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黑科技生活
每天带来一款让大家脑洞大开的黑科技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黑科技生活

大兴机场为啥被称为世界“最繁忙艺术馆”?

黑科技生活  · 公众号  ·  · 2019-09-30 11:59

正文

点击蓝字“ 黑科技生活 ”,关注中国第一黑科技微刊



“ 凤凰展翼?凤凰也展“艺”!


“大海星”。。开航了!



就在昨天,

被誉为“地标奇迹”和“ 新世界七大奇迹

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终于在历经四年后正式通航!


图源: 视觉中国

关于这座机场,

我想说的是。。

信息量太大了!



大兴国际机场的外观极其摩登科幻,除了神似“大海星”的造型外,它也宛如“凤凰展翅”的形态。



一起来瞅瞅功能分区图吧:



它有着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围绕着中心主航站楼,是呈放射状的五根指廊,这是旅客通过安检后休息及登机的地方。



“五指廊”的设计缩短了乘客步行时间。 从出发层到最远的登机口只有600m,步行仅需8分钟。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指廊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庞大的屋盖仅用了8根C形柱作支撑,可以将鸟巢放进来。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除了有着天外建筑的外形外,它还有着各种黑科技的加持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功能!



全球最大的隔震建筑、可抵抗12级台风等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大大增强了机场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也为旅客提供了最大的便捷服务。


此外,大兴机场还有着超强大的综合交通体系:世界首次高铁下穿;世界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全国首创的双层的出发车道边等。


大兴国际机场地下一层的值机大厅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从航站楼正下方就能快速换乘京霸高铁、廊涿城际、新机场快轨等,相当于是把火车站塞进了机场!



除此以外,大兴机场还有着超暖心的设计:机器人自动泊车、融冰雪路面技术、“全程无障碍”基础设施等将会给来此出行的乘客们带来各种便利~


另外,大兴机场的实际意义远不只是北京的新机场,它还将带动北京南城的经济,并有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但是,
上面这些都不是今天要讲的重点。。
重点是大兴机场还是一座。。艺术殿堂!
或者说,
它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艺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为新机场奉献了20余件(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使其成为机场人文气息的载体!


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点位分布图


著名艺术家 袁运生 40年前曾为首都机场创作壁画《生命的赞歌——泼水节》,这次, 83岁袁老先生 再次出山创作8幅作品。

刘平 摄

8幅作品分别取材自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伏羲画卦、共工撞不周山、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好期待 袁老先生 的这组鸿篇巨制的说~~

刘平 摄

另外,中国园内有一组作品名为《石径》,由当代艺术家徐冰创作。


等下!为啥这上面的文字我都看不懂啊? 因为。。它们都是有着汉字特征的。。英文单词!


徐冰先生早在1993年就开始创作英文方块字,也就是以中文书法的运笔来书写英文字母。这些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也如同汉字的笔画一样,被用来组成一个个新的、可以被读出来的方块字。


他认为,文字的隐喻潜在地构筑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中英文书法试图打破文字的这种特性,寄托了他对中、英两种语言之间能够形成有效沟通和融合的愿望。

徐冰的早期作品:用英文方块字写成的“人民艺术(art for the people)”


《石径》在19个石凳上刻出了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英文版全部近30个单词。


最终以一种另类的形式将这首诗的内涵展现出来。


这有点像一个 IQ 测试现场题,有木有?!你看懂了么?

石径《观书有感》对比翻译图

在“中国园”里还有著名艺术家展望老师的一件雕塑作品《假山石175#》。这是展望的经典系列作品之一,它以不锈钢拷贝真实的太湖石,再抛光成镜面,塑造出真正的“假山石”。


放在这个中式的庭院里毫无违和感,有木有?它融古今哲理之逻辑矛盾于镜面光亮的美妙反射中,可谓既人工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


另外,朱锫老师的作品《意园》也位于五个庭院中的“田园”里。


这个作品并不是模仿真实的自然,而是映射心境自然。其创意源于唐代诗人李峤的诗句:《风》中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意情境。


当人游走其间时,似穿林驱雾,感悟“藏、息、休、游”之经验,暗含中国传统建筑园林之艺术精神。


位于“中国园”的作品《禅境》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茶文化,作者为王中、陆志成两位艺术家。



作品通过不锈钢古茶树映射水面虚实空间,体现虚实有无的禅意,将中国茶文化的现实状况再现在新的茶园中。



公共艺术作品 《丝路》位于机场一层西北指廊庭院“丝园”, 作者为张兆宏、李鹏。



作品以丝为主题,结合水雾装置。丝般的线条在空间中自由流淌,如空间中的草书在秩序与不确定之间游走,充满东方神韵。



乘客穿行其间时可游、可观、可坐、可感,绝对乐在其中~



当然了,在他们候机的短暂时刻,也会体会到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的交融。



另外,从大兴机场入境的旅客也会收获一大批惊喜。 国际旅客到达后走向海关必经的两条通道里有两件数字艺术作品,分别为《归鸟集》数字画卷和《微笑窗口》数字画壁。

《归鸟集》运用中国宋代花鸟画的视觉语言,营造出一幅精妙灵动的数字花鸟长卷。画面中的飞鸟、植物都在实时与人、天气、机场互动。


当你经过这幅画,屏幕下方的感应器就会“通知”鸟儿起飞跟随你,如果你停下来,鸟儿们就会聚集在你跟前的画面上。 画面还会实时接收气象数据使画面产生变化。遇到起降高峰期,还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群鸟共舞的精彩画面。


另一件数字艺术作品《微笑窗口》是一面以多语言“欢迎”文字及多种族孩子“微笑”图像构建的数字画壁。它通过互动影像的方式,实现了既有浮雕质感又兼具动态美感。


这个作品初始方案的提供单位为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化作者为费俊。


国际到达旅客走出飞机后不久,会在新机场内看到一组“舷窗”。舷窗屏幕上有一些小图标,每个图标都记录着北京一个景点的影像,点击图标,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景点的实时影像便会出现在游客面前。


这组作品由王中、靳海璇设计,艺术家以此暗喻:北京是中国的“窗口”,而新机场是北京的“窗口”,承载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在东南指廊尽头,悬挂着旅美华裔公共艺术家盛姗姗的玻璃雕塑作品《二十四节气》。


每两片玻璃上绘制一幅代表一个节气的画面,艺术家还根据万年历和二十四节气变化设置了多媒体灯光投射。


到某个节气时,旅客可以看到作品对应的局部会发出亮光,如同一个缓慢的时钟告诉人们节气的到来。


多种渐变的颜色在多个角度光照下,呈现气韵生动的景象,连续的曲线轮廓像天空、宇宙、河流……代表二十四气候在时空中不知不觉的交替变化,不断出新的气象和隐形约约二十四节气的书法字体。



新机场坐落于首都中轴线南端延长线。针对这个现状,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邵旭光、孙博、崔超轶、赵莉娜和李震共同创作了《一线一城》。


作品由十块0.9米见方的铜方砖组成,铺装于机场中轴线上,其浮雕图案从北至南依次表现了北京中轴线、国家体育馆、鼓楼、鼓楼、景山万春亭、天安门、前门、天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另外,三层国际出发大厅是去往不同时区的人们交汇的区域,也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汇的地方。艺术家邱宇借鉴中国传统折扇创作的动态装置《时间之花》,诗意地展现了世界上12个时区的时间。


12支“时间之花”的花瓣分别为两层折扇扇页,扇页分别以秒针和分针速度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转动,365天不停歇,提示人们时间的流失。


这是马浚诚、张默一两位艺术家创作的遮掩动态装置《花语》。整个作品采用金属机械、弹力纤维织物制作而成,每个电机驱动的单元可以随音乐律动开合,并在半空间中做优美的集群运动。


根据日照变化,花开大小也会实时发生改变,起到自动调节光线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