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与歌谣 ·  昨天  
一览扶桑  ·  太宰治:“我可不是富士山的对手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成一農《中國地圖學史》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设计 历史  · 2024-06-07 22:11

正文

新书推荐|《中国地图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06-29 17:32



在现代人看来,“政区图”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因此虽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讲求准确性,但其图面内容应当是“写实”的,即对所描绘的地理要素的形态、数量等进行如实的表达,但真的如此吗?下面以政区图中所描绘的城池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古代的政区舆图主要绘制的是政区内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重要的又是各级衙署所在的治所城池。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代中期绘制的《浙江舆图》,图中重点表现的就是各级治所城池,即省城、府城、州城、厅城、县城以及这一时期依然以各种方式被使用的从明代留存下来的一些卫所城池。图中的城池以形象画法绘制,绘有城墙、城门、城楼等,且描绘的非常细致,比如将城墙施以灰色,并用墨线勾出砖缝,以表现城墙甃砖的形象;城楼则细致地绘出了房屋开间及屋脊上的螭吻。但如果仔细地对图面内容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图中对于各级治所城池的描绘,似乎意图通过多个侧面着重表达一种伴随城池行政等级而来的等级差异:


省城,即杭州府城,图上将该城城墙轮廓绘制为南北略长的矩形,是整幅地图所有城池中所占图幅面积最大的,城门10座。


府城,共10座,皆被绘成南北略长的矩形,图面面积大小基本相同,但都小于省城;所有府城都统一绘制有4座城门。


县(属州、属厅)城,共63座,皆被绘为东西略长的椭圆形,面积小于府城,但所有县城所占图幅大小基本一致;每座县城都绘有4座城门。


卫、所、司、镇城,共12座,这些城池都不是行政治所城池,但在军事上有一定重要性,统一用以闭合菱形符号表示。


此外,省城和府城城门皆绘制有两层城楼,而县级城池则都没有绘制城楼。 这种绘制方法并不为《浙江舆图》所独有,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江西全省图说》,是一套绘制于明代晚期的省级地图集,图上城池的绘法与《浙江舆图》颇多类似。以图集中的《赣州府图》为例,图上用形象绘法绘制有赣州府城1座,县城11座。赣州府城绘4门,此外还在北城墙上绘有1座城台;县城皆绘4门,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有些则为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所占图面大小相仿,面积不足府城的一半。此外,府城的城楼为两层,县级城池的城楼则被绘为一层。显然,在这幅地图中同样彰显了城池之间伴随行政等级而来的差异。


又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初绘制的图集《云南舆图》。以其中《云南府图》为例,图中云南府城占地面积最大,由于该图残缺,因此城门数量不详,城门上的城楼为三层;各个县级城池面积大致相当,形状各异,不过大多数为椭圆形,城门大都为4座,也有少量为5座,城门上的城楼基本为两层;县级以下城池数量不多,基本被绘制为大小近似的圆形,城门数量多少不一,但城楼皆为一层。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江西省府县分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咸丰《盛京全省山川道里四至总图》等图中的城池也采用了类似的绘法,可见这种绘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上述这些政区图集中表现的井然有序、等级森严的城池序列,似乎也符合我们对中国古代这种“等级社会”的印象,甚至也符合以往有些学者认为的中国古代城池修筑中的一项规定,即城池的规模要与其行政级别对应。 但这些政区图中绘制的城池是否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呢?下面依然以《浙江舆图》为例进行分析: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了省城杭州府城城墙的实际情况:“杭州府城,周三十五里有奇,西南属钱塘县治,东北属仁和县治,门十。”与地图相比,两者在城门数量方面是一致的。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对各府城城墙的记载如下:


嘉兴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濠南引鸳鸯湖水,西引漕渠会于北门外,广二十丈

湖州府城,周十三里一百三十八步,门六,濠周其外。

宁波府城,周十八里,门六,水门二,北面滨江,三面为濠。

绍兴府城,周二十里有奇,门五,水门四。

台州府城,周十八里有奇,门五。

金华府城,周九里一百步,门七,南临大溪,三面环濠。

衢州府城,周四千五十步,门六,三面浚濠,西阻溪。

严州府城,周八里二十三步,门五,东、西、北有濠。

温州府城,周十八里,门七,南临河,北负江,东、西为濠。

处州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六。


由这些记载来看,这些府城城垣的周长差异极大,而且只有嘉兴府城有四座城门,其他府城城门的数量都超过四座。由此来看,文献所记载各个府城的城门数量和周长,与地图所绘相去甚远。


由于县城数量太多,无法一一列举,现选取《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载金华府各属县城墙的实际情况来与地图所绘进行对比。


兰溪县城,周二里三百二十三步,门四。

东阳县城,周一千三百三十五丈,水陆门各四。

义乌县城,旧周三里有奇。明嘉靖中筑石,门四,后增为七门。

永康县城,无城,明末建东西二门,叠石为楼,北倚山,南阻水为固。

武义县城,周十里八步,门五,又小门四。

浦江县城,周五里一百二十步,门四,又偏门五。

汤溪县城,周三里,门三。


七座县城中,永康县没有城墙,但在图中却被绘制得与其他城池无异;其余各县城之间无论是城垣长度,还是城门数量都存在差异,与图中所表达的那种整齐划一相去甚远。由此来看,与府城相似,图中所绘并不是对现实情况的反映。还需要强调的是,金华府下属的武义县城实际周长(十里八步)要超过金华府城的周长(九里一百步),此外东阳县的周长(一千三百三十五丈,约7.4里)与金华府城的周长相近,因此图中所绘城墙的周长也不是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卫、所、司、镇城,由于地图中是用符号表示的,因此不再进行对比。


此外,就城墙轮廓的形状而言,《浙江舆图》也不是对真实情况的反映,图中所有府城皆被绘制为矩形,但现实中宁波、嘉兴等府城的形状更近似于椭圆形;几乎所有县城在图中皆被绘制为圆形,这也与现实情况不符,如嵊县更近似于扁长形。


将上文所提到的其他舆图与文献所载实际情况进行比照,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或是城墙的周长、或是城门的数量,地图所绘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更有甚者,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同一地图集中的不同分幅图,根据各图所绘政区等级的不同,图中城池的上述那些可以“等级化”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上文提到的《江西全省图说》,在总图即《江西布政使司图》中,省会城市南昌府的城门上绘制了双层城楼,各个府城绘制了单层城楼,县城则不绘城楼;在各府的分图中,府城城楼被绘制为双层城楼,县城为单层城楼;而在县图中,县城的城门上基本绘制的都是双层城楼。这显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描绘,而是更多体现了一种渗透到地图绘制中的用城楼的层数来体现行政等级的观念。


因此,与我们的印象不同,中国古代的“政区图”中的内容,不一定是“写实”的,而会掺杂一些观念成分,当然现代地图也是如此。



《中国地图学史》全两册

成一农 著

ISBN:978-7-5227-1413-4

2023年5月出版

定价:468.00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购买图书


作者简介:

成一农,男,1974年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史、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辈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勾勒中国古代地图的面貌和发展过程,并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进而希望能为今后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然后还对中国地图的近代转型问题从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地图为史料对一些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内容 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