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文艺
CCTV3,生活就是舞台,领航中国综艺!第一时间独家发布央视综艺频道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周末  ·  连续6年没过上完整的春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文艺

夏季炎热,这些贴心提示帮你轻松应对“烤”验

央视文艺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7 21:54

正文

盛夏来临,气温骤高,衣食住行都在“烤”验之下!小编 为你整理出夏天里各部委的温馨提示,给你凉爽心情应对夏天!

夏天知多少——

饮食: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伏天”饮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

“伏天”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其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特别重视。


1、购买环节

看清食品的品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内容,尽量不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

2、贮存环节

凡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置于冰箱贮存,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


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


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放在冷藏室的水产品或肉制品保质期一般为2—4天。


食用油应在避光阴凉条件下贮存。

3、制作过程

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


凉菜要现做现吃,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


水产品蒸煮时需要加热至100℃并持续10分钟以上,尽量不要生食。

4、外出就餐


消费者在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出就餐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及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夏天知多少——

防中暑:中暑怎么急救?

夏日炎炎防中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醒——


1、一旦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转移: 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内服: 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外敷: 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2、盛夏时节如何才能预防中暑?

室外: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室内: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

饮食: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

特殊人群: 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员,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夏天知多少——

工作:应该如何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

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醒——


要在高温作业场所增添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

适当增加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时间。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夏天知多少——

出行:高温安全行车

夏季行车注意事项,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微博、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提醒——


1、经常检查轮胎气压

随着气温及路面的温度逐步升高,高速或者长途行驶,胎压很容易上升,引发爆胎。为了安全,请您经常停车降压。

2、行车时要格外小心

天热时,人们喜欢打伞遮阳,而为了遮住阳光,伞的高度一般都比较低,挡住持伞人的视线。因此司机在行车特别是超车、拐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3、切忌穿拖鞋驾车

夏季天热,脚掌容易出汗,如果穿着拖鞋开车,踩踏板时极易出现脚底打滑、踩不实、甚至踩不到踏板的情况,极易发生事故。开车应穿摩擦力较强、贴合度高的平底鞋。

4、不宜使用气体打火机

盛夏热浪滚滚,有些司机有抽烟解乏的习惯。点燃香烟后一般也会顺手把气体打火机放在仪表台上。这样做非常危险。一次性使用的气体打火机,其盛装液态气体的塑料容器,在40摄氏度以上时,气体会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

5、不宜长时间开空调

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待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记忆力也会减退。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车内氧气急剧减少。


所以,应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

6、不宜戴颜色太深的墨镜

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司机作出错误判断。有研究表明,颜色过深的墨镜会把司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延长100毫秒,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

7、切忌疲劳驾驶

夏日温度高,体力消耗大,尤其是中午,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精力充沛。



8、谨防自燃

出行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车辆的高、低压线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插头是否松动,蓄电池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油路是否有漏油等。另外,气体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也应及时清理。有必要在车内配备灭火器并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以防意外。此外,向保险公司投保自燃损失险也是一个好办法。


来源丨微信号“中国政府网”

编辑 | 刘杪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