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读书  ·  “在今天,亲密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重读她的潜水专栏,纪念我们的作者denovo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9-20 21:27

正文

有人说,她有一个多么庞大而丰富的人生——


她是徐海燕,是遗传生物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是国内少有的女性资深技术潜水员;是活跃的科幻作家和科学传播者。


在豆瓣阅读上,她是作者denovo。


她写了国内可能是唯一一个技术潜水专栏《世界之外》,具体介绍相比于休闲潜水,技术潜水到底有什么不同。专栏里还包括她在墨西哥以及菲律宾的潜水故事,关于潜伴和队友的温暖友谊。


2017 年 9 月 6 日下午,denovo和孙昊在潘家口水库进行水下长城探索时失踪。13天的搜救后,GUE组织发布了潜水员遇难的消息。


我们的震惊和悲伤难以言表。


Denovo曾经说过,她向往的是“一个更广阔的、永不停歇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从《世界之外》的第一篇文章读起,感受这个永不停止的灵魂,表达我们的怀念。


//

世界之外

denovo

刚开始的时候,潜水不过是我逃离这个世界的方式;如今既已与世界和解,我很难再以此解释自己对潜水的痴迷。

潜水的路上有许多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然而这一路最迷人的,还是不断重新发现自己。

请跟我来。


黑暗的疆界

苏比克的沉船(上)

(作者声明:洞穴 / 沉船潜水为高风险活动,请先接受相应训练,了解相关危险后再行从事。)

几年前,在我大概有五六十次潜水经验的时候,几个资深的朋友约着去科隆看沉船。我迷惑地问他们:破船有什么好看的?鱼和珊瑚多美啊。清楚地记得他们哈哈笑着告诉我:总有一天你会长大的。

从去年开始,我取消几乎所有开放水域的行程,把全部假期贡献给封闭空间。大海,鱼群,珊瑚……仍然都是很美很美的。可是,我已经长大了。

很多人问我:进洞进船,那么黑,你不害怕么?

我不知道怎么同他们解释,封闭空间潜水最美的时刻之一,便是关闭所有的灯光,陷入那原初的,亘古的,纯粹的黑暗之中。没有人间浮华,没有尘世喧嚣,甚至没有无所不至的光线,无孔不入的声音,只有绝对的黑暗与宁静。

请想象那束灯光关闭的时刻。

有人约我为潜水品牌做代言,我很奇怪:那么多盛名在外的技术潜水员,个个比我优秀比我有成就,为什么选中我?他说:因为你可以让大家看到,普通人也能走这么远。

在朋友的潜水店里玩,有新晋女潜水员表示疑虑,怎么背得动双瓶,玩得动技术潜水呢?朋友们总是指着我说:她都可以,你也可以的。

我想,或许我的确应该让大家看到,一个身材娇小四肢孱弱小脑极度不发达,下水就紧紧跟着教练半步不敢远离,从不相信自己会超出休闲范畴的潜水员,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进黑暗的疆界。

你想看么?

人们对黑暗的恐惧其实有充分的理由。没有光的地方自然没有出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有多么危险,你都必须原路返回或是找到最近的出口才能回到水面。在开放水域进行30米深度内休闲潜水的时候,你总有紧急上升这个类似于「重启电源」的终极选项,但在封闭的空间里,你并无选择。许多洞穴和沉船的入口都竖着一块警示牌,里面常常会写上一句「此前已有潜水员葬身于此,请珍惜生命。」

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多么冷静的头脑,多么谨慎的计划,在黑暗的深处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在黑暗魔力召唤下一次次踏入其中的人们,大抵是不介意就此归去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就这样归去才是最好的,如同《碧海蓝天》里那句著名的「我需要一个浮上水面的理由。」

五月去了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这里最值得探索的一艘沉船是美国巡洋舰「纽约号」,就在几年前,一位在当地十余年的沉船潜导为救一名潜水客死在了船内。他的尸身模样平静,离出口也并不是很远,以他的技术和对纽约号的熟悉程度,实在很难解释他会和游客一起困在里面。他的很多朋友便觉得,或许,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Steve 在纽约号里的墓碑

不过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想找死。所以我们会有保守的气量计划,在背上两瓶气用到1/3的时候就掉头回转,留足够的气体余量来应对紧急状况。我们会有大量冗余的装备,两套呼吸调节器,两只面镜,三支「电筒」(请原谅我用「电筒」来极度简略对照明装备的称呼),还有最重要的备用——潜伴,来保证装备故障时能够就地解决,安全回到出口。我们会沿途铺设一直通往开放水域的引导绳,并且保证自己时刻不离它左右。我们会模拟各种极端情况——各种装备失灵,失去所有照明,彻底失去能见度,丢失引导绳,丢失潜伴……来培养冷静的心态和应对的技能。

然而不管有多少准备,最不可或缺的,还是精准的个人技术。封闭空间对浮力控制,姿态,踢法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时间长了,难免培养出对技术挑战迹近变态的热爱。苏比克湾的能见度用我们的话来说,常常「像屎一样」,只看得到前面人的脚蹼;纽约号的许多通道狭窄复杂,要把自己扭成各种奇怪的形状才能通过。可是当我告诉潜伴L很多人更喜欢另一处著名沉船潜点科隆,因为那里能见度高,通道宽阔时,他的回应是——那多没意思啊。

我们管 L 叫「纽约号之王」。他的潜水生涯有一大半在纽约号里度过,他说那里才是他的家。我有时会很迷惑地问他:你的潜水记录也不过是我的两倍而已,为什么我们差距这么大?他说:你多去苏比克就知道了。

他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只有一百瓶经验,虽然接受过基础的技术潜水训练,但从未进入过封闭空间。我迅速订了一张机票飞去苏比克,跟着潜导穿过登陆舰LST和纽约号最开阔的大走廊,一路磕磕碰碰,踢起漫天尘沙。上来后大感挫败,潜店主乔治老爷爷安慰我说:多练就好了。

两年后,我带着封闭空间所需的全部装备,带着在墨西哥的逼仄洞穴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千岛湖水域里练出的技术,跟着「纽约号之王」回来了。

我想进纽约号的引擎室。

引擎室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它在船的最深处,要进入一艘完整沉船的引擎室需要穿过重重通道,历经各种转折,通常是最困难时间也最长的穿越过程。里面的各种控制装置与仪表也是船上最有趣的东西之一,可以让人在里面流连良久。

我不知道纽约号的引擎室到底是什么样子。网上有一些图片,朋友们也拍过一些视频,可我总是拼凑不出它完整的模样,更捉摸不到进去之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受。L说:你去了就知道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平素淡定的脸上神采飞扬。

能不能进纽约号的引擎室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不管你有什么牌照,什么资历,金牌潜导但丁说你能进你就能进。

黑黑的小个子但丁原本是潜店主人乔治老爷爷的司机,被培养成潜导之后却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不少技术潜水组织的头头脑脑和他下过水都赞不绝口——高手在民间。跟在他后面进船,看他稳定而轻盈地穿行在狭窄的通道之间,不沾半点尘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但丁要先看看我在水下的样子。

延伸阅读:

深潜之后 | 寻找失踪潜水员的 12 天

「潜水员失踪事件」救援者:这是最困难、最纠结的一次搜救


 点击阅读原文,继续阅读《世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