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济大食堂事件:一个舆情应对失败的典型案例 ·  21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江苏常州“1·20”较大粉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观察丨武汉“卖菜公交”口碑出圈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城市综合体的品牌影响力构建路径及策略研究》发布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中国游戏出海观察——文化何以赋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济大食堂事件:一个舆情应对失败的典型案例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12-18 22:33

正文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燕博士

这几天,两个校园的食堂故事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

一个是中学的食堂,一个是大学的食堂。

中学的食堂,是有网友发文曝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引起热议。这个事件的要害,并不在于学生的平等问题,而在于校长大脑里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问题。这会给学生灌输特权观念,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可以获得特权,从而高人一等,甚至掌控众生。这实际就是当下面临批判的优绩主义,就是成绩好就要获得一切、通吃一切。如果任由“学霸就餐区”存在,会导致特权观念深入人心。教育也因此会走到教育的反面,教育会教育出失败的产品。

今天重点谈谈济南大学的食堂事件。

在济大的舜耕校区食堂,一位大叔煮的方便面卖3.5元,自带面只收5毛加工费。超市女老板的泡面则是售价10元,加青菜12元。超市女老板要求食堂的泡面涨价,大叔拒绝后,然后在背后各种看不见力量的作用下,被迫离开食堂。此事激起了大学生群体的不满,奋起为自己、也为大叔、更为道德公平维权。

从学校对此事的处理办法看,是在错误思维引导下,导致应对失败的典型案例。

1

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却成了一次拉仇恨的事件。很多自媒体介入后,出现了不少10+的文章,引发了强弱对比、渲染悲情的故事。

在今天大学生就业困难、在校学生多为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还可能因为父母收入降低,可能导致学生消费能力的降低,校内的吃穿住行问题,都可能因为小事而演变为大事。年轻的大学生道德感爆棚,无需接受职场潜规则的约束,那些在职场、在社会上通行的权力法则和人情世故,很容易在校园里成为引爆一场舆情的导火索。

此外,这件事件充满了几组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强弱关系:

一个是泡面大叔,一个是超市女老板;

前者坚持低价服务学生,后者打算用高价赚取利润;

一方被代表真善美,一方被认为代表商业面孔;

一个是被迫离开,一个只是被要求不要再做泡面业务;

一方是被质疑为逼走大叔的幕后黑手学校领导,一方是希望挽留泡面大叔的学生群体,等等。

各种因素,导致此次事件热度的升级。这提醒我们,在年轻人聚居的地方,需要多关注他们的利益问题和需求问题,否则,一旦触发他们的群体情绪问题,那就会带来风险。

2

从网民对于事件的看法看,他们主要围绕如下两方面提出质疑:

一是,泡面大叔被迫离开,并通过个人微信号说是被逼走的,否则就断电断水,网民想知道,到底是哪位领导?

二是,超市女老板被视为能量巨大,大家也想知道,她是不是和上述学校领导有利益输送关系,从而获得了支持,排挤走了泡面大叔?

通过事件的传播,泡面大叔在自媒体的描述中和学生的众口述说中,已经成为一个闪光形象,戴上了弱者标签:一个善良的中年大叔,为了帮助学生,宁愿少赚一个子儿,但是因为太善良、太无力,而被权力和资本排挤出校园。这件事因此更加引发了道德感和正义感爆棚的年轻学子们的愤怒。

但是尽管如此,我通过梳理整个事件,还是想表明如下看法:

一是,超市女老板不应该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

因为无论她自己的泡面定的什么价格,还是她找到泡面大叔商量提高价格,或者统一价格,都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因为大家做的都是一个生意,走的是市场经济的路线,出现了竞争对手,然后进行联系、讨论、博弈,都是极其正常的行为。从她的做法看,并无多少过错,此外,或许她并无那么大的能量。从她的超市被要求停止售卖热泡面,以及泡面大叔被迫离开的处理来看,是学校主导的一刀切的结果。

二是,大家也不要再找什么背后的学校领导了。

因为从事件的处理来看,是学校经过研究后,对事件进行处理的措施,就是息事宁人。所以不存在什么幕后的领导,这个处理就是相关部门给出的处理措施。

3

以我对于各地领导干部处理舆情的惯用思路看,济大处理此次舆情的思路,大概率就是一刀切、即可息事宁人。这个思路也从结果可以得到验证。

具体来说,就是让产生矛盾的双方都尽快放下冲突工具,就地解散。泡面大叔或许人微力弱,或许没有合同保障,就请尽快离开;超市女老板或许有合同保障,所以还要留下,但是也不要再做热面生意了。

通过各大五十大板,矛盾对立双方被拉开、被驱散,矛盾也就消失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似乎事件平息,皆大欢喜。

4

但是问题真的是解决了吗?我看不光没有解决,反倒激化了矛盾,伤害了多方,从而留下了舆情的病根。

其实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是国内各地、各个单位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选择,不光没有解决问题,反倒激化了矛盾,或者只是解决了暴露了问题的人,问题本身并未解决。这使得济大的这个事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好好分析。

就以此事来说,为什么说它的处理是失败的?产生了什么后果?

一个舆情事件应对成功的标志,不光是涉事各方获得了相对的利益平衡,情绪受到安抚,各方愿意为此各让一步,矛盾的纠结之处也被化解,社会治理获得一个和谐成果,社会心理感受到了公平合理,问题就此完结,也不会留下什么病根。

这种结果当然是理想化的,也是难获得的,但是解决一个舆情问题,起码不要留下阴谋论想象和权力乱插手的想象,矛盾化解最好,即便不化解也不要被激化,人们不会因为不满而留下情绪的火种。

但是对照济大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上面各种条件却几乎都没满足,反倒留下了不满的种子。

应该说,面对利益冲突的各方,学校急于强行平仓,恢复秩序,表面看推平了矛盾的疙疙瘩瘩,看起来地面是平复了,实际不过是把问题埋起来了,还会慢慢发酵。埋起来的问题,就是风险的种子。

比如,通过私下施加压力,让泡面大叔离开了食堂。具体的补偿有或者没有,大家并不知道,但是大家知道的、看到的、想象到的却是:

一个善良可敬的中年大叔被迫离开,是背后有人撑腰的超市女老板排挤走的,弱势一方受到了权力和资本的打压,在年轻群体和网民心目中,是善良和道德的失败,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挫折;

而且,泡面大叔就此离开,意味着一个中年男人的失业,意味着一个家庭陷入困境。这会引起社会心理的意不平;

学生不光从此享受不到廉价温馨的泡面服务,而且更可能要花高价买到泡面服务。在当下消费不景气的时代,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可谓不小。学生提到此事的时候,都会对于女老板、学校领导乃至母校,都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复杂的情感体验,会沉淀为一个灰色记忆,多年之后,都会耿耿于怀;

学校的公信力遭受了伤害。学校就此事给出的说法,和人们的想象,以及大叔的说法,都不一样。尤其是事件焦点人物泡面大叔,备受关注,却被学校轻描淡写地粉饰成自愿离开,但是事实证明是被逼离开的;

由此,学校的形象受到影响,不光给自己的学生留下灰色印象,网民更不会客气,可能在网络传播中,济大会出现一些负面信息,并可能留下刻板印象;

严重的是,由于简单粗暴地处理,此事就此留下了一个阴谋论,和想象中的校园潜规则。学生和网民都在追查,到底是哪位校领导施压,让泡面大叔就此离开,否则就“断水断电”?超市女老板和学校相关方面,究竟有没有利益输送?为何敢于如此强硬?等等。

就是说,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学校、校领导、学生群体、泡面大叔、超市女老板、学校声誉形象,都产生了伤害。这个事没有赢家。

5

这个事件,也让我们看待大学舆情,多了一个视角。

大学的独特性在于,大学不仅仅是教授学者和教学楼,而是由教授群体和大学后勤两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着学术影响力和行政权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主要指的是前者,也即由知识分子群体组成的学术共同体。

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大学舆情很多也是由后勤部门引爆的。因为他们服务的师生,一旦有所不满,就会引爆矛盾,从而成为所在大学的舆情。

高校的后勤部门,并非是由学术权力领导,而是由行政权力支配。这意味着,后勤部门就是一个普通的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上各种企事业和公司机构,并无多少差异,但是他们却是大学的有机构成。所以一旦爆发事件,就会成为所在大学的声誉风险事件。

这提醒我们,大学无论多么有名气,学术水平多么高深,但是这和后勤部门的管理水平毫无关系。无论多么著名的大学,都可能连带着一个管理水平并不出色的后勤部门。一旦出事,人们肯定不会单单盯着后勤部门,而是将舆论压力抛向大学,及其学术部门。

6

在这个事件中,大学生群体被忽视了,学校并没有关注他们的需求,也没有正视他们的诉求。认为如果把矛盾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也就消失了。但大学生们本来却是舆情的主体,是关键的利益相关方,是不容忽视的一方。

由于学校在处理这个事件的时候,仅仅着重于息事宁人,而并没有圆满地解决问题,反倒让学生群体更为不满。

今天很多地方的管理者,可能在有意无意地将大学生群体当做一个需要着力管理的群体。认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是很容易“擦枪走火”,在群体情绪影响下很容易做出冲动不理性的事情,冒出风险火花。

为此,学校会将他们当做严格观察的对象,而不是将他们当做一个有需求的群体,着手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如同在郑开骑行事件发生后,地方大学生被关在校园里,防止他们再“搞出事”。把暴露了问题的人关进笼子,而不是把问题关进笼子,这就是各地处理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群体是今天社会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之一,是富有建设性的力量,社会各方需要正视他们的各种需求,比如情感的、利益的、价值的需求,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不能把他们当孩子。他们不再是孩子,而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是我们当下的希望,是未来的支柱。

只有正视他们的需求,并着手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如在济大事件中,大学生的需求满足了吗?显然没有,因为再也没有泡面吃了。问题只是被浅埋了而已。

最好的办法,是学校重视此事,在超市女老板和泡面大叔之间,找到合理对策。女老板和大叔都不是问题本身,大学生及其需求,才是问题本身。

就是说,学校解决了一个假问题,真问题反倒被浅埋了,被搁置起来了。

7

对于济大这个事件,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呢?

首先是找到真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吃面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于泡面大叔的道义的支持。

因此,需要解决大学生的吃面问题 ,这需要学校严肃认真地调查,由食堂拿出一个物美价廉的方案。毕竟食堂才是主战场。

要弘扬泡面大叔的正能量,把他留下来,并且创造更好的环境。学生会自发将他追捧为一个小网红。学生对于学校,不一定感激,但会感受到人情味。起码没有负面印象。这对于母校,至关重要。

对于超市女老板,要严格按照经营范围进行管理。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何苦去抢夺人家的饭碗?你有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儿子,你有更为优越的未来,但是大叔不一定有。你还可以差异化经营,比如可以提供其它种类面食,或者更好、更高端的面食产品,总有人会买的,这就可以和大叔的便宜泡面错开了正面竞争,等。


作者简介:
  1. 燕志华 博士(yandaxia66)  

  2. 资深媒体人/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3. 往期精选:

  4. 李子柒现象背后:中国网民常年遭受流量“忽悠”

  5. 看法律“和稀泥”恶果:社会道德出现混乱

  6. 两场“集聚”事件:社会分拣机制和精神“越轨”行为

  7. 从官员跳窗逃跑事件,谈谈基层官场舆论生态的复杂性

  8. 复盘钟山停车费舆情:一个被“带偏了”的事件

  9. 内蒙古这起土地舆情,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舆情

  10. 社会“犬儒主义”,决定了王某某不会是最后一个

  11. 关于罐车煤油食用油混用事件的几个观点

  12. 极端言论为何频发?源于网络治理导致的“意外后果”

  13. 关于近日国企舆情的一个重要教训

  14. 草根郭有才爆红背后:算法在重构中国社会

  15. 耶伦老太斜挎着包就下了飞机!难破的美国“阳谋”

  16. 央视意外引爆的这个舆情,或将产生三个后果

  17. 短短时间,两场大型网络闹剧就偃旗息鼓了

  18. 空洞无物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刷屏?

  19. 对圣诞节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20. 农夫山泉危机:大众传播的成功导致了“双刃剑”效应

  21. 马云的动向和社会风险研判

  22. 如何评价“阿里献血事件”的媒体通报?

  23. 周口特聘教授楼顶抛撒公开信事件:消失的真相!

  24. 如何看待眼下的各种社会“退守现象”?

  25. 如何看待河南村民抢东西:“两个河南”现象

  26. 对于近日两起新闻事件的舆情分析

  27. 最近两起事件的发声通报都严重不合格

  28. 解读“北极鲶鱼”的舆情通报:一份打70­­­­­分的结果

  29. 南阳迷笛音乐节“失窃”舆情的分析和应对建议

  30. 西安交大“不便透露”背后的舆情风险

  31. 如何看待刀郎《罗刹海市》和中国当下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