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等人策划发动政变,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权。接下来,由谁来接任
苏联
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就成了
苏联
内部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那场政变中,勃列日涅夫等人只能算是积极参与者,谢列平才是关键人物。而谢列平当时位高权重,本身在苏联政坛上最具影响力。再加上他才干出众,又年轻有为,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将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其实,在谢列平等人发动政变前,有人曾向赫鲁晓夫透露过他和苏斯洛夫等人想要谋反的事情。但赫鲁晓夫根本不相信。因为谢列平是在他的提携下,才跻身政坛高位的,也是他赋予了谢列平多个位高权重的职务。可以说,正是赫鲁晓夫的帮助,谢列平才成为了政坛上最有影响力的官员。
赫鲁晓夫对谢列平有知遇之恩,谢列平怎么可能造赫鲁晓夫的反!所以,赫鲁晓夫在听到别人提醒后,觉得十分可笑。
一、独语。
赫鲁晓夫对谢列平之所以如此信任,还源于1957年的一个政治事件。
1957年6月,
苏联
元老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在主席团会议上对赫鲁晓夫发难,逼迫他主动辞去
苏联
第一书记职务。
在赫鲁晓夫遭遇权力危机时,几乎没有人站出来为赫鲁晓夫发声,只有39岁的谢列平,坚定地支持赫鲁晓夫,并在大会上据理力争,要求马林科夫等人给出让赫鲁晓夫下台的解释。
谢列平的举动,让马林科夫等人非常生气,地位极高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当堂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我们要向你做解释吗?你先学会穿长裤吧。”
谢列平虽然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委员,但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立有功勋的老革命们,实在是要稚嫩得多,所以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很微弱。不过,谢列平的敢说敢讲,让赫鲁晓夫心怀感激。所以在赫鲁晓夫保住地位后,谢列平便获得了提携和重用。
二、伯乐。
其实,赫鲁晓夫早在苏德战争时期,就听说过谢列平的名字。
1918年,谢列平出生于俄罗斯沃罗涅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他毕业于著名的人文大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历史哲学和文学学院。在大学期间,谢列平不仅加入了苏联党,还以其不凡的领导才能,当选为团委书记。毕业后,他调到莫斯科共青团工作。几经提拔,成为共青团莫斯科市委书记,主要分管军事体育方面的工作。
苏德战争爆发后,谢列平负责为游击队和敌后工作者物色志愿者。
女中学生卓娅曾主动找到他,要求做志愿者上前线。谢列平见卓娅年纪太小,又是个女孩子,认为她不具备上前线的能力,就拒绝了她。但架不住卓娅反复请求,最终,谢列平勉强批准她加入了游击队。
后来,卓娅在一次深入敌后的军事行动中,被德军俘虏并处死。
在卓娅被追授为“苏联英雄”后,她的相关事迹,在苏联境内得到大量宣传。而谢列平也因为发掘了卓娅而名声在外,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不久后,谢列平就被调到了共青团中央。
三、改革。
1952年,斯大林想要物色一位思想过硬,才干出众的干部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几经考虑,斯大林选择了34岁的谢列平,并在任命他之前,还专门接见了他。
走马上任后,谢列平对共青团中央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当时很多官员都把告密当作一种升官的手段。谢列平上任后,就收到过好几封告密信。但他很不喜欢这种风气,所以他对那些告密信没有理睬。此外,共青团中央和别的机关单位一样,都有着浓厚的官僚作风,办事效率也很低。谢列平对此非常厌恶。经过他的改革后,共青团中央一扫往日的官僚作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头几年任职的时间里,进行了相当多的改革。除此外,他还对斯大林的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民族后裔的做法,进行了抨击。否定了斯大林生前的功绩,对斯大林进行清算。
赫鲁晓夫把持政权,本身就让老革命马林科夫等人很不满,再加上马林科夫等人对斯大林怀有崇敬之情,因此对赫鲁晓夫的不满就愈加强烈。于是,就爆发了在主席团会议上对赫鲁晓夫发难,想逼迫赫鲁晓夫下台的事情。
最终,赫鲁晓夫挽回局面,把马林科夫等元老们清除出领导层。至于谢列平,则从那以后就获得了赫鲁晓夫的重用。
不久后,赫鲁晓夫提拔谢列平负责
苏联
中央加盟共和国党务机关部工作。几个月后,才40岁的谢列平再次获得提拔,成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也就是克格勃的一把手。
其实,早在提拔谢列平之前,赫鲁晓夫就对克格勃机构的人员数量庞大,渗透在各个阶层的情况很不满,所以他公开要求“合理精简”克格勃机构。谢列平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在上任后削减了3200名在社会上进行监视活动的侦查人员,这自然获得了赫鲁晓夫的称赞。
谢列平还对许多冤假错案进行了重审,并释放了不少在政治上被冤枉入狱的犯人。据后来接任他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在谢列平和我当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时,因政治原因而被关押的人最少。卢比扬卡内部的监狱空空如也。”
除此外,由于克格勃这种机构里充斥着大量的将军和上将,赫鲁晓夫对此也非常不满,要求特工人员“不配肩章,身无彩条”。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原本应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谢列平,拒绝了军衔。
谢列平还对特工机构进行了改革。他先是裁减了用假情报坑害人的告密者,至于那些说过反动话语的民众,谢列平不是马上逮捕他,而是找他谈话,解释他为何不该说反动话语。这样的举措,大大缓解了民众对克格勃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知道不会因为一句不当的话,就惹上牢狱之灾。不过对那些叛逃西方国家的叛徒,谢列平从不手软。
工作中,谢列平不仅很讲民主,还非常廉洁,因此赫鲁晓夫对他非常欣赏和信任,不久后,再次对他进行提拔,让他升任中央书记职务,辅佐自己的政治工作。
在那一时期,赫鲁晓夫出于对谢列平的信任,不仅把很多重要工作交给他做,还把一些权力下放给他,比如党员干部选拔等,谢列平都可以自己拍板决定。而谢列平也因为身兼多个权力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因此位高权重,成为了苏联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之一。
四、真理。
那么,谢列平为何要发动政变,赶赫鲁晓夫下台呢?
原来,赫鲁晓夫本身文化不高,在内政外交上都缺乏水平。他作风粗鲁,对下属压制得非常厉害。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当着众人的面把下属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在言语上对其极尽羞辱。除此外,赫鲁晓夫还独断专行,不给别人施展能力的空间。
作为助手的谢列平,也没少挨训斥。时间一长,不光其他人对赫鲁晓夫非常不满,就连谢列平也无法忍受赫鲁晓夫的态度和作风。因此,他和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不谋而合,决定推翻赫鲁晓夫。
尽管赫鲁晓夫是他的伯乐,但是从苏联的大局出发,谢列平觉得应该让赫鲁晓夫下台。“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句话用来形容谢列平的做法,应该是比较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