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两天首页被《时光音乐会》超女重聚的场面给刷屏了,这档音综今年已经是四年了,我每一季都会看,所以对这档节目还是挺有感情的,看到铺天盖地的热搜,我回想了这些年对于《时光音乐会》的种种记忆,突然想问的是,有人还记得《时光音乐会》第一季的那些歌吗?
《时光音乐会》第一季和第二、三、四季相比可以说完全是两个节目,第一季是比较纯粹的专注于音乐性的音综,后面几季则是偏向于情怀向/回忆杀式的节目。《时光音乐会》第一季的改编与编曲都非常用心且别致,丝毫没有综艺行活的感觉,可以说比《歌手2024》的编曲好多了,完全称得上是一档精品音乐综艺,音乐总监是荒井十一,而音乐团队都是和荒井十一常年合作的近乎全金曲奖阵容,比如许钧、Derrick Sepnio(张德铭)、Fergus Chow(贡多杰)、Mac Chew(周国仪)、Lawrence Ku(顾忠山)、郭一凡等等,第一季的歌都是照着唱片审美的品质与标准来做的,第一季我追得非常认真,我现在不用专门去回顾,脑子里立刻就能列出十首以上不错的歌。
许钧给郁可唯新编的《路过人间》《一辈子的孤单》,郭一凡给郁可唯编曲的《他不懂》这几首都非常好,那季是郁可唯大放异彩的一季,连失误的《水中花》都成了紧急救场的名场面,许钧给戴佩妮新编的《胆小鬼》既好听又耳目一新;Mac Chew、吴加恩给林志炫编的几首歌,《天涯》《知否知否》《奢香夫人》《记事本》《爱的根源》等都很有格调,既彰显音乐审美与品质,又突出林志炫的唱功,lbg还给林志炫编了一版别具中国意蕴的《这世界那么多人》;顾忠山给许茹芸那季的做的编曲,都是围绕着爵士主轴发散到巴萨诺瓦、顺滑爵士等方向去做的,既好听有格调还很契合许茹芸的气质;有个在台湾发展的获过金曲奖的阿根廷音乐人明马丁给张杰改编的那版《月亮之上》我也印象很深;Matzka还给谭咏麟的经典编了具有南亚音乐元素的新面貌……总之,第一季的好作品非常多。
从2022年的第二季开始,节目的气质与方向就发生了重大变化,2022年是集体怀旧的一年,那一年王心凌靠青春回忆杀在浪姐翻红,《时光音乐会》第二季开播第一期,就是张栋梁与王心凌“微笑pasta”的一种隔空呼应,还有田震与孙悦两大内地天后的久违的复出,以及阿杜这种近年少有露面的青春回忆歌手,这季音乐主打八零年代到一零年代的经典歌曲,这都是很典型的回忆杀的取向;第三季是直接在名字里加上“老友记”三个字,各种老友重聚,唱歌聊天回忆往昔;到了第四季超女季,则是将回忆杀的主题提到了最醒目最首要的位置。
我是很能理解这种变化的,像第一季那种只注重音乐性与歌曲本身的,没什么话题性与宣传噱头,实在难以在大众舆论场上产生多大的反响,确实第一季的开播热搜,完全没有这季超女重聚这般热闹。像第一季这种比较纯粹的音综,如果不做出方向上的改变,那么第二季可能就更遇冷了,因为第二季只能在音乐上继续发力,但就第一季的调性与节目受众来说,我感觉在音乐品质上已经基本没有再发力的空间了,要么就会更小众。就这几年的音综招商环境来说,如果不在方向上改变,这档音综没准儿就被砍了吧,所以从第二季到第四季,这季甚至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把话题性拉满了。
第二季第三季我也是每一期都看了,音乐班底还是这些人,歌手也都是实力派,音乐品质也都在,但是改编与编曲都跟第一季相比完全像是另一档节目,第一季的音乐里有很多很特别的东西,但是在第二三季几乎没有了,整体呈现出的是比较常规的大路化的音乐路线,不再像第一季那样,把音乐性、改编格调、具有风格的编曲与品质放在首位,音乐更像是为其他东西服务的,我现在回想起第二季第三季,印象最深的都是的“回忆杀”性质的歌曲,比如说孙悦时隔多年再唱《祝你平安》、田震时隔多年再唱《执着》、JS时隔多年再唱《杀破狼》、阿杜时隔多年再唱《他一定很爱你》这种的,要么就是像邓紫棋、周深、张杰那种唱将式的实力演绎,但在歌曲改编与编曲上,想起的有意思的顶多只有田震的《红尘客栈》与许钧的《野花》吧。
你可能会说,节目的宣传包装是一回事,但音乐品质是一回事,两者是不冲突的。但是节目的风格、格调、受众、大方向与气韵是会影响到音乐本身的,比如说,要重现一首时隔二十年超女们再唱《想唱就唱》,如果像第一季那样改成一个爵士风味版的《想唱就唱》你是不是感觉也挺奇怪的,大家也感动不起来吧。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荒井十一在2022年接了好几档音综的音乐总监,除了《时光音乐会2》,还有《浪姐3》《我们民谣2022》,这些全都是S+级音综,一档节目近百首歌,那么三档节目一年要做几百首歌,我记得《浪姐3》的一公当时因为难听难看上了热搜,我当时也诧异这真的是荒井十一团队做出来的音乐吗?后来我想到,给大热音综改编编曲,是得用做行活的时间,交出非行活水准的作品,这其实太难了,要求非常高,而且音乐人一年做上百首歌会不会做疲了,力不足心也不足了,这些音乐人要么如许钧还有自己的音乐事业,要么如张德铭、Mac Chew那些都是明星演唱会上的常驻乐手,大家都还有日常工作。而且那一年我还仔细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是有才华的音乐人,一首曲子若是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心力与灵感,我应该是把这些东西放在能去拿奖的正儿八经的唱片作品中,还是放到音乐综艺这种大众娱乐中,哪种性价比更高?很厉害的音乐人给音综干活是不是需要一点对音乐的单纯与傻劲,或者说一开始大家都想用唱片标准来纯粹地做好音乐的,然后逐渐在舆论、宣传、大众关注点、批评与无法被辨认的冷落中,感到了某种辜负或者不值得,比如说荒井十一之于时光音乐会、赵兆之于浪姐、陈伟伦之于批哥、谷粟之于声生不息,都是第一季的口碑最好,也都是第一季的作品最特别,最具个人风格,是不是只有在做第一季的时候,才有那样一颗兴奋雀跃、渴望反馈与充满愿景的心。