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刘科发自杭州
西湖大学规划方案效果图(新闻配图)
从倡议、创建、新生入学到正式获批,西湖大学用了三年时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超速度。
4
月
2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文件。文件指出,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西湖大学
(
代
)
校长为施一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现年
51
岁的施一公于今年
1
月初正式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西湖大学校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现址云栖校区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石龙山街
18
号,主校区云谷校区位于西湖区双桥区块,云谷校区建设工程已于
4
月
3
日正式开工建设。
“
西湖大学的定位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办,二是研究型大学,不以规模取胜,也并非普通人的高等教育。这一次,希望民间与政府能有效互动,在民间力量办高校上有所破冰。
”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
过去三年,我们酸甜苦辣都尝过了,我现在心里最经常感受到的还是一个字,甜。
”
施一公在开工仪式上说,
“
未来,西湖大学一定砥砺前行,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争取早日建成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
超速获批
从构想到如今获得审批,西湖大学的创办速度令人瞩目。
2015
年
3
月,创办西湖大学的构想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人正式提出。同年
12
月,西湖高研院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筹建依托主体,先期正式注册。其筹建工作被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
2016
年
3
月,杭州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
推进西湖大学(筹)项目联络对接工作领导小组
”
和
“
推进西湖大学项目建设指挥部
”
,加快推进西湖大学的创建。同年
12
月
10
日,西湖高研院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高研院组建四个研究所,其中,施一公领衔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家饶毅领衔基础医学研究所;物理学家潘建伟领衔理学研究所;力学家陈十一领衔前沿技术研究所。四位教授领衔的团队作为
“
杭州市顶尖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
”
,与西湖区政府正式签订协议,
4
个项目各获得由杭州市提供的
1
亿元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一流人才引进和尖端科学研究。
从
2017
年
9
月
1
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到
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时间不过
7
个月,获批可谓
“
超速度
”
。
创办西湖大学可视为浙江高等教育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
“
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
”
作为
2018
年浙江省重大战略举措。按照计划,西湖大学批准成立后,西湖高研院将作为西湖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从小型高等基础科学研究院转型为推动尖端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促进基础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并继续在交叉学科发展、尖端科技转化方面作出大胆的探索、尝试及创新。
最大单笔捐款
3
亿元
西湖大学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学校设立董事会,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
学校经费的来源备受各方关注。目前,西湖大学的经费来源包括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其中,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西湖大学的绝大部分运营费用,所有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对子女教育的支持计划均来自该基金会。
成立于
2015
年
7
月的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人担任理事,现任秘书长为武红。为西湖大学慷慨解囊的,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
荣之联
(
12.730
,
-0.41
,
-3.12%
)
科技董事长王东辉等知名企业家;还有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北极光风投创始人邓锋两位知名投资人;还包括上市公司如
创业软件
(
32.880
,
-0.90
,
-2.66%
)
董事长葛航、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
海康威视
(
41.030
,
0.34
,
0.84%
)
副董事长龚虹嘉等人;此外还包括香港嘉里集团的郭氏基金会。
目前,西湖大学最大数额的单笔捐赠来自敦和基金会,支助金额
3
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以捐赠的形式进入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将成为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所非营利性的研究型民办高校。
清澈的学术气质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
新
”
在哪儿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西湖大学
“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
”
的办学定位,是
“
新
”
的重要体现。
施一公介绍:
“
所谓小就是规模小,所谓精就是师资精世界一流,所谓高起点就是培养博士生为起点,所谓研究型就是西湖大学将致力于前沿基础研究、创新技术开发与技术转化,是服务于社会的研究型大学。
”
按此定位,西湖大学将努力集聚国际一流师资,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未来学校总规模不超过
5000
人。资料显示,西湖大学校际联合招生和培养工作已经展开。在教育部支持下,西湖大学已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7
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
19
名;
2018
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计划录取
130
名。其中,首届
19
名西湖高等研究院
-
复旦大学
“
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
项目录取的学生,已在去年
9
月正式入学。
“
我们的学生均值很高,但方差很小。
”
施一公称,
“
我们不喜欢个性化,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禁锢。
”
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西湖大学已通过西湖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进行了
5
次学术人才招聘,签约
37
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到
2021
年教师规模达到
210
人,
2026
年达到
300
人。
2017
年
3
月,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李牮加盟西湖高研院,原因是被
“
(西湖大学)清澈的学术气质
”
吸引。
“
这是一个适合做学术的地方,很舒服。
”
李牮称。
施一公提出西湖大学的办学目标是:
2019
年末赶超洛克菲勒大学;
5
年后科研水平比肩清华、北大,成为世界一流高校;
15
年后,比肩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名校。
“
历史上曾经有黄埔一期,今天我们有西湖一期!
”2017
年
9
月,施一公在西湖高研院的开学典礼上说,
“
西湖大学虽然还没有一个成熟大学的舒适环境,但拥有创造奇迹和美好未来的所有可能。
”
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
,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回复数字001~137即可查看):
002:
毕业生找工作,有这
5
个网站就够了!!
143:
我出身“二本”,你们真的不想看看简历吗
144:
迟到的“Me too”:北航事件打破“学术性骚扰”集体沉默
145:
“我最怕期末”: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
146:
新增超600个博士点!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