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对话海蓝博士: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  19 小时前  
十点读书  ·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内核有多稳 ·  19 小时前  
书单来了  ·  28岁正是拼的年纪!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外交事务》| 德国保守主义的危机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11-09 21:00

正文



法意导言


“人心向背之机 ,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身为基督教民主党左翼,默克尔的诸多政策与社会民主党、甚至绿党不谋而合,但其左派政策自然引起基民盟右翼的不满。如今,进入德国议会的政党由三个党变为六个党,选票分散,六个党又无法简单结盟,随着德国保守主义的衰微,默克尔4.0时代似乎已然接近尾声。随着德国执政党地方选举遭遇滑铁卢,“反动的民粹主义从一开始就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保守主义话语”,德国保守主义的身份危机给欧洲中心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本文发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2018年10月刊上。



德国保守主义的危机

作者:Georg Diez

翻译:杭佳佳


前人在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垮台一事上费了不少笔墨,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的没落是一个绝佳的案例。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同时也是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总理所在的保守党联盟的一部分,而昔日获得过40%以上选票的政界重量级党派在如今的民意调查中只剩区区不足16%,与环保主义绿党和极右派德国选择党(AfD)齐名。德国左派跌落神坛一事为媒体评论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左派能否解决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弊病?其提供的政策方案过时了吗?


更不用说德国保守主义的衰微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可指摘的是:默克尔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后面简称为基民盟)以及其巴伐利亚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后文简称为基社盟)已执政13年之久。因此默克尔有望成为德国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与她曾经的导师穆特•科尔(Helmut Kohl)势均力敌。但她所在的政党在全民选调中徘徊于26%的空前低位,在两次关键的州选举中前景黯淡,内部分歧严重。默克尔似乎愈发深陷泥潭,多人猜测她的永久总理生即将接近尾声。这对德国或者保守主义来说意味着什么并不明确。时值右翼民粹主义者侵略性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将欧洲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置于防御之中,德国的保守主义危机给欧洲的跨国统一计划招致麻烦。



真实的一面


德国的两极分化还没有达到其他西方社会那样的狂热程度。相反,对默克尔的诸多不满在其党内萌芽,很多人长期质疑她身为保守主义者的真实性。批判性的后座议员指责默克尔将基民盟推向左翼,使其成为一个几乎与社会民主党无可区分的中左翼政党。人们普遍抱怨,总理在同性恋婚姻等社会问题上的自由主义立场遣散了文化保守派选民,而她在共产主义东德的童年生活经历对其作为以西德为基础的政党领袖并不有利。


有些担忧不无道理,但大部分恐怕言过其实了。默克尔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部分原因在于她拒绝按照公开的意识形态路线参与争论。在你以为默克尔是一个闭关自守的自由主义者之前,回想一下她在欧盟金融危机期间的强硬立场,当时她提出的强硬的紧缩政策违抗了经济学家和国外政界人士的思维逻辑和建议。同样回想一下她在2010年提倡的多元文化主义已经彻底破产。


安格拉·默克尔在一个不受规约的时代尽所能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务实的领导人,尽管她在把握发展动向前往往会多有保留。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她也会作出轻率甚至晴天霹雳般令人为之一振的决定。后一种倾向在2011年福岛核灾难发生后默克尔力推中止核能的行为中有所体现,出人意料的同时也让德国能源产业陷入混乱。同样,2015年她决定不向数十万难民关闭德国边境引起了她所在政党的强烈反对,坊间小报同时强势转载各种对其不屑的言论。默克尔最初对难民的开放态度也加速了右翼德国选择党的崛起——他们公然反对难民,公开排外并且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领袖。


图为默克尔就难民问题接受采访,来源第一财经


保守派的革命


即便默克尔非正式的决定对右翼民粹主义者裨益颇丰,最近德国选择党的崛起显示出德国保守主义内部意识形态变动导致的更深层次的的紧张。默克尔支持正统的财政和经济政策,但仍对自由国际主义或“全球主义”政策持开放态度,比如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如此,她成为赫尔穆特•科尔的直接继任者。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科尔曾经担任基民盟领导人并且一度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相比之下更为激进,有时甚至具有破坏性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是由对价值观和民族认同的关注所驱动的,它可以回溯到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和约瑟夫·德·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等思想家的反革命热情。


美国政治理论家科里·罗宾(Corey Robin)曾写道:“反动的民粹主义从一开始就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保守主义话语。” 在德国,这条红线变得愈发清晰可见——不仅贯穿德国选择党,也借由基社盟的言论和政策显现。基社盟是基民盟在巴伐利亚州的分支机构,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专制政府关系密切。以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为例,他是基社盟(CSU)杰出的政治家,也是默克尔政府的前成员。在保守派专报《世界报》(Die Welt)年初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多布林特援引了魏玛时代“保守革命”概念, 并且提及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保护社会的道德结构以抵御上世纪60年代的解放成果和多元主义精神。


德国保守派面临的战略问题是,效仿极右派的语言与政策方案是否会带来回报?还是以牺牲立场为代价从而助长极端主义分子。 目前,事实更趋向于后者。例如,基社盟的领导人试图在民粹主义和本土主义的言辞上竭尽超过德国选择党,但在10月14日(周日)的巴伐利亚地方选举中,他们仍被击败,损失了10个百分点,创造了37%的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德国选择党多得了10个百分点。显然,基社盟的赌注落空。


图为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泽德(左二)在选举初步结果公布后发表声明,来源新华网


“空心”的欧洲


默克尔及其批评者应该反思保守主义和极右激进主义的共同起源,而不是本能地诋毁或怯懦地照搬极右派的言辞。他们将揭露的令人不安的事实是,目前的危机只是表面上与默克尔和她的政治遗产有关。在更深层次上,它是保守项目固有的,总是在“传统”价值的简单保存和国家宏伟和文化同质性的更雄心勃勃的项目之间徘徊。 希望默克尔的最终退位将为一些统一的保守势力或形象扫清障碍,表达以“默克尔必须下台!”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目前没有可靠的人能够替代默克尔,更不用说实现现代德国保守政治的未来的愿景了。


或许在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中,核心政治危机最严重的后果是使得默克尔回身专注于国内政治,同时早期德国保守主义所一直关注的任何改革或再造欧洲项目的希望被抑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以及德国在欧洲的庄严责任感都在褪色。德国保守主义的身份危机给欧洲中心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这对整个欧洲大陆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


文章来源:

Georg Diez, The Twilight of German Conservatism, Why Angela Merkel Presides Over a Movement in Crisis, Foreign Affairs, Oct 15, 2018


网络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germany/2018-10-15/twilight-german-conservatis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