爱好,
更是锻炼了双胞胎的动手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手脑并用”理论,他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儿智力的发展。
孩子们参与家装复杂的手工制作过程,会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中,真正触摸到自己的内心。
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
每个房间都有好玩的东西
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将房子彻底换了一种风格。
虽然空间不大,但东西被布置得十分合理。
在家里,小到居家装饰品,大到桌子,椅子,婴儿床,柜子......家里95%以上的家装都是纯手工的,正因如此,这个家从里到外都能给人一种原生态的安逸感觉。
客厅和
卧室以简单通透为主,
两个房间均安上落地大窗,
房间采光充足。
阳光洒进来,照在温暖和煦的木头家居上,绿植肆意生长,家人在侧,便是最幸福的时刻。
▲不大但却明亮的客厅
▲床头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窗,大人在房间里看书,也能看到双胞胎在外面嬉戏打闹的样子,心里是放心的。
家里的结构样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Ranran和Tomo
会根据双胞胎的成长情况来调整布局。
比如客厅,
需求不同时
客厅的风格也会改变。双胞胎不喜欢灰白相间的墙面,想要一面可以涂画的白墙时,
Ranran和Tomo就根据他们的需求,把
以前灰白相间的墙面变成了可以涂画的白色木板墙。
茶几也是家中一大亮点
,这是妈妈特地为双胞胎tesei和hayase准备的“万能变形桌”,
收起来的时候可以让客厅变成双胞胎玩耍的空间
,让他们可以随意在客厅奔跑。双胞胎也会在
这张桌子上学习、摆玩具、看电视……甚至这里还是个临时睡觉场所,
tesei和hayase
玩累了直接在茶几下面躺着就睡着了,睡醒了又可以继续玩。
▲桌子变身前,看见桌子上的痕迹了么,轻轻向外一拉就能变成一张长方形的桌子
▲我是变形后加了一个小木板的桌子
双胞胎tesei和hayase
房间
处处透露着“硬汉”气息
,爸爸Tomo用木材加铁艺定制出一个展示型书架,放在角落里做一个图书角,方便双胞胎看书学习。橱柜和那辆天文小车,也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自己做柜子的好处是,妈妈永远知道孩子有多少衣服要收纳,不怕有浪费空间或是尺寸不合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记录双胞胎的成长状况,夫妻俩
还特意打造了两个身高测量板,不错过他们成长的任何小细节。
屋子里还有为双胞胎准备的
专属小黑板,便于他们写写画画,
任意挥洒“涂鸦期”的想象力。
厨房是孩子最好的“舞台”
在最初设计房子的时候,妈妈
Ranran
就想好了,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她说:
“我们在城市里花大量的时间看手机,
真正留给家人的时间却很少,亲自给孩子做点好吃的、陪他玩,其实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时刻。”
厨房是双胞胎兄弟俩常活动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妈妈的耳濡目染,他们从小就对厨房情有独钟,
Ranran
夫妻俩也会鼓励双胞胎参与食物制作和厨房清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切韭菜、剁馅儿、包饺子、摆桌……双胞胎都很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