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思路转变,隐债化解迎来重大转机?长株潭一体化化债过程中陷入何种困境?
从城投角度如何分析再融资能力?城投有
何新动态?让我们一起看看
市场都是如何说.
..
化债思路转变,隐债化解迎来重大转机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宣导是
“化债工作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包括了“主动化解”、“整体性除”、“全部债务”以及“防风险、促发展并重”
,不因发展而过度举债,不因化债而逃避发展,
“化债促发展”政策成为了新的“央地共识”
。2024年至2028年,合计达到10万亿元来化解隐债,
这将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带来重大利好,尤其是能够以“中央加杠杆”方式来置换掉城投融资平台的存量债务,势必会使得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与负债率随之下降,每年偿付债务利息的规模亦不断缩减。
目前国家已经重视并进行了统计与梳理,目前正在由“金融管理部门”来制定化债政策,而由财政部进行配合。在隐性债务化解之后,预计“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未来或将成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化债的核心。
来源:华福固收研究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设想和议题由来已久,1984开始了区域一体化探索。
长沙市在一体化进程中迅速在产业、资金、人口等方面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凭借其强大的虹吸效应,致使三市间差距逐步拉大
。
一体化的进程使得长株潭三市加快了投资和举债的速度,地方政府有息债务在此期间迅猛增长
,但投资、债务增速与产业发展、经济财政增速的背离使得湘潭、株洲的压力更快凸显。
近年来,长株潭三市采取了一系列化债措施,主要分为自我驱动的自救及争取上级支持的他救
,根据急迫程度的不同,三市在化债措施的选择上各有侧重,
但自救及他救的措施并不能实际性化解债务,推动产业化债才是根本
。受益于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的倾斜及化债措施的落地,湘潭债务风险得到大幅改善,城投企业在债务结构优化、融资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揽子化债虽加速了株洲的流动性压力缓释,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沙等优质区域的发展空间,加大其平衡化债及发展的难度
。流动性风险的缓释并不意味着债务压力的实质性改善,后续三市仍面临漫长的化债和平台转型之路。
来源:中诚信国际
全文阅读请点击链接:
长株潭篇: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从城投角度如何分析再融资能力
随着化债政策的推进,城投债务压力有所减缓
。债券新增被严控,非标融资管控趋严。
在此背景下,银行借款仍然是城投融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
城投的银行授信规模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信贷市场中的认可度和资质状况
。基于此,
可从城投视角分析其再融资能力
。
城投视角下,可以将指标分为两类:规模类和占比类
。
规模类指标中,重点关注已使用授信额度
,其越大通常代表区域金融资源越丰富。
占比类指标中,主要关注授信额度未使用占比和已用授信中各类银行占比
。授信额度未使用占比低往往意味着再融资能力低,但该指标高并不代表再融资能力一定高。
已用授信中各类银行占比中
,相较于股份行,国有行、政策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已用授信中政策行和国有行占比越高说明政策层面支持力度越大。
而当分析股份行占比时,可以将城农商行占比作为补充进一步判断城投的再融资能力。
一般情况下,当股份行占比较高时,说明主体再融资能力较强,若省外城农商行占比也较高,则进一步说明城投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从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融资能力较强。
来源:雨见债市
全文阅读请点击链接
:
如何评价区域再融资能力?——藏在银行授信里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