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听到自虐、受虐啊这样的词,就会想到SM。
一个字母圈的朋友跟我说,她之所以喜欢SM,是因为每次她的身体感受到疼痛的时候,她都觉得自己全身心地被爱着。
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像《五十度灰》这样的电影,自虐/受虐都被描绘为 “通过羞辱和虐待来达到性高潮”。
但自虐不只是在性方面。
我曾听过一个自虐者的演讲,她说自己有一个一生气就打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之后那个男生来求她复合,但她的朋友们都说动过一次手就会有下一次,可她没听,还是回到了那个男生身边。
后来不出所料的,那个男生还是一生气就会打她,但她却怎么也离不开这个人。
后来这个女生讲到她的童年,她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每一次被爱的感受,都和痛苦有关。
她说:“我从未得到过没有痛苦的爱,所以我认为,痛苦才是爱的感觉。”
她和这个男朋友交往的很痛苦,但这种痛苦的感觉很熟悉,而这种熟悉的痛苦,给了她爱的错觉和安全感。
这也是一种自虐,一种也许你我都会遇到的自虐,也是人格心理学中所说的 受虐性格(masochistic character)的人。
自虐性格者甘愿受苦、抱怨、不断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此外,自虐者还有一种奇异的、被动的、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大多是从成年的早期开始,这些人可能会对享受、愉悦感避之不及,却常被让他们深感痛苦的事情或者人际关系所深深吸引,因为自虐者在好事降临时或是享受时会有一种罪恶感和耻辱感,
以前我看过一个TED,主人公是个穷困潦倒30多岁的不知名作家,后来有一天她的小说得了奖,奖品是被邀请去纽约和其他大作家还有知名的编辑、出版社见面。这对作家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但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第一个反应是灌了一大口伏特加,然后就那么呆呆的看着请柬,无法决定自己要不要去。
后来她还是去了,见到了她最喜欢的几个作家,但她一直感到一种耻辱,觉得自己不配和这些她所敬仰的人站在同一个屋檐下。
后来当一些出版社说想帮她出书时,她所做的就只有犹豫不决。最终她回了家,没有签下一个合约,没有经纪人,只剩下满满的回忆和一张全体大合照。
这份回忆就是身为自虐者的她,觉得自己唯一配得上的东西。
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的那样: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自虐者一边痛苦着,一边逃避着,因为他们始终不曾直面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些不曾处理、未经消化的过去。
我们与豆瓣共同推出的 「人性皆有裂隙 理解人格的52堂心理课」 这周正在讲述自虐型人格:
在本周的音频课程中,你将听到:
自虐型人格第一期:
每一次被爱的感受,都和痛苦有关
什么是自虐人格?
自虐人格有哪些分类?
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自虐人格?
自虐型人格第二期:
所有美好的事物,我都不配拥有
自虐型人格第三期:
爱中有痛苦,但爱不是痛苦
与自虐者相处的5个办法
如果你是一个自虐者,该如何走出怪圈?
自虐型人格第四期:
低自尊者的英雄之路:
什么是自尊?
我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自尊的?
如何提高自尊水平?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自虐型人格、了解如何与他们相处,或是对「人性皆有裂隙 理解人格的52堂心理课」感兴趣,都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具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