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思想家、管理理论均出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官方网站:www.hbrchina.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滕州新势力  ·  突发!济南仲家汇:10日内3次成被执行人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无论处在人生哪一站,成为自己永远来得及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DeepSeek:听劝,2025年没事别瞎创 ... ·  5 天前  
商业洞察  ·  黄光裕的资本帝国,失去重要一角 ·  4 天前  
重庆晨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佛商业评论

今天的企业不是太怕死,而是真的很容易死

哈佛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3-14 08:04

正文


关于战略,有一点始终不 变: 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 。即 便公司在不同的领域内竞争,你能做的事情也屈指可数。 所以,你需要定义竞争领域、取胜的方式以及如何从现有优势转到下一个优势,这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倾向性认为,战略已经失去意义。 我的看法则恰恰相反,我认为战略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今天战略存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维持现状和优势,而是为了打破现状。


如今,已经鲜有公司能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已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松散和不稳定。 不过,我们已对幕后的推动力量耳熟能详: 数字革命、一个“平”的世界、越来越低的进入门槛和全球化。


当下,竞争优势常常会在一年内消失殆尽,因此,耗时数月来制定长期战略对公司而言得不偿失。 如果想要保持领先,公司需要持续不停地开展新的战略行动,同时建立并利用多个瞬时优势。 尽管单个优势的持续时间短暂,但多个瞬时优势组合在一起,就能够保证公司在较长的周期内保持领先。



时优势是什么

任何竞争优势,不论它持续2个季度还是20年,都需要经过同样的生命周期。 对于拥有瞬时优势的公司,当优势逐渐消退时,公司需要更快地度过战略生命周期,且更频繁地切换优势周期。 决策者需要更深刻地理解战略生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




  • 竞争优势始于启动期。 公司在启动期发现机会,并调用资源抓住机会。 在这个阶段,公司需要思维活跃、有无限创意的员工。 不过,尽管他们对实验和重复尝试游刃有余,却很容易厌倦结构和条理,不善于管理大型的复杂组织。


  • 紧接着是上升期。 商业创意正式提上日程。 这个阶段,公司需要能够巧妙组织资源,以及可以如期将商业创意前景变成现实的人。


  • 如果公司足够幸运,它们将进入收获期。 在这个阶段,公司将获得利润和市场份额,迫使其竞争对手作出反应。 这时,公司需要的,是并购、决策分析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高手。 一般来讲,成熟公司不缺乏此类人才。


  • 成功的战略行动常常会引来竞争,最后削弱公司的优势。 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公司这时不得不重新进入部署期。 这一阶段,公司需要的是能大胆改变商业模式和利用不同资源的人才。


  • 在有些情况下,竞争优势会消失,公司不得不进入退出期。 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抽出资源,并将其部署到下一个竞争优势周期中。 要管理这一过程,公司需要那些坦诚、强势、能做艰难抉择的人。


不论公司的发展程度如何,它们的共同目标是要进入竞争生命周期中的收获期。但就像上文列举的,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技能、标准和人才,来完成各阶段中的不同任务。 要建立迭代兴起、连绵不断的竞争优势,公司需要把多种互不相容的经营活动组织起来。


面残酷现实

在利润至上的商业世界,鲜有公司会奖励直言敢谏、向实权高管提出预警的一线员工。公司总是倾向于强化现有优势,而到了问题变得很明显,终于被高管发现后,公司已经无路可退。 同样的故事无数次在IBM、索尼、诺基亚、柯达等公司身上重演。


欲赢在优势转瞬即逝的时代,你必须坦诚地评估: 公司是否已面临丧失现有优势的风险。 问问自己,你的企业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 我不会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 我们的投入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但利润或回报率却没有提高。
✔️ 消费者发现了更加便宜、简易的解决方案,他们觉得这些方案已经“足够好了”。
✔️ 在预料之外的地方,出现了竞争。
✔️ 对于我们的产品,消费者已不再感到兴奋。
✔️ 对于我们希望雇佣的人来说,公司已经不再是他们心中最佳的工作选择。
✔️ 一些最优秀的人才正在离开公司。
✔️ 我们的股价正不断下跌。

如果上述陈述中有四项以上发生,那么毫无疑问,公司的竞争优势正在消逝。 不过,只是发现问题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抛弃很多竞争战略的传统观念,因为旧的不去新的难来。


个杀伤性武器

在快变环境中,大部分管理者都明白,他们需要改变公司的运营模式。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却常常将公司引入深渊。以下是最常见的陷阱:


1. “先下手为强”


这种错误的观点认为,第一个进入市场或第一个收购资产的公司能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在某些行业中,例如飞机发动机或采矿业,这种说法确实成立。 但是在绝大多数行业中,先发优势不一定能够持续。


2. 优越感陷阱


绝大多数早期技术、流程和产品都无法像成熟竞争对手那样有效。 由于这种差距,很多成熟公司会骄傲自满,不再改进成熟的产品和服务,直到初创公司发展壮大形成威胁。 这时,传统公司常常没有时间再亡羊补牢了。


3.  性能陷阱


在收获期,很多公司的产品性能超出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公司却不愿推出简化版本。 当便宜的、简化的替代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他们就会抛弃传统公司的产品。


4.  资源分配陷阱


在大多数公司中,那些管理最大、最赚钱业务部门的领导者有绝对话语权,他们往往没有兴趣将资源投入到创新业务中。 我记得,大约在2004年,我拿到了一款诺基亚的产品,它像极了今天的iPad。这款产品能上网、能浏览网页,它甚至有一个雏形初现的APP库。诺基亚为何不在这个突破性创新中投入更多资源呢?因为公司当时的重点是大众手机市场,而资源分配也与其相匹配。


5.  结构空缺陷阱


当我问管理者,创新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常常听到他们回答:“我们的组织结构缺陷造成创新失败。” 当机会与组织结构产生矛盾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放弃,而不会去改造。 例如,一家制造商可能放弃向服务业务转型的机会,因为,这需要它们根据客户体验整合业务活动,而非简单对产品线进行改进。


6.  官僚主义陷阱


在很多公司中,资产越多、员工数越多,就代表着公司的状况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鼓励财富积累和官僚主义,并坚决维护现状。 这种歪风会遏制实验、迭代学习和风险承担,导致热衷创新的员工离开公司。


7.  偶发性创新陷阱


很多公司没有建立竞争优势的系统和流程,这导致创新成为一种偶发性行为。 如果仅有个人力量对创新进行支持,那么公司的业务波动会让创新变得异常脆弱。


“变”打造瞬时优势

要建立多个瞬时优势,公司的运营方式要做出8个主要转变。


1
拆掉行业藩篱
8“变”打造瞬时优势

在传统管理理念里,通过观察相似公司,你就能发现适合自己公司的战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框架——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公司要和相似行业中的其他公司进行对比。 然而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迅速模糊,这会让公司遭遇意想不到的竞争。


如今,战略需要在“角斗场”中精心谋划,这里所谓的“角斗场”由一个细分的客户群、一项产品或服务,以及投放地点构成。这并不意味着竞争行动策划已与行业无关,但只有行业层面的分析,企业无法看到完整的竞争环境。 事实上,瞬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像传统的那样,强调公司利润高于竞争对手,而是注重在一个给定的空间内,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完成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

2
设定广泛主题
8“变”打造瞬时优势

你将目光转向角斗场,意味着依靠一大群初级员工或顾问分析竞争优势的途径行不通了。今天,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通过先进的图像识别来直接观察和解读竞争环境中的微妙信号,并设置宽泛的主题。 在这些主题下,人们可以自由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商业模式。

3
采用新标准
8“变”打造瞬时优势

在竞争优势转瞬即逝的时代,旧的标准常常会在决策时判定创新没有意义,从而使创新胎死腹中。公司可以采用一种“真实选择(Real Options)”的方式来评估创新活动。 真实选择指公司可以先对创新项目进行小规模地投资,让创新人员获得权力而非责任,大大提高他们对创新的投入程度。 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在尝试和犯错中不断学习。

4
聚焦用户体验
8“变”打造瞬时优势

随着进入门槛的快速降低,产品功能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被复制。在很多行业中,连服务都已经被商品化。一旦有公司证明了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竞争对手就会立刻跟进。 但是记住,客户真正渴望的,永远是精心设计的体验和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 不幸的是,没有几家公司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有太多公司过度聚焦于内部,而忽略了消费者体验。 善于利用瞬时优势的公司选择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需要达成的结果。

5
建立强大关系网
8“变”打造瞬时优势

在瞬时优势的环境下,只有少数竞争壁垒依旧有效,人才和个人关系网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有证据显示,最成功、最抢手的员工都是那些有强大关系网的人。 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与客户建立牢固的关系,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因此它们开始在沟通中进行投资,不断深化与客户的联系。

6
避免硬性重组
8“变”打造瞬时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